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则情满于山,徐枋绘江山雪霁图

发布时间:2024/2/1 14:56:17   点击数: 4 次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徐枋生活在明末清初,明亡之后,他以“遗民”自居,隐居乡野以卖画为生。这幅《江山雪霁图》描绘了冬日山林景色,画中有宋人气象。有意思的是,画中有“仿郭河阳”字样,看上却又不像。到底是画错了,还是另有深意,凭此一点这幅画就值得好好欣赏一番。

郭河阳是北宋名家郭熙,擅画山水。他不但技法高超,还是绘画理论专家。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反复临仿的范本。这幅《江山雪霁图》,山石皴染有几分卷云皴的味道,形如“鬼脸”的矶石堆垒成山。除此之外,就没有像郭熙的地方了。至于徐枋所说的仿,更多是学习郭熙对山水寒林的描绘手法。

徐枋江山雪霁图

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了解笔墨技法,还包括构图方法。描绘四季山水,在五代北宋就有了成熟的技法。从北宋到明末,几百年的时间里,历代画家在技法上的创新有限。徐枋希望通过略带夸张变形的山石结构,创造出新的技法。

画中山石具有很浓的装饰性味道,看上规整庄重。徐枋强调山石结构,用笔雄健,用墨干净。他用对比的手法,在背景处渲染淡墨。微黑的底色与洁白的高山形成对比,让雪山显得更加高大挺拔。这种对比的手法,就是从郭熙画中学到的。

徐枋江山雪霁图局部

郭熙画树状如蟹爪,看上纵横交错,层次丰富。徐枋画的枯枝保留了蟹爪的样貌,在用笔上有了些许变化。他画的蟹爪树枝略带弧形,呈现出弯曲紧缩的样子。枯枝成林,因笔法的规律性产生了动态美感。画中景色幽深静谧,看着树枝可以感受到有寒风刮过。

仿古出新,徐枋独辟蹊径,画出自己的风格。在构图上,徐枋尝试把三远法和边角构图法结合,画出的雪山景色饱满精致。为了让画面更具文人情思,山中有书斋古寺,水上有渔隐泛舟。

徐枋江山雪霁图局部

徐枋个性执拗,对待原则问题绝不退让。明亡之后,有人劝他入仕,有清朝官员找他买画,都被他严词拒绝。他画雪景山水,也有明志的意思。没有什么压垮他,无畏严寒风雪,终能等待天晴回暖。这就是徐枋的人生态度,被他在画中表现出来。

用一幅画袒露心声,用雪山自喻,懂他的人,一定会赞叹他的巧思。山水画,有人生阅历,有情怀寄托,表现画家与自然美景的契合。画画是徐枋的诉说方式,就像古人说的那样,“登山则情满于山”。

徐枋江山雪霁图局部

徐枋画山水,重视山水之形,表现山水之神。他为山水“代言”,山水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外在投射。古人云,“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看了徐枋的画作就知道此言不虚。

拓展阅读

清秀润泽,优雅超逸,奚冈绘《山水册》董其昌画的山水小景,《平湖远岫》院体技法描绘人间仙境,王云绘《幽居图》融合南北诸家之长,王翚笔下的冬景山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yd/153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