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 大家好,我是许色跃,来自陆丰东海。自从攀登技术型雪山四姑娘山三峰以后,我就开始思考,我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最初我比较认同的是慕士塔格峰(海拔米),一座海拔超过米的著名雪山,线路非常成熟,登山费用也不算太贵,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只要身体健康并且有+级的雪山经验,就有这个资质去攀登慕士塔格。后来在户外资料网了解到:慕士塔格峰登山过程非常枯燥,严重的高原反应,沿途风景一般,永无止境的行走...那一刻,我决定放弃慕士塔格,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登山,有时候山不一定是越高就越有挑战性。我之所以选择雀儿山,是因为雀儿山有着丰富的冰川、密密麻麻的冰裂缝、高难度的技术攀登、变化无常的天气、多米的攀登落差。在越艰苦的环境下越能让自己成长,希望通过借助这样的环境与条件来锻造我雪山攀登的技能,提升雪山攀登能力,从而一步一步靠近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目标。 雀儿山矗立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沙鲁里山脉北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藏语叫“绒麦俄扎”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当地居民称为“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其主峰海拔米,该山山势挺拔,周围20多座米以上的群峰,更惊现巍峨壮丽,突兀云霄!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雀儿山是国内雪山攀登圈里名气很大的一座技术型山峰,它因险峻的冰裂缝而出名,有接近80°的仰角冰坡而令人向往前去攀登挑战。雀儿山第一次有人类踏足是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当时共用时近三个月时间;第二次是年英国人登顶;第三次攀登是年8月两个韩国人登顶;第四次是年7月成都刃脊探险登山队成功登顶六人...后来攀登线路越来越成熟。 既然选择了,就开始张罗啦。三方面准备,一,钱,二,钱,三还是,不,是体能。首先,在这里对zan助我攀登雀儿山的家乡商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使我成功登顶雀儿山,你们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赞助商家分别是: 斯巴鲁汽车汕尾中运4S店;汕尾通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汕尾新黑冰客餐饮有限公司;汕尾新启程航拍有限公司(彭文昌)。这个体能,我必须说一说。人总是在关键时刻缺少什么东西的时候,才知道缺少的这个东西有多么可贵,体能这方面放在登山这块,尤其合适。出发前三个月我每周坚持负重爬山,平均负重在40斤左右,提升强度最重一次负重达到斤,从不间断。平时一有空就往铜鼎山那边跑,也经常往城区宝楼山跑。每次带户外团去登山,不论去水底山还是莲花山,团队所有人吃的、喝的、用的全部打包成一个大背包由我来背负,目的只有一个:锻炼体能。当然,这些始终是小山坡,训练场地条件有限只能凑合一下了,如果想要拥有更高水平的发挥,后续的训练场地必须是西部超高海拔山峰。 出发前搜集与雀儿山有关的资料,与所有组织雀儿山攀登的协作队取得联系,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成都岩羊户外、徐老幺高山协作探险队...一直很欣赏四川双桥沟的藏族同胞徐老幺,这位雪山大神有近20年高海拨雪山攀登经验,熟悉雀儿山攀登线路和难点,已成功带队登顶雀儿山余次。自己开辟过多座技术型山峰的首登线路(渡母峰、玄武峰、阿妣峰、扎拉雪山等),并先后带领近名山友进行高海拔攀登、攀冰培训及体验。年与周鹏、严冬冬攀登幺妹峰,登至M(幺妹峰海拔米,全世界只有21人9次登顶)。“为人憨厚坦诚”、“服务中国民间登山活动,推动民间登山活动的发展”...这些来自户外资料网对他的好评,所以我选择徐老幺高山协作探险队,最后我的选择是对的。 精心准备完毕,带上雪山装备于9月25日独自离开汕职院启程前往广州火车站上车去成都,再坐两天一夜的班车才到我们本次队员汇集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Day1: 抵达甘孜县,当地的海拔是米,进入县城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满街的藏族喇嘛,穿着紫红色的袍子在大街小巷穿梭,人们的生活方式基本是藏族的生活方式。 