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东汉时期结束,北方的匈奴人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头号强敌。秦始皇曾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一战杀死10万匈奴人,夺取里的河套平原。“胡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随后蒙恬长期率领30万之众屯驻北方,成功抵挡住了匈奴的南侵。可是到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匈奴又乘机回到了河套地区,冒顿单于东灭东胡,西灭大月氏,匈奴强盛一时。汉高帝七年,匈奴围汉朝的北藩代国,代王信投降,刘邦率领32万大军北击匈奴,反而被包围在白登山上7天。后来在陈平的秘计下才得以脱身,汉朝开始与匈奴和亲,以维持两国间的和平,可是匈奴的南侵从未间断过。元光二年,汉武帝发动马邑之谋,30余万汉军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计谋被识破,匈奴单于遁走,持续百年的汉匈战争爆发。细节秋,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春,大旱。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万五千级。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夏,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千余人。这是《汉书·武帝纪》的一些文字记载,可以发现,匈奴南侵一般选择在秋季,而汉朝出击匈奴一般选择在春、夏两季,这是为何呢?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汉朝的小麦、水稻都在秋天成熟,匈奴马匹吃的草也在秋天长得最肥嫩。秋天,匈奴的马匹因为食物充沛,个个长得膘肥体壮,匈奴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战争主要靠骑兵打,秋天是他们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汉朝的作物也在秋天成熟,秋天是农民们忙着收获的季节,匈奴选择在秋天南侵,可以打击汉朝的农业生产,秋收时汉朝也无法召集军队反攻匈奴。匈奴在秋天南侵,可以抢夺大量的生存资源,以度过寒冷的冬季。春天,是动物们繁殖的季节。匈奴生活的北方自然资源短缺,气候寒冷,冬天是他们最难熬的时候。春天到了,冰雪开始融化,水草开始生长,万物复苏,人和动物选择在春天繁衍后代。春天是匈奴最弱小的时候,这时马匹刚熬过一个寒冬,还瘦得像皮包骨头,此时匈奴的骑兵跑不快,更不能持续、激烈地作战。汉朝选择在春天攻打匈奴,一是趁你病要你命,二是干扰匈奴的人与牲畜的正常繁衍。夏天时,匈奴的妇女和雌性牲畜尚怀着肚子,经过四五个月的孕育,肚子已经大了。汉朝在此时出击匈奴,还经常长驱直入,匈奴人就要带着老弱妇孺和牲畜远远地逃离家乡,而怀着孕的妇女和雌性牲畜,自然是无法忍受长途奔袭的,所以她们为了活命,不得不选择堕胎。汉朝在春天攻打匈奴,就是要趁匈奴最衰弱的时候给他们最狠的打击,同时干扰他们人和牲畜的繁殖。春天的打击过后,他们若还要繁衍,那么到了夏天人和牲畜就已经显胎了,汉朝这时再给予一波打击,那么要逃命的匈奴人就不得不选择让妇女和雌性牲畜堕胎。结语看到这里,也许你的心已经是五味杂陈,可战争本就是残酷的。如果匈奴选择安居乐业,与汉朝维持和平,那么我上述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和亲,每年秋收过后都会向赠送大量的金钱、宝物以及粮食、衣服等生存物资。可是匈奴的天性,就是桀骜不驯和贪得无厌,和亲政策无法让他们满足,每到秋收季节,他们还是要南下侵扰边境。战争是匈奴挑起的,和平的局面也是匈奴打破的。汉武帝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出现了,这是汉朝的福分,他有智慧,同时也有手段。汉朝初年,刘邦率领32万大军都无法打败匈奴,到了东汉窦宪担任大司马之时,率领两万骑兵就可以击溃匈奴单于的主力。匈奴挑起了汉匈战争,他们也在汉匈战争中走向了凋零和灭亡。我想起了一句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正版书籍中国通史历史书籍畅销书司马迁原著原著加译文历史类书籍淘宝月销量¥14.8¥54购买已下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jq/15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