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刘博,毕业甄选核心创始人,互联网平台运营专家、技术专家,大学毕业生梦想导师,历经阿里巴巴等名企10年职场生涯和7年创业时光,曾和团队一起将淘宝移动端从0到1做到3亿用户,在没有广告推广的情况下将创业项目6个月做到万用户。 有一种人,他们会在最光鲜的时候离开无数人羡慕的舒适区,走一条充满挑战却有着无限想象力的路。 雷军是这种人,张一鸣是这种人。 刘博也是这种人。 我们称之为孤勇者。 他们天生勇敢爱折腾,命运注定波折。 当然,也正是这种人,能干点大事。 提起刘博,这个从河南黄土地出来的80后小伙,作为阿里移动端的团队奠基成员,有那么几年特别火,一度成为很多中小企业老板的座上宾。可就是在最风光的阶段,他激流勇退,和滴滴创始人程维那批人一样,离开阿里创业去了。几个项目的成功,使他收获颇丰,颠峰的时候还收到多个投资方的橄榄枝,可他拒绝了。三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令刘博做了5年、押上全部身家的项目戛然而止。 很多人的梦想走到这里,就会画上句号。 可是,牛逼的人从来都不会被一个跟头撂倒。 沉寂1年后,年,他再度启程。 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上。 带着期待和未知,浪潮人物采访了刘博先生。 图为:大学时代的刘博意气风发所有勇气、坚强都生长在物质匮乏的少年时代 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一次重要契机 浪潮人物:可否说说您18岁之前的成长? 刘博:我祖籍河南邓州,上大学之前,18年的成长都是在一个农业小镇上度过,也就是媒体口中那种典型的“小镇青年”,出身不好、调皮捣蛋,没有资源、没有钱,也没见过世面,大学前去过的最远城市是郑州,也不知道啥叫梦想,靠着刻苦努力扭转乾坤。2年从邓州一高考入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这是个机会,我一直都认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大捷径。 浪潮人物:您的大学生活怎么过的?如何评价那4年?期间有哪些事情对你的人生影响较大? 刘博:大学4年,我是那种特别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自卑、胆小、不爱讲话,高中生思维。平时就是上课、读书、自习,过得跟高中时代有点像,也没想过大学毕业后怎么样,想干啥,这导致我在毕业后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去摸索自己适合做什么。毕业很久后才知道那叫职业生涯规划,但那时候是没有任何意识的,这件事对我有影响。 另外,家庭经济条件对我有影响。0年初的时候,家里还是比较穷的,父亲是教师,他的工资是家庭的唯一收入,很拮据。大二的时候,父亲生病,我差点交不上学费而辍学,我也是那时候知道了钱的重要性,这导致我毕业的时候一心想着工作赚钱,减轻家庭负担,就没有考研。但这些经历特别积极的影响就是,我成了一个抗压力强、生活不追求奢华、创业过程很节约、做事总是未雨绸缪,独立性很强的人。 左2刘博的眼里只有马云没有镜头手握30多个offer却一头雾水 毕业3年后才睁开慧眼选了阿里 浪潮人物:您应该是6年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生还没有那么多,找工作顺利吗? 刘博:是这样,那时候毕业生并不多,整个国家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处处是机会,我毕业时是拿到了30余个offer的,但当时不知道怎么选,糊里糊涂选了一个,结果没干多久就换工作了。我是典型的理工男,毕业面试,我有时是穿着拖鞋、头发不理、脸都不洗就去的,完全没有形象气质这方面的认知;介绍自己,也跟讲流水账似的,没有亮点,甚至听不懂人家的一些专业术语,就是特别傻、但还不自知,放到现在,我那个样子估计一个offer也拿不到。 不过,毕业时在城市选择上,我是一心想往外跑的,所以刚毕业就去了杭州,后来长期驻扎上海和北京,这对我后来的生涯很有帮助。 有意思的是,我这些年面试的人少说也有0名毕业生吧,他们居然和6年我毕业时存在的问题一样,太可怕了。当然,这给我的创业带来了很多灵感。 浪潮人物:在阿里工作时,主要负责什么?最大的收获是? 刘博:最开始就是做技术,后来觉得做技术枯燥单调,就转岗尝试了产品和运营;我个人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是用2年的时间,和团队一起把移动端的用户从0做到3个亿。从阿里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是那种既懂技术、又懂产品和运营的复合型人力,这对后来创业很有帮助,因为自己具备了通盘考虑一个互联网项目的能力,从产品到研发、运营,你都是懂的,别人哄不了你。 浪潮人物:年正是阿里巴巴快速壮大的阶段,对于个人收入和晋升空间来说,都非常有想象力,为什么在那时候离开? 刘博:其实,我很庆幸能进到阿里拥有这样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只是,随着年龄增长,在大厂能实现的价值是很有限的;同时,在互联网公司,35岁危机比较明显,收入也不像外界传得那么高;加上当时整个互联网正快速从PC转向移动端,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空间,所以,就离开了。简单地说,就是想干点大事、实现更大的价值。 图为:刘博创业后被邀请回阿里参加活动你不必等一切都%确定了才开始创业 创业时,0推广的情况下他6个月把用户量做到万 浪潮人物: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准备得万无一失了再开始创业,您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开始的? 