找到登山队指定的卡萨酒店后,背上大包准备上楼休息,这时我发现走快一点就有点喘,刚开始从平原上升到高原身体还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这支队伍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联合登山队,队友来自江苏、山西、云南、上海、河南等地,年纪最小的就我90年,最大的62年,按我们汕尾这边的算法今年已经55岁了,精神可嘉,也就是下图这位大叔。我们为了攀登雀儿山组成一个团队,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认识,通过交流得知队友们都是一群不得了的户外强驴,走过乌孙古道的,走过狼塔c+v的,登过哈巴雪山的,登过四姑娘雪山的,还有4个队友登过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幺嫂(徐老幺夫人)都认为我们这支雀儿山队伍是她见过实力最强的,这也更加提升了我们登顶雀儿山的必胜信心。傍晚在幺嫂的带领下我们聚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饭,作为行前聚餐。幺嫂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个攀登活动的行程安排以及众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期待明天的雀儿山BC大本营... Day2: 早上我们所有人的登山装备全部打包跟人一起坐车出发,中午在马尼干戈小镇就餐。下午到达玉龙拉措景区,我们所有背包由当地藏民的马匹驮运进山,进去景区开始沿着新路海徒步前往BC大本营,路上景色如诗如画。我们沿着湖边走,大本营在湖的另一侧,远远的可以看到大本营帐篷,一抬头就能看到雀儿山的冰川,但看不到主峰,徒步路程不算远,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大本营终于见到了徐老幺本人跟小幺(徐老幺儿子),帐篷里还有卫星电视,大家一起围着看新闻、看天气预报。帐篷里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苹果,橘子,核桃,花生等等。晚上老幺给大家开会,协作们给我们每个人测血压测心跳了解所有队友的身体情况,老幺嘱咐我们进入高原要多喝水并且少说话,为的就是预防高反。队友们纷纷自我介绍,介绍以前登过什么山走过什么路干过什么牛逼的事,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跟我睡同个帐篷的队友忘尘是个摄影发烧友,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他一个人还在帐篷外面零下6℃拍银河,下图就是忘尘拍摄到的雀儿山银河。 Day3: 这一天我竟然睡到自然醒,精神状态特别好,之前在四姑娘山已经在这个高度头痛过,所以表示很惊讶。集体吃完早餐在向导们的带领下往海拔米的干海子行进,纯属拉练,目的在于让队友们适应。因为现在的自己状态特别好,拉练的时候冲到队伍前面超过了协作,第一个到达干海子。后来被向导批评了,说我明天上C1营地速度也这么快的话迟早会高反的!下午的安排是做结组,下降和上升等登山知识的培训。培训师是小幺,小幺除了人比较帅,还是相当专业的,小幺的老师就是当年登顶幺妹峰的周鹏跟严冬冬(已故)。抓结,主锁快挂,安全带,高压氧仓,甚至鞋带怎么系,怎么更方便解开,都细细的讲解。 所谓的结组训练,就是为了在冰川中防备有人滑坠或者掉进冰裂缝的。冰裂缝有两种,一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冰裂缝,这种比较好处理。比较危险的是暗裂缝,不大的冰裂缝,因为下雪盖住了,表面上没问题,踏上去就是万丈深渊。这个时候,就是结组的作用啦,冰川上行走,至少2人结组,我们是8人一队结组,每当其中一人遇到危险,其他人第一时间使用冰镐,往遇险人员相反的方向卧倒,把冰镐压到冰雪中固定,从而挽救遇险人员。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所有蚂蚱拴到一条绳子上,如果安全就所有人都安全,如一人遇险,其他人都发力,那么所有人都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Day4: “碎石坡、瀑布、下雪······”从这几个关键词就能看出,今天是个怎样的经历。当地藏民强制把背包从BC大本营背到C1营地,地上一排的是等着背夫来背上C1的登山包。老幺给我们17个队员献哈达,预祝所有人攀登雀儿山都平平安安的。八点钟我们背上冲锋小包跟在向导后面,不敢像昨天一样走得那么快被批评,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向上攀爬。干海子路上的雪水汇成瀑布煞是壮美,像一条洁白的哈达向下奔流。我们爬过一段木梯,再穿过一段大石头堆成的小路(也就是碎石坡),就到了一截比较危险的悬崖路段,需要搭建路绳。走过这段后,虽然路段不再危险但几乎是笔直向上攀爬。 