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登山时绕不开的高反,你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1-11-23 18:23:14   点击数:
彭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渴望去登雪山

可你知道登雪山存在的各种风险吗?

攀登积雪斜坡时

容易踩裂雪层,诱发雪崩

不带合适雪镜

可能会损伤眼睛,导致雪盲

不做好防晒与保暖

可能晒伤、冻伤

更不用提各种骇人的高山病……

“高反”对于国内山友来说,不是个陌生词汇:国内很多长线都在米以上海拔,更不要说雪山,这正是高反的频发区域。但国内的影响因素远不止这些,一些高原肺水肿、脑水肿事故往往跟山友对高反的“无奈、无知、无畏”有关。

高反,为什么在海拔米以上?

我们都知道高反发生的客观原因是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压力下降,人体获取的氧气量减少。那为什么高反症状会在海拔米以上才出现、米左右(也有人在海拔米就出现高原反应)集中爆发呢?

~米:高原适应第一道障碍——山友们进入高原,一路拔高,气压不断下降,氧气分压也会成比例降低,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氧分压更会降低,导致短时间内氧不能完全“压”进毛细血管中,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会降低,造成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

肺泡内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可以用“氧解离曲线”来表示。前者在60mmHg以上会形成接近%的血氧饱和状态,60mmHg以下则会让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运氧能力也会下降)。

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气饱和曲线(这个曲线会随着体温、氢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左右稍微移动)。在海平面附近、肺泡氧分压在60mmHg以上,几乎所有的血红蛋白都能与氧气结合,血氧饱和度超过90%,但一旦到了海拔米左右,就会下降至80%,这在平地医疗急救中被认为是危险的数值,高反症状也同样集中爆发。

(来源:mdicalxamprp,《登山体能训练全书》能势博)

而在日本研究者的试验中,这个分水岭出现在富士山八合目(海拔米)附近。在此之前,登山者的“吃力感”与平地无异,之后,身体就会突然对低氧环境产生反应。(来源:《登山体能训练全书》能势博)

高反的症状和自我评判

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山友们没有适应,急进米左右的高原,或者从高原急速攀升至更高海拔,身体会因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急上高原6~12小时后就容易发生。如果症状较轻且适应的好,大部分山友会在2~3天内缓解,如果对轻度反应视而不见,继续快速拔升,就很有可能出现“高反加重”的后果。

如何确认高反?——一上高原,身体不适的情况有很多,有些不一定是高反。在目前国际上认可较多的急性高原反应量化标准《加拿大路易斯湖评分标准》(LLSS)中,头疼(一般是太阳穴或后脑勺的搏动痛)是认定急性高原病的必要条件,并且必须伴有头晕、疲劳/虚弱、胃肠道症状等并发症中的几项。

很多山友的高反主要症状是头疼,

spirittravl

但在国内研究适用更多的《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我国军用标准,GJB-91)中,头疼或呕吐是最主要的诊断指标,但头疼不是必须的,有恶心、气短、嗜睡、失眠等众多症状也可认定是高反。

客观上判断:利用血氧仪——心血管的功能是运送组织代谢所需的氧,其对缺氧适应性调节的指标之中,血氧饱和度、心率对急性高原病及高原适应性较有判断价值。这两个数据可以通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得,很多领队和山友在高海拔徒步时都会携带。

所以,血氧饱和度低或者心率高的人群,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高。

急进高原后的血氧饱和度对急性高原病有预测价值,心率对未经习服乘飞机直接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病有预测价值,而对经过习服后再急进高原人群没有意义。(来源:《急进高原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郑双锦第三军医大学)

不过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山友们很难说A的数值比B的高一点,A的适应状况就比B的好,但养成记录个人每天血氧饱和度、心率的习惯,从数值变化中可以纵向反应自身高反适应程度;横向的比较也可以作为参考:

在《登山技巧全攻略》一书中,日本高原低氧协血症研究协会公布了日本人经常造访的珠穆朗玛峰区域周边的主要住宿地点,静息状态下测量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标准值,如果差太多就应特别注意,山友们可以进行对比。

在珠穆朗玛峰区域周边的各住宿地点测量安静时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标准数值,共由名17~71岁的男女(男性80名,女性26名)的资料构成。(来源:《登山技巧全攻略》山本正嘉)

轻度、中度、重度高反的评测——无论是《加拿大路易斯湖评分标准》,还是国内的《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都是根据主观症状来评分,可以评测高反的严重程度。山友们可以在登山中对照评测。

急性高原病的自我评判之《加拿大路易斯湖评分标准》(LLSS),国外的研究大部分采用此标准,共有五项症状计入评分,且必须有头痛症状。

国内的研究很多会采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我国军用标准,GJB-91),不强调必须有头痛,部队大规模进驻高原时应用较多。有研究者认为这种评判机制更符合我国高原环境实际情况。

重度高反评测:串联行走测试/静止站姿测试——出现如上重度反应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嗜睡、冷漠、肢体协调下降等症状,必须引起队友的重视。

可以让其后脚跟触碰前脚跟行走直线,也可以让其闭眼站立、双脚前后相抵、双臂环保于胸前,保持一分钟以上的静止站姿。如果无法完成,就需立即下撤。

串联行走测试,如果走直线很困难,说明肢体已经出现失调,必须下撤。

NadaMkawy,Hltototst

以上是高反的判定标准,那你该如何避免高反呢?

