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丰富,国泰民安,我们却总是生活得不够快乐。为昨天后悔,为今天忙碌,为明天打算,我们总觉得自己钱少位低,总觉得房价物价太贵,总觉得社会不够公平,食品不够安全,总担心自己的子女赢不了别人……我们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竞争,攀比,欲望成了我们不快乐的源头。 朋友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果真如此吗? 《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先生是这样描述苏东坡: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林语堂的所有的这些说法,都可以和苏东坡的生活相吻合。而在这么多角色中,我最喜欢“乐天派”这个画像。 写几首诗差点送了性命公元年,苏轼调任湖州。在他到任后的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让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三个月后,一个御史把苏轼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以“蔑视朝廷”的罪名弹劾他。之后,有人又在苏轼的几首诗中,找到了批评王安石变法后青苗贷款的内容。他们以此为由,上书神宗,苏轼被押解入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所幸的是,这次的“乌台诗案”,他躲过了一劫,最终没有被置于死地。一是因为他在狱中写给弟弟的两首诀别诗里,既有“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兄弟深情的句子,又有皇恩浩荡,无法图报的惭愧,这两首诗感动了神宗,真所谓成也诗词败也诗词。二是刚好赶上太皇太后曹氏去世,天下大赦。由此,性命保住了,却被贬往了黄州,这是苏东坡的第一次被贬。 乌台诗案发生前,苏东坡一直是地方长官,而被贬到黄州后成了没有实权的小官。在写给弟弟的诗中,他感慨:生命犹如爬在旋转的磨盘上的蝼蚁,犹如旋风中的羽毛。即便如此,苏东坡并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改变内心的坚持,他依旧乐观地面对一切。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还有东坡肉的香和古赤壁的强在被贬黄州的这段时间里,他家贫如洗,用穷困潦倒形容都毫不过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种了一块地,过起了农夫生活,还喜得了“东坡居士”的称号。他觉得能吃上一点肉,就能开心一整天,现在特别有名的美食“东坡肉”就是那个时候苏东坡的发明。 在这段岁月里,他的文学成就达到了高峰,他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丝毫没有凄凄切切的伤感情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豪放的做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东坡和几个友人一起登山闲逛,途中遇到雷阵雨,于是便有了传唱至今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看看这心态,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第二次、第三次被贬,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人说,苏东坡大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去往被贬之地的路上,这话一点都不假。苏东坡的第二次被贬是惠州,主要原因是守旧派领导人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被变法派全面打压,再次被贬。可以说第二次被贬是很窝囊很无辜的。 苏东坡的第三次被贬是去了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到再无出头之日,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而且是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虽然说古代官员被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是,迥异于一般被贬之人,苏轼每至一地,没有哀声叹气一蹶不振,他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尽自己所能造福当地百姓,也因此而被各地人民所纪念。 他在旅居武昌时,曾上表与太守,请求禁止民间杀婴的野蛮风俗;在杭州时,治理西湖,建苏堤,使西湖恢复旧日美景,百姓可以喝上廉价的淡水,在粮价暴涨之时不惜与同僚作对,建议朝廷拨款购米并在杭州低价卖出以平抑粮价;在儋州时,建立学校,传播儒教,为海南的文化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起大落谁都有,看看东坡如何走人的一生谁都不会一直行走在一帆风顺的道路上,沿途难免经历沟沟坎坎和大风大浪,难免经历登上顶峰的艰难和坠入深渊的摔打,受委屈、不被赏识也许,这才是生活的常态。苏东坡这样的天才人物都有不被赏识、受委屈、遭打击的经历,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避免被命运捉弄呢? 苏东坡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都经历了,为朝做官时,他没有垂眉折腰,历经千辛万苦时,他没有消沉堕落。他始终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即使遭遇数次被贬,被人暗算,甚至被关进监狱,他都在告诉自己:人生还有其他值得观望和期待的事情,这些都不算什么。 苏东坡一生饱经忧患拂逆,不但没有变得玩世不恭、尖酸刻薄,反而使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他是一个有旷达胸怀的人,一个有趣的人,无论是做官做事,还是吟诗作文,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心灵的快乐。这种心灵的愉悦,是其人生有追求、生活有情趣、心灵有归宿的结果。 余光中说:“我要是去旅行绝对不会和李白一起,因为他没有现实感,太不负责任;也不会跟杜甫一起,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要是挑一个,跟苏轼在一起可就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个很有趣的人。宜简宜繁,方为至真至性。” 文学名家名著:苏东坡传(插图精装纪念典藏版“樊登读书会推荐”)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6购买读《苏东坡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些许共鸣。无论你是得意或失意,平淡或奔波,你的任何一种境遇都可以在苏东坡身上找到某种归宿。然而,他所富有的那种快乐秉性,那种不管在哪都能与大自然融合,能与周遭百姓融合的能力,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苏东坡传》是一本迷茫时非常值得拿出来认真阅读的好书,如果你感觉生活不够快乐,不妨读读苏东坡。特别是这本书的插图青少年版,由作者林语堂指定授权出版,语言通俗易懂,还附赠了苏东坡入选课本的诗词,更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苏东坡传》无障碍阅读版初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京东¥33.6购买已下架我是 诗词论古今,喜欢古诗词,喜欢跟诗词有关的人和事。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jq/151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