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养生智慧

发布时间:2023/12/31 14:09:19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成。”该书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本文浅谈一下《菜根谭》中所蕴含的养生智慧。

栖守道德

原文: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坚守道德的人,只是寂寞一时;依附权贵的人,却会凄凉万古。胸襟开阔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生活,又顾及死后的名声,宁可忍受暂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大学》中讲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德养生是科学养生的第一要素。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好恶有则

原文: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译文: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能在高兴和愤怒时都不逾越规矩,使自己的好恶遵守一定的准则,就掌握了调和人际关系的功夫;大自然就像是人类的父母,如果能让每个人都没有怨恨和叹息,万事万物也没有灾害,便能够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吕氏春秋·贵生》曰:“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强调“持身”为本,治国、治天下为末;“持身”是人生、以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

人体的情绪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又可归为喜、怒、忧、思、恐等五志,并分别与五脏对应。其中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忧和悲、肾主恐和惊等。人之好恶当以利养生为原则。

忙闲有度

原文: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译文:人的身体不宜过于忙碌,但在闲暇时让自己稍忙一点儿,却可以提醒自己戒除怠惰之气;人的心神不可过于放纵,但在精神高度集中后稍微放松一下,却可以鼓动天赋灵机,使之更加畅达充沛。

劝人要忙闲适度,一张一弛,不可过劳。

原文: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如果知道事情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那么也许求取成功的意念就不会那么坚定强烈;如果知道有生必有死,那么研究养生之道就不必过于劳心费力了。

人求成功的心“不必太坚”,养生之道“不必过劳”。中医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掌握规律,把握尺度,否则过犹不及,就会因“五劳七伤”而积劳成疾。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忙碌过度,忽视身体,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但人如果太过于闲适,无所事事甚至好吃懒做,则容易有私念、杂念、邪念,做出不正确的事情,容易造成祸端。如酒后失言失礼、打架斗殴,造成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下,我们总想与时间赛跑,总害怕自己会掉队,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焦虑。唐诗《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短暂的闲暇不仅不会耽误前行的路程,反而有可能会积蓄能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ff/151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