刘博:我认同张一鸣的话,就是你不必等一切都%确定了才开始创业、才去爱一个人或建立信仰,那意味着你永远开始不了,因为我们的确信度永远达不到%。我开始创业,就是看准一个项目的价值、准备好一定的启动资金后就开始了。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是创不了业的。 浪潮人物:创业的项目中,您觉得哪个最成功? 刘博:我其实做有好几个项目,有直播平台、有针对高端富豪圈层的厨房场景服务等,大部分都是盈利的。 但我眼里最成功的项目是“沿途无忧”,主要为商用车、全国的数万名司机提供异地救援补给,解决他们在路途上遇到的各类问题。项目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6个月把用户量做到了万。顶峰的时候,3万多个商家入驻,重汽、米淇林轮胎、壳牌等大牌都主动找上门合作,在业内是相当高光的。 图为:刘博创业时期的工作日常浪潮人物:据说沿途无忧当时吸引了很多投资方,但您都拒绝了,为什么?这个项目能看成您的代表作吗? 刘博:是的,那几年陆续有不少投资机构找到我,但当时运营非常好,不缺钱,又不想被资本绑架而过于商业化,所以拒绝了,现在想想有点后悔,哈哈。但这件事给我后面创业提供了珍贵经验,就是关于资金问题,你不能只考虑当下,你还要考虑意外来临、特殊状态下的情况,比如疫情,要知道,过去三年间,谁的资金多,谁就撑得久一些。这个项目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持续下去,但它依然是我创业项目中最具意义的里程碑,可说到代表作,那它还不是。 图为:刘博和毕业甄选核心成员探讨项目我是个一直一直赶路的人 直到一个在校学生喊住我说:请等一下,刘博先生 浪潮人物:对于人生的上半程,您的状态是怎样的? 刘博:我是个着急赶路的人,是一个在众声喧哗里一直一直奔跑的人,哪怕是疫情三年创业项目被迫中止后,转型给人做咨询,甚至再度体验去普通民企做高管的状态,我也没有停下脚步。直到今年受邀为一所大学的学生做培训,下课要走时,一个学生说“请等一下,刘博先生”为止都是这样。那个学生整整问了我一个小时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城市选择、企业选择、以及大厂的用人标准、触达路径等。后来我了解到,他们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件事给了我空前的灵感和启发,我突然意识到,前些年一直赶路在热门的赛道上挤来挤去,忽略了很多风景,是应该停下来思考对比一下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而我又能做些什么。 浪潮人物:您的复出项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 刘博:已经开始的项目叫“毕业甄选”,主要服务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偏职业教育一些,特点是“用职场人带在校生”,每一位老师都是在各个领域的实战精英。项目灵感就源于那位同学的提问,只不过后来,我们团队又在大范围内做了深入的调研,确认了项目价值。 图为:创业中的刘博经常深入一线做调研管理风格“非常00后”的刘博,能有多夸张? 他相中的人,对方要8K,他说我给你16K 浪潮人物: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创业者,或者说怎样的老板? 刘博:我觉得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自己鲜明的管理风格,我的特点是“润物无声”,有一点点佛系。通常我会定好合理的目标和规划,分派下去,然后看结果。这个过程中我不会盯考勤、拼命提高绩效占比,也不会半夜发信息制造压力,更不会天天拉着开会、逼着员工加班。 我觉得任何一个老板都不要为压迫和PUA出来的效率沾沾自喜,因为员工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让你付出远高出那点效益的代价。 但佛系的管理,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对团队素质要求比较高。 浪潮人物:您会跟员工怎么谈钱? 刘博:工资在我看来,是一种回报率最高的人力投资,而非纯支出。在杭州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刚毕业回国的学生面试,我非常看好他,谈薪时,他要8K,我说三个月后给你16K,他很惊讶。当然,这16K也不是一下子就给,要根据他的工作表现逐步到位。但这件事反映的是我的用人态度,对于有才能的人,我绝不亏待。 图为:日常工作中的刘博刘博的朋友圈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大佬 但他说“我不喜欢借光,我认为清风自来” 采访中,谈及性格,刘博说他不是一个性格外向、很爱讲话的人,人群中,他是最安静的那一个,也是最善于聆听的那一个。他喜欢登山,喜欢坐着火车慢慢旅行,喜欢沿途那些未知的风景。对于事业,他说他很想成为俞敏洪那样的人。在他的朋友圈,有很多大众眼里的明星前同事,比如滴滴创始人程维,但他说“我不喜欢借光,我认为足够好时,清风自来”。 “他不是那种红得发紫的创业者,也不是那种哗众取宠、割一波韭菜就跑的投机客,更不是那种目光短浅只认短期价值的井底蛙,从他身上,你能看到中国正能量创业者的群体画像”,一位熟悉他的投资人告诉笔者。 祝福刘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jq/168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