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07-:38·诗韵飞扬 怎样填写《行香子》 文/张显学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爇心香”“读书引”。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八字、六十四字等变体。 行香子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关于《行香子》的用韵及平仄,本文不赘述,重点谈谈它的立意、特点及填写时必需注意的地方。 行香子的立意 一般来说,填词不外乎从四个方面着手:情、景、事、咏物。而这个词牌只适宜写闲情逸致和景色。 这个词牌在立意上,可以写两种,一种是说情的,相思之情,这种情在词中的表现方法要喃喃自语的叙述,情很苦,情很深,说情的时候首先要把意境造出来,然后自言自语向人诉说。这样才能符合音节的流美感。这词的特点就是音节流美。如果写生硬的就不符合这个词的特点。 一种是写景的。登山玩水等时侯看到美的东西,大家不妨可以试试,通过造景写出你的潇洒写出你的旷达(注意:是轻轻地叙述出来)。 我们欣赏一下古人的作品: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这首词就是纯粹描写景色的,其中“豪兴”点明了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它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本词结句都是用的叠字,这是行香子的一个重要特色。词的上半阙用植物的颜色(红、白、黄),下阙用的动物的动感(啼、舞、忙),给了我们一个美妙的江南景色。词人陶醉了,读者也非常享受。 从立意上看,行香子非常适宜写这样的题材。 再看一首: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在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著自我解脱的方法。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在韵律上此词虽不如《行香子·过七里濑》优美,但也很不错,尤其是两段排比,很有韵律美。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行香子的特点:音乐的节奏特别流美,没有大起大落,说情就像喃喃自语,就像小溪流水一样潺潺流淌,很好听。所以我们写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突然拔高声调,然后又掉了下来,转声太快。要顺着这种感觉慢慢收。 下面看一看他的《行香子*过七里濑》,写出了潇洒旷达之情: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虚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不论什么词都要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如果写景,景语一定要美,写情情一定要深。 所以说行香子这个词牌也非常适合写这种潇洒旷达闲情的享受的立意之作。 下面我们看李清照用这个词牌是怎么写情的: 行香子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一霎儿晴,一醍儿雨,一醍儿风。 写情的时候也是要把氛围造就出来,上片用了很多的意象:蛩、梧桐、云阶月地、浮槎,营造了气氛,给了我们情深意长的感觉,造成意境后,下片直抒胸臆,写到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通过上片的渲染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这个儿字是一个衬(乘)字是为了曲调的和谐,但这个衬(乘)字是不入谱的。这个大家要记住。-------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也就是这个结把情感推到了最高点。情感非常深。 综上所述,行香子最宜写景、抒情,假若咏史等,最好挑选其它词牌。 行香子的特点 一、对仗 《行香子》的开头常用对仗来写。起头用对仗有美感。前面列举的例子中: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对仗起头)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对仗起头)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对仗起头) 语句上要工整。缓缓而舒,从容不迫,悠然而来,一定要有美感。音节一定要流美,节奏上要从容整练。我们对仗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故意雕琢,要符合实际,用平常的语言。起句不可随意,因为行香子这个词牌比较严,起句一定要突出一个美,画面要美,语言也要美,这是这个词牌的特点决定的。 关于四五句(包括下片)还要不要对仗?有人认为不可,若再对会有重复感。或者四五句用了对仗,一二句就不用,因为一首词中要有主次之分。如果同时写了对仗就一定要有区分,不能雷同。对于这种观点,个人持保留意见。本人认为,不对亦可,对则无妨。本人学着填了两首(附后),上下片的四五句都用了对仗。前面所举苏轼已用了对仗: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上片四五句) 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下片四五句) 所以能对仗你就尽情去对,别听他人瞎咧咧,当然也可不听我瞎咧咧。 二、承接句 承接句要紧密相连,转折流畅。对句以后要和上边的意境紧密相连,而不能另生别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启承。要沿着起句的美景去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要突然去说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苏东坡的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是在起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美的画面。对上边的进行了补充,而不是写了别的东西进来。这种写法就如同写生一样把大的画面搞完,然后一点一点的进行充实补充。来展现美的景色。同样苏东坡的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通过看到的月色,讲酒斟时,须满十分。紧扣主题。补充的句子不能相隔不能太散,但语言上要比较美。很舒缓不急躁。 三、结句 结句用叠句是《行香子》的特色,也是很多词人喜欢填《行香子》的原因。结句大约有四种形式: 1.同字在中间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2.同字在头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3.一对偶加总结 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4.排比句或鼎足对 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而“一霎兒晴,一霎兒雨,一霎兒風”则是同字既在中又在头。 对于结句,我们要尽可能用三叠句,实在用不了,最低要用两叠句加一总结(像李清照那样)。李清照的这个结句好不好?若单从格律上说,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常说不能因词害意,立意第一,格律次之。 关于叠句,还有要求: 1.叠而不意重。每个叠句意境不要重复,我们看苏东坡写的溪水,同样都是溪水,但有早晚白天都各不同。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意境没有重复。(苏轼写溪山之不同景色,排比精妙,意气连贯) 2.叠而有意境。我们看秦观的叠句,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植物写出了颜色,动物写出了形态,意境各不相同。不要上片的叠句和下片的叠句意境差不多,那就不好了。 3.在叠句前用一领字,领字要求承上启下,一脉贯通。这个是比较难的,比如李清照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这个纵字就是对上边有个承接意,就是在云阶月地也浮槎来,浮槎去。所以这个纵对上有了承接对下有了起下的作用。怎样能把它承接好,是比较难掌握的,这里大多用虚词去声字比较多。 4.呼应苏东坡感叹人生短暂的: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下片的希望呼应上片的感叹。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下片的山呼应上片的溪。 有离就有合,上片讲离下片就要讲合。不要分割开来。 附拙作二首 行香子 张显学 村野浮烟,天际流霞。 揖清风、莲叶荷花。 池魚在藻,社燕还家。 看草成蹊,笋成竹,日成斜。 身闲剑老,书贫诗瘦。 任功名、风送天涯。 是非莫道,荣辱无嗟。 料不如棋,不如酒,不如茶。 行香子 张显学 短棹轻舟,草屦荷衣。 歌欸乃、一曲逶迤。 晓波脉脉,煙雨微微。 正藕初残,菱初熟,蟹初肥。 园庐渐近,鸬鹚犹湿。 滑琉璃、不觉船移。 谁争窈窕,水自涟漪。 看闲鸥眠,凫鸥浴,去鸥飞。 怎样填好,嘴上说说还可以,但真的写来却与要求相差甚远,只能博方家一哂了。 文中书法作品为河南新野书法爱好者及诗人张显学老师的墨宝,特别感谢。 作者简介 张显学,河南新野一田翁,50后,退伍老兵,爱好诗文歌赋,捋锄的手偶尔握笔。多年的村居生活不改其志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ff/171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