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传民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 在一个美丽传说的诱惑下,我慕名来到沂源县石桥乡白龙山下的毫山村。村子不大,却山环水抱,藏风聚气。院墙外,牛羊饱卧;麦场边,鹅鸭声喧。野花铺径,杂树遮扉。炊烟袅袅结轻雾,鸡犬相闻送秋声。地头上,几个白发山翁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果园里,一群红颜村女,正在忙碌地往篓子里分拣着装车外运的苹果。 古朴的民风彰显着山民的热情好客。椿儿刚刚下课,手里抱着作业本和教科书从教室里飘然而出。粉红的衣衫,轻盈的步履,杏腮浅靥常带笑,榴齿含香樱颗唇,乌黑的发把随风飘荡,活灵活现一只山沟里的金凤凰。问明来意,她爽快地把我让进办公室,泡上了一杯香气四溢的沂蒙茶。攀谈中,得知椿儿大学毕业后,恋着白龙山的山,白龙山的水,恋着毫山村的孩子们,离开繁华喧嚣的都市,毅然回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她说,白龙山和小白龙的传说,在毫山村家喻户晓,她从小就耳熟能详,还准备写一部传奇小说呢。 椿儿说她课程忙,离不开,特意请了一名本地通老杨做义务导游,带我去游览那梦绕魂牵的白龙山。穿过林海莽莽硕果累累的五里果园,我们兴致勃勃地踏上了一天的探山之旅。一路走来,老杨娓娓向我述说着小白龙的动人故事。 小白龙早年丧父,随母亲住在毫山村。十几岁时又不幸丧母,母亲就葬在了毫山村。小白龙孤苦伶仃无所依,就住在了白龙山上。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饿食野果,渴饮山泉,纳山水之灵气,被日月之光华,岁月的磨难日复一日地历练着这个幼小的精灵。 十五岁那年,有下山赶集的山民把小白龙的不幸境遇告诉了他的舅舅,舅舅就把他带到马庄住了下来,那时的小白龙也不知自己是白龙的化身托生到人间。心胸狭窄的舅妈容不下小白龙在家里白吃白喝,天天逼迫他从井里提水浇灌菜园子,常常是浇了这边涸了那边,没黑没白不停地浇,也浇不了多少地。 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小白龙正在浇水,面前出现了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龙钟老人。老人对他说:“孩子,我是太白金星,你是龙的孩子,托生在这里。你今磨难已尽,要在这里惠泽一方,造福百姓。我教你一个神术,你只要将秫秸放到井边,对着水井吸气,井水就会顺着秫秸流淌出来,灌溉菜地。从此,小白龙遵照太白金星的指点,引水灌溉,种的菜园子郁郁葱葱,绿油油、水灵灵。生意盎然。 舅妈觉得蹊跷,趁着夜晚,偷偷来到井边。见小白龙正趴在井口,头朝下脚朝上对着水井吸气,井水顺着秫秸汩汩地往外流。舅妈哎呀一声惊叫,吓得小白龙一慌神,一头栽到了井里边,活活给淹死了。当天夜里,小白龙托梦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我是小白龙,你们不用打捞我,就把我葬在井里边。”老人按照小白龙的梦中嘱托,盖上井口,让小白龙长眠在水井里。 不久,这里发了一场大水,淹没了很多农田,把一棵千年神树冲到了马庄。小白龙又给那位村里老人托梦:“用神树做成辇子,每当干旱,就推到我母亲坟前求雨,一求就灵”。从此,一遇干旱,附近的百姓就推着辇子到小白龙的母亲坆前求雨,果然灵验。这件事惊动了玉皇大帝。按照天条,一个地方的旱涝,只有玉皇大帝才有权决定。没有他的圣旨,谁要擅自施旱涝主丰歉,就是违反天条,要受到惩罚。小白龙擅自降甘雨驱旱魔,违反天条;用神树做辇子,过于豪华,规格堪比天庭,被怀疑有野心,图谋不轨。玉皇大帝责令小白龙降雨行洪,冲毁这一带的百家村。小白龙不忍这一带的百姓遭受摧残,就托梦给那位马庄的老人,让他把马庄改为“百庄“,以便牺牲一个村,保全一大片,给玉皇大帝一个交代。结果,这件事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又给小白龙加了一条阳奉阴违的欺君罪,数罪并罚,一下子把他贬到了云南。 