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一双好的登山鞋,很多人可是做足了功课,挑在傍晚前去选鞋,经过量脚,试穿许久,挑选了一双配备防水透气Gore-Tex与黄金大底的登山鞋,仍然会在积水的水泥、柏油路上滑倒呢? 当我们挑选了一双登山鞋,那代表有了一项最基础的认知:因应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鞋子。让我们用顶极的黄金鞋底,做一个例子,看看登山鞋如何满足我们期待的功能。 上图显示的是在一般登山鞋底会看到的样子,鞋厂在登山鞋上选用的鞋底採用的是大齿纹、深鞋沟的硬底,为了穿越山野间理应面对的碎石、泥土与草地,较深的鞋沟可加大垂直距离,增加与破碎地表接触的表面积,也有较好的排泥功能;鞋齿的设计,分布在周边的鞋齿形状会垂直於行进方向,以增加煞车力道,中央鞋齿採用角锥型,以增加咬入路面的机会;硬底的设计,可以保护承受身体与背包压力的脚掌面对崎嶇地面,甚至因为减少意外的翻转而保护了脚踝与膝盖,为了在硬底的状况下方便向前推进,鞋趾部份会稍微向上翘。 相对的,如果是都会、旅游休闲用鞋,比如说Chaco,就会使用浅而大片的鞋齿以增加稳定性,较软的鞋底也因服贴地面增加了接触面积,相对地,而登山鞋在水泥或柏油的硬平地面地面上,因着尖锐鞋齿与硬底不易压平贴服地面的特性,接触面积较小,摩擦力反而较小,这也是有人会抱怨登山鞋在人工路面会滑的原因。 最后再看一个极端的例子,这种为了走在船上沙道或溼滑路面的鞋底,犹如攀岩鞋一般完全捨弃了鞋齿,单独利用材质的特性提供摩擦力,由此我们知道Vibram并非没有能力做出在人工溼滑平面上止滑的鞋底,而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出最适合的设计,因此当我们踩着登山鞋安稳地走过松软的碎石坡,背着二十公斤踩在尖锐岩稜上而脚板不吃力,然而在溼滑的坚硬平面上也许就是一种误用了。 登山鞋不是万能,多功能的鞋子可能在各个功能都达不到最佳表现。登山鞋在承托与保护脚部追求极致,鞋底的部份则是诉求在自然土地(通常带有松软特质)有良好的抓地力与耐磨性,因此我们在挑鞋时(以及鞋厂在设计时)都会倾向硬鞋、大齿的鞋子,而这样的取向会造成与平面坚硬的路面的接触面积较小,特别是下雨溼滑的状况摩擦力会更低,直接说,在这种地方穿凉鞋都比较不会滑,因此穿着登山鞋时,也许该避免用倚赖摩擦力的方式斜踩溼滑的岩面与树根,而是水平地踏在尖锐的岩尖或树根的上方,并善用登山杖与攀附植物以维持平衡,下坡时更要小心,可以缓慢蹲下再跨下一步,并面向坡面,遇到长期浸水而长青苔的水泥產业道路与雨后的柏油路则是放稳重心慢慢走。 在面对上山前后的水泥道路或柏油路,是否应该另準备一双软底鞋呢?轻便的软底鞋也可作为登山鞋临时出状况的代用鞋,依据实际经验,穿着Chaco配上羊毛袜可以应付许多路况(不过需要两脚都换上备用鞋,两脚鞋子高度不同会让脚部不正常受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登山鞋与软底鞋对於植被与土地面的破坏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营地生活时,若能减少使用登山鞋,也是减少了登山过程对自然的。 赞赏 长按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治疗白驳风是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