索多登山是件危险并快乐的事

发布时间:2020-6-22 16:58:33   点击数:

索多:登山是件危险并快乐的事

文/史卫静图/《喜马拉雅天梯》剧组提供

参与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拍摄的索多,是摄制组公认的主角,他却从不这么认为,甚至在影片点映式上与喜欢他的人合影还有些不自在。这个从大山脚下走出来的大男孩,骨子里埋着一股韧劲,却腼腆害羞,还有一些些不自信。只有在登山时,他才能找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在西藏登山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他塑造自己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存在生命危险的登山运动,却给索多带来安全感,让他感受到快乐。

今年26岁的索多从年开始接受登山训练,年正式进入西藏登山学校学习,毕业后留在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工作,成为一名高山协作。他曾3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并在年成功登顶。(图/白宇)

珠峰脚下的懵懂选择

索多的家乡在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乃龙乡的一个村子里,洛子峰、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一座座海拔在米以上的高峰环绕四周。索多从小就在高山的怀抱里长大,“小时候放羊时就能看到珠峰,还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雪山。”

世界最高峰就在身旁,却并没有对村里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在他们看来,依山而居是命中注定,而生活在哪里都要干农活养家。地处后藏的日喀则本身就是整个西藏的大粮仓,而“乃龙”在藏语里的意思更是“产青稞的地方”,因此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基本都是农忙时在各家田地里耕种收获,农闲时又守在各自家中消磨时光,并且一代代延续着这样的生活方式。

清晨,索多的家人出门放羊去

没上学之前,家里排行最小的索多也能帮着做些家务,放羊是他最擅长的,一到山上,他和羊都撒了欢儿,跑上跑下活蹦乱跳的,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看头顶的蓝天白云和远处的一座座雪山。上学以后,每逢周末假期,家里放羊的活儿还是归他。只是,在学校里索多知道了他每天面对的诸多雪山中,有一座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能高到什么程度,索多无从想象,当时的他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和这座高峰产生什么联系。

上初二那年,学校通知西藏登山学校在当地要开办登山培训班。索多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那时候,索多对登山一无所知,只是自己喜欢运动爱打篮球而已。他倒是认识一个参加西藏登山学校培训的老乡,“可我只知道他是登山的,具体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在索多心中,只是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走上与父辈们不一样道路的机会。

当时的班主任希望索多能留在学校继续读书,不同意他参加登山培训班。骨子里的执拗让索多坚持到底,并最终成为培训班30多名学员之一。登山培训班就设在索多读书的聂拉木县中学里,两年的培训时间里学员们每天的两大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和进行体能训练,并没有直接接触登山。在索多看来,培训班的生活无非就是比以前多了几节体育课。登山之于他,依然有些飘渺。

直到年,培训班老师组织学员们在会议室观看奥运火炬登珠峰的直播,看到登山队员们举着火炬登上峰顶的那一刻,索多受到了震撼,他第一次有了也想拥有如此光荣的渴望。

山里娃的新世界

机会在年3月到来,接受了两年的培训,索多顺利通过西藏登山学校的各项考核,他将要踏上去往拉萨的求学之路。

对于这件事,家里人的态度并不统一,索多的爸爸是他们村里的村长,对外面世界了解多一点的他还是比较支持儿子的决定的。而妈妈则强烈反对,首先当然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怜爱,她舍不得让自己最小的儿子去吃那些苦,做那么危险的工作,其次也因为在索多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留两个男孩在家里干农活。索多的两个姐姐早都出嫁了,他这一走父母身边就只剩哥哥一个孩子了。对于母亲的反对,索多并有进行劝说,固执的他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会改变主意,“想去就必须去。”

让索多坚定的动力是他始终谨记爷爷奶奶在世时的教诲,“要坚持读书,学好本事到外面闯闯,不要只想着留在这个地方。”刚到聂拉木县中学读初一时,农忙时节,同乡的同学们都溜回家干农活去了,只剩下索多一个人作为乃龙乡的代表坚持在学校学习。因为选择而领受的孤独,索多早已习惯,这一次,他同样不会动摇。

终于到了离别的那天,妈妈为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献上哈达后,泪水早已夺眶而出。爸爸则要陪着这个即将独立生活的男子汉一起坐班车到定日县,这里也是索多之前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他自己了。

第一次来到拉萨的索多,惶恐明显多过兴奋,他觉得“大城市没那么好玩”,“不熟悉,不适应”的感觉让他缺乏安全感。于是,西藏登山学校就成为他在这个陌生城市里的家。成立于年的西藏登山学校致力于培养专业高山向导及高山服务人员,索多是这所学校的第六批学员之一。