岁月流逝,年复一年,流放云南期间,小白龙始终没有忘记这里的乡亲。终于等到小白龙被赦免的日子。他再一次托梦给那位马庄的老人:“我已被赦免,你们在那口水井上建座庙,还是做个辇子。六月六,你们推着辇子顺风走,只要风把辇子吹回头,我就回来啦。”。百姓们终于迎回了小白龙。世世代代这里就形成了白龙庙求雨的习俗。 听着老杨的讲述,我身上没有丝毫登山的疲劳。一路盘旋而上,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游人来来往往,沿着山路一字长蛇,曲折延绵,龙头龙尾,忽隐忽现。头顶上青山叠翠,碧岫笼云;脚底下壑谷万丈,松雾涌涛;路两边千崖竞秀,莺啼鹤唳;石缝间流水潺湲,飞泉急湍。看不尽的沿途美景,听不厌的传说故事。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千回百转,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山上,顿时豁然开朗。这里群峰环绕,宽阔平旷。马尾松一望无边,松涛阵阵;石头房星罗棋布,鸡犬相闻。阡陌道路,曲折绵延。碧草茵茵,繁花点点。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好一派远离嚣尘的世外仙源。举目东眺,一座奇异的山峰突兀天外。老杨说,那就是小白龙幻化出来的白龙峰。黛青色的峰顶恰似龙头,两边耸立的峭石,就像两只龙角。看上去犹如飞龙在天,浮于天光云影之中,蕴含着日月精气,美仑美奂,神采飞扬。形象逼真的鸳鸯石,两相愉悦,含情脉脉;小白龙的石椅子凌空耸立,器宇轩昂。坐上去可以望远山,听松涛,演周易,吟国风,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人云:心存海方知深远,胸装山才晓高大。上得白龙山,真正悟出了天高地厚的道理。念宇宙之浩瀚,叹人生之微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至简之大道也!也许白龙山现在还鲜为人知,如潜龙在渊,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里必将打造成沂源的旅游胜景,势将飞龙在天。 回转西麓,已经是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时分。下山的路上,隔着一处悬崖,忽然闻到水声泠泠,如鸣佩环。赶到跟前,只见两条涧溪蜿涏而来,汇合而去,夕阳下,沿着山涧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山光水影,交相辉映。我禁不住跳进溪水,手捧山泉,饮个痛快。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饮下去甘甜凛冽,清心爽口。我想如果在这里连接左右两边的山崖筑一条水坝,栏溪蓄水,来个“高峡出平湖”,就能为白龙山画龙点睛,白龙山就真的活龙活现了。 傍晚时分回到了毫山村,村里的杨书记,陪同的老杨,还有椿儿,热情地挽留我在小山村吃一顿农家饭,在这里住一天。我不愿给乡亲们拾麻烦,执意要回去。乡亲们见挽留不住,就给我往车上装了几篓子上好的苹果,盛情难却,我只得收下。因为这是白龙山人热情好客纯朴民风的真诚流露,是山民们大爱至诚不求回报的一片玉壶冰心,也是小白龙文化朴素情感的真实写照。我难以拒绝,我将珍藏在心里。 驱车上了青兰高速,回头望一眼白龙山,苍山如黛;看一眼毫山村,灯火点点。再见了白龙山!再见了乡亲们! 作者:李传民,笔名雷泽风。男,年生,菏泽市人。菏泽市外贸粮油食品公司退休建筑工程师。山东省暨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 壹点号心梦文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yd/166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