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3日19时04分,河南安阳市林州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林州市黄华镇千瀑沟景区两人被困山中。 接到报警后,救援大队立即调派2车12人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救援人员通过与被困人员家属沟通了解到,山中被困者是两名老人,平时酷爱爬山,由于山上植被茂密,怪石林立,这次在上山的过程中,两名老人不小心被落石一个砸中腿部,一个砸到脚,导致无法行走。 在了解到现场情况后,红旗渠消防救援站与红旗渠救援队相结合,立即携带绳索、担架等物品登山营救,由于山势险峻,夜色降临,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经过近40分钟的艰难攀爬,终于到达被困人员的所在位置。随后,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担架,将两名被困人员成功救下山并转移至医护人员,做近一步检查救治。 夏季来临,户外事故也频频发生,除了因自身情况导致的户外事故,如迷路、体力不支等,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危险。 小编搜集了夏天较常出现的一些自然灾害及其处理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老驴和资深户外人来补充。 一起助力每一位户外人“探索世界,安全回家”。 01 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 无意中踩到蛇; 抓树枝触到蛇; 露营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 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蛇出没注意!户外被蛇咬伤怎么办?这份急救攻略快收好!) 02 蚊叮虫咬与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 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03 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04 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05 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 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 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 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 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医院。 06 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 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 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07 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08 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09 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10 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11 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户外中暑事件频发,你真的还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干货必看)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医院。 不要小看这些自然灾害,常把“敬畏自然”挂嘴边,也真的要敬畏自然。 安全户外,安全回家!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往期精选干货→膝盖养护丨徒步技术丨登山细节丨领队自白圈子→十类坑友丨靠谱驴友丨户外传奇丨户外精神玩法→天堂雨崩丨非遗之旅丨世界奇观丨旅行清单请点在看鼓励小路↓↓点击阅读原文,可参加公益活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22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