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古人对联,被改为山高人为峰后,成为很多文章里的妙词,似乎很有哲理。 不过,今天读到苏轼的《登玲珑山》,却发现他有不同的看法。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前三句都是写景。僵立乃指直立,瘦脊形容山势尖削,这些都好理解。哪怕没有注解,多读几遍,其意自现。 唯罢亚二字,再怎么读,也猜不出它到底指什么。 哪怕我翻查出它是“稻多貌”,我仍然想不通,欧阳修在写“罢亚霜前稻,钩辀竹上禽”时,是用的什么构词法……无论从形从意,它都与稻子不挨边。 不过,想不通就算了。存疑正是读书方法之一。说不定哪天就能在某本书上无意中遇到它的最初出处,便可恍然大悟,乐不可支。我们且将之抛诸脑后,只看最后一句。 苏轼认为:爬山嘛,到你实在爬不动的时候,景色就是最美的。 为什么呢? 山路十八弯,秀色也无穷。山脚山腰山顶,各有美景。乔木小草藤蔓,颜姿多异。溪水或撞击山石,奏出不同的乐声;或平缓流过卵石,让人心情平静。无论在哪个高度,皆存美好——你已经为了一件事,付出了自己的全力,何必勉强? 多年之后,苏轼被贬岭南,作小文一篇,成千古绝响: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一诗一文,一以贯之,正是苏轼豁达的思想、放得下的情怀。 正如今天的热搜,一个叫鸟鸟的妹子讲,小时候受到教育说,你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可我努力到30岁还没过上好日子。所以千万不要投入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两相比较,异曲同工。鸟鸟的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越千年而思想相通者,不亦乐乎? 换而言之,若宋朝有网,苏轼这两句诗,必能登上热搜。 #秋日生活创作季#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yd/152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