到“家”后的第二天,索多就和其他学员一起开始进行训练了。这里的训练强度远远大过之前在培训班时的强度。每天训练完,索多的全身都要瘫软了,腿部的酸疼感觉睡一晚上也缓解不了。上午学文化课,下午训练,只有每周日10点到下午5点可以到学校外面去,这样的规律生活索多也慢慢习惯了。

入学几个月后,索多他们这批学员来到启孜峰做登山训练,顺便帮助登山队运送物资。那一次索多只登到米的前进营地,但由于负重的原因,尽管海拔并不算高,但他还是觉得头疼,吃不下饭。

寒假开始了,学校的大客车把学生们送回家乡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索多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攀登的山峰越来越高。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日子索多记不清是年还是年了,他总爱说自己记性不好,还分析说应该是高海拔的地方呆太久了。那一次索多是作为登珠峰活动的高山协作,登到米的位置下撤的。头一回来到海拔米以上的位置,索多异常兴奋,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法形容,他只能用一句“天气好,感觉也好,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好”来描述当时的情形。但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选择登山的道路没有错。

无意成为主角

年,索多一毕业就来到由校长尼玛次仁创办的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工作,做一名高山协作。也正是在这期间,索多遇到了来学校拍摄纪录片的《喜马拉雅天梯》摄制组。由于西藏登山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采访的媒体也不少,之前索多也见过很多扛着摄像机来学校拍老师拍学生的人,可是像这帮人这样一拍就是好久,还一坚持就是两三年的还真没见过。

在《喜马拉雅天梯》里,索多相比其他人来说要多一些,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主角,“他们拍的是我们学校,学校里的很多人都拍了的。”在摄制组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索多也大概了解了纪录片的含义,“就是不用演,平时是什么样就自然那样。”

刚到公司时,由于索多的经验还需要继续积累,暂时没有安排他带领客人登珠峰,他只是协助高山向导修路、背东西。对此,索多倒没有觉得不服气,“登山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的事业,经验技术不足的话,对客人对自己都会更加危险。”他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东西太多太多了。直到年,索多有机会再登珠峰,这一次他成功登顶。这一过程也被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记录下来。索多站在山顶激动地心都快跳出来了,他无意成为哪部片子或者哪群人当中的主角,他只渴望能够挑战自己。

登山就是人生天梯

索多说他在登山时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平时这个喜欢到朗玛厅跳舞的大男孩总是嘻嘻哈哈的,爱跟人开玩笑,然而,一进山他就时刻提醒自己要谨慎,因为登山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保持冷静细心。

拉练回来,索多和加布舒舒服服地用热水泡脚

在藏族人心目中,绘制在山石上的天梯是连接天界和凡间的纽带。登山的意义对于索多来说,就好像人生的天梯,让那个懵懂迷茫的他借助这架天梯找到执着坚定的自己。

像全世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索多也有面临自己人生选择以及未来规划时产生的迷惘与困惑。而他消解这些迷惘与困惑的方法就是不去多想——与女朋友两地分居,一个在拉萨,一个在聂拉木县,结婚以后怎么办?“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没想过。”

以后年龄大了爬不动山了怎么办?“她会养我吧?”调皮地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女朋友之后,索多思索着回答,“公司也有低海拔徒步活动,爬不动了就去做这些吧,到实在走不动的时候就退休吧,我也没考虑过。”

在拉萨已经生活了6年,也在这里开始了工作,以后会不会在这边定居?“没想过,在城市里生活必须要有一套房子,后面的事就让它慢慢来吧。”

索多爽朗一笑,这态度很像他的QQ个人签名:“人生如梦,我没必要太执着,那会引生无量的痛苦,我更应该保持心情愉快,哈哈哈……为自己鼓励”。

索多当年的那些初中同学现在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在拉萨打工,也有的在家里干农活,还有的在县里当公务员。索多唯一能坚定的事情就是——“考公务员是不可能的。”他不想像那些同学一样生活,他只想做一名高山协作。

或许,在别人眼中,登顶了珠穆朗玛峰却不去想把世界上14座米以上高峰登遍的登山队员,多少都显得有些没志向。索多却不在乎,能享受到登山时的快乐对他来说就已足够。他喜欢跟队友们在海拔六七千米的地方还唱歌跳舞的欢畅,他说,到了每一座山的顶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觉得付出了那么多都值得,心里很自豪。”

登山前,他也听前辈们讲过遇到雪崩、高反严重等等惊险情节,听的时候觉得真实太危险了,等他真到了山上却一点儿也不恐惧了。“登山本身就是危险的事业。自己真遇到那些的话见机行事就好。”对于未来,他也是这么看待的,一切都让它自然地来吧,不管未来是鲜花遍野还是荆棘满地,能有机会多享受一天登山的快乐,他就要好好把握。

《山野》杂志,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投稿邮箱:shanyecma

qq.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eb/11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