高反,你该如何防治?

高反不能治疗,只能缓解。不管多好的药物也无法治疗高反,只能缓解症状。最有效的药品:高原安,高原安是可以即刻起效的。

另外还有一些缓解高反症状的良药可以当补药吃不怕过量,含红景天,藏红花等各种各样的帮助你身体适应高原气压和含氧量的本地中草药。

培养高原适应能力——有以下三种方法:

滞留型训练:进入高原,身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是红细胞增多、血液运氧能力提升,理论上红细胞增至顶点则需要3周左右,身体充分适应也是如此。所以,登山前提前滞留在~米海拔一段时间,有利于增强效果。

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的山友们来说,只能“平缓适应”,比如让刚开始的行程爬升不要太大,如果症状加重,则立即停止爬升。

HackttPH等建议在高于m海拔后,24小时内海拔升高不要超过m,第二天再原地习服一天。野外医学协会建议进驻高原第一天不要超过海拔m,然后每天上升的海拔m至m。Bartsch等建议海拔m以后的平均上升速度m/day。(来源:《急进高原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郑双锦第三军医大学)

往返型训练:如同体力需要反复运动、疲劳、休息才能慢慢提高,高原适应的改善也是如此。在登山前频繁进入高海拔山区也有助于高反适应。

昼高夜低原则:高海拔长期登山时,身体还有可能会产生适应衰退现象,白天登高给身体低氧的刺激,晚上住在低处让身体休息,可以让衰退幅度降到最低,这在米级以上的高山攀登中尤为常见。

进食方式:碳水化合物为主——有研究说碳水化合物在转换成能量的同时,所需要的氧气比脂肪要少得多,所以高海拔登山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米粥、燕麦粥等,在长时间登山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也需跟上。

另外,大蒜、黑豆、酸梅、鱼、醋等食材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冻伤、血栓的几率。(来源:《登山技巧全攻略》山本正嘉)

补水方式:每天4L左右——高海拔皮肤血流受到抑制,身体会多出汗来调节体温,再加上呼吸、排尿增多,身体水分流失更快,导致身体脱水、血液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头疼等高反症状。

高海拔环境会让人感觉不到口渴,所以你必须有意识多饮水。有建议每天补充4升水,至少保证尿液清澈且大量。

呼吸方式:有意识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强调深沉、缓慢,是肚子起伏而非胸部起伏。长吐气会把肺里的旧空气尽可能排出来,再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肺中氧分压增大,有助于血氧饱和度上升。

步行方式:降低速度、间歇步行——有些山友进入高原第一天容易兴奋和逞强,到了晚上和第二天,容易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所以必须有意识降低步行速度,并在步行时穿插休息(在高海拔登雪坡时很多山友会计算步伐数并定量休息)。

你可以让自己感到“稍微疲累”的步行速度行进,而不是很累、非常累,还可以记录这个状态下自己的心率,用其来控制自己的速度。心率的个人差异很大,这里有一个参考数值:

20~40多岁有经验的登山家在低山(指海拔低的山)行进时的心率约为~次/分钟,如果以同样的心率在高原行进,则会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Hacktt曾经说过,在高原行进应将心率控制在~次/分钟。(来源:《登山技巧全攻略》山本正嘉)

红景天是否有预防效果,争议很大——当下山友们关于红景天类药物是否有预防和治疗高反的效果存在很大争议,一些研究显示它可以提高低氧环境下的血氧饱和度,扩张血管,降低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也有资料认为还需深入研究证实:

齐跃等关于红景天预防AMS的系统评价显示,国内关于红景天疗效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因此仍需要全面、高质量的红景天治疗AMS的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来源:人民军医《高原疾病防治系列研究(2)急性高原反应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彭伟罗勇军)

以上是高反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在登山行程中帮助到你。(图文来源雪线之上)

由真途户外主办的攀登雪山活动将在10月,带领一批教育人前往哈巴,一场探寻真我攀登雪山的旅途即将开始。

10月22日—27日

寻找教育的香格里拉

引领你攀登哈巴雪山

10月集结号已吹响

扫一扫,立即报名!

或者点击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ff/13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