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乎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你知道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不仅饱腹诗书,更是不折不扣的“旅行家”!《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秋夜里明月落下清辉,洒满澄澈的湖面。湖面平静无风,水平如未磨的铜镜。遥望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就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作品介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了湖水与素月的交相辉映,第二句描绘了无风时湖面的平静,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浪漫色彩,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望庐山瀑布》(唐)白居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烟云,远远望见瀑布如一匹白绢悬挂在山前。瀑布从高崖上飞腾直落,仿佛有几千尺之长,让人恍惚地以为银河从九天泄落到了人间。作品介绍:这是李白在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概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描绘瀑布的形象,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夸张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显示出李白诗歌“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天空中突然乌云涌现,就像倾倒了墨汁一样,但还未来得及把天完全遮住,在天边露出一段清新明丽的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跳动的珍珠,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再看那望湖楼下的西湖,湖面又如天空般开阔平静,明媚温柔。作品介绍:本诗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最著名的一首。诗人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上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迅速捕捉住了西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的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出、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作品介绍:本诗为苏轼与友人同游庐山时所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这里蕴藏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黄透时,难得天天都是清朗的好天气,先乘小舟沿溪而行,到了溪流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返回时,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密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欢快的鸣叫声,又比来时更增添了一些幽趣。作品介绍:这首诗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鹂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鹂的鸣叫声,为登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浆浑浊,正值丰年,他们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山峦重重叠叠,水流迂回曲折,我正担心无路可走,忽见柳树茂密,山花灿烂,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只听到到处吹着萧打起鼓,原来春社祭祀的日子已经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的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着。今后如果还能乘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这些农家的门。作品介绍:这首诗作于陆游罢官回到故乡山阴时,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链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则以今后还要来游,表现游心未尽,也侧面表现“游山西村”的兴奋。当我们向往诗与远方时,古人早就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读诗,也是一种探索“远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ff/15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