下午两点到达C1,比向导预计的快了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海拔已经上到,走路已经开始使用腹式呼吸。说白了就是像小狗那样的喘气,要不然气不够用的,还伴随着头痛,老幺说头痛那是正常的现象。休息一会儿,向导去C1后边的冰原上打水,又有向导把三人帐都搭好了。傍晚,我们才刚刚吃完晚饭准备回帐篷时,竟然下起了雨夹雪,我们刚上C1的时候还是蓝天白云呢,高山天气确实很不稳定,这一刻阳光明媚,下一刻可能暴风雪也说不定。下的雪还不算雪,属于颗粒状的小冰雹,不一会儿我们的帐篷被厚厚的积雪压着一片白,这样的天气连上个厕所小便都需要勇气。大家纷纷回到帐篷里,我和忘尘,还有格蕾丝三人睡一个帐篷用聊天来缓解紧张,放松压力。格蕾丝是个女生,为了能顺利登顶,她选择我和忘尘我们两个壮汉来一起搭档。为了避免高反,今晚我把一壶2升的渗入葡萄糖的开水喝了下去,可是晚上经常钻出帐篷小便。夜深人静,这一夜的睡眠全是为明天上C2准备的。 Day5: “8个小时的路程,海拔上升米,沿着惊险刺激的冰裂缝行走,提心吊胆”这是今天的情况。一晚上淅淅沥沥的雪夹冰雹,早上也不见有停的意思。起来时发现雪水已经流进了帐篷里,还好昨晚用冲锋衣裹住了睡袋,这样睡袋才没有湿。拉开帐篷,一副云海的景象,这景象冲击到了我的心灵,穿好衣服第一时间开始在周围走动、喝水。早上九点出发,没多久就正式进入了冰川地段,大家迅速穿好冰爪,协作们开始整理路绳,做结组的准备。冰上的结组非常重要,可以说大家的性命就让这条生命绳拴在一起了。C1到C2大部分的行程都是在暴风雪中完成的,在上升到C2营地的途中,开始领教冰裂缝的威风。我所在的组,有3人次的掉冰裂缝,在这里充分证明在BC大本营结组训练的重要性。我们行走的路径基本都是沿着冰缝的上沿行走,有些冰裂缝一眼望不到底,如果真有人在没有绳索保护的情况下掉下去,估计是挂了。这片危险的区域,我们整整走了3个小时,才全体顺利通过。体能也是消耗了很多,此时离C2营地只有2公里了,而周围的景观美的让我窒息,放眼望去全是冰川雪山,心情是一种很激动、很向往的感觉。但是,一场大雾降临,伴随而来的是暴风雪,带有小冰晶,砸在我的头盔啪啪响,吹在我的脸颊隐隐作痛,几乎所有人都用魔术头巾把脸包的自己都不认识了,就这样熬呀熬呀... 下午17点我们终于抵达C2营地,这时雪才停。协作们开始烧水做饭,今晚的晚餐是每个人一份方便面,由于高海拔的原因,面是煮不熟的,只能说尽量的吃下去,填饱肚子,然后喝点热乎的汤,补充一下身体所需的盐分就够了。 格蕾丝说自己头脑好涨,说要先进帐篷休息,就在这时,她开始呕吐,我和忘尘觉得情况不对劲。因为8月1日,在雀儿山因高反发生山难的那个人,就是在C2营地发生了高反,最后引起肺水肿死掉的。高反了,吐出来会舒服点。她吐完以后吃了点药,这才说自己轻松很多,我和忘尘总算松了口气。这里的海拔已经是米,含氧量不到水平面的一半,而且我们每个人还背负着20公斤左右的背包,等于难上加难。天上突然又下起了雪夹冰雹,砸在帐篷上,啪啪啪地响,不管外面声音多大,一天的劳累很快让我们沉沉睡去,为明天凌晨1点钟冲顶养好精神。 Day6: 凌晨0点,老幺开始叫人起床,俺竟然在海拔米的高度睡得那么香,表示特别惊讶!忘尘的状态也很不错说有信心冲顶,格蕾丝说尽量跟在我们两人后面。有些队友忍着高海拔带来的种种不适,拼命喝水,努力吃饭,能量是必须补充的,要知道今天还有两个冰壁需要爬。匆匆套上技术装备,穿上高山靴,挂上冰爪,心里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仿佛要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1点半我们17名队员以及向导开始冲顶,除了队员们冰爪深陷冰雪咔嚓咔嚓的声音,还有风声呼呼地在耳畔响起,仿佛巨兽咆哮。一路基本是伴随着风雪在前行,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冰川和千沟万壑的冰裂缝···走了1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第一个难点,这是一个高70米、坡度近80°的冰壁,需要有攀冰的技术去上升,凭借自身在大本营学到的攀冰技能来往上攀。我们在路绳上装好上升器,抓着上升器一镐镐挥动,向上攀登。前方的向导把冰雪踢开,这大风一吹天上就直掉冰渣子,冰渣子砸在人手上,腿上,砸得生疼。所有队员都咬着牙,忍受着寒冷与疼痛,继续向上攀登。我用头灯向上望去,这个接近垂直的冰坡,心里多少有些抵触。我排在了队伍第九个上,后面是格蕾丝,忘尘排在第二个。当我第一脚踢冰的时候,非常的费力,别人一下就能踢进去,而我需要踢3下才能站稳。后来才发现,能一脚踢进去的队友用的是攀冰专用的冰爪,而我的冰爪是行走冰爪,前面没有那两个巨大的齿牙···就是因为这个冰爪,浪费了近一半的体能。后来我把力量全部集中在上肢和核心部位,用力推上升器、猛挥镐、双手用力往上拉,就这样才上了10米。体能不能再继续消耗下去,我就用冰镐往冰里砸,砸出了脚点,一步一砸,这样上来直接踩就可以,我也省点力气,只是比较浪费时间。下面的格蕾丝用的也是行走冰爪,也跟着我用同样的方法。就这样,推、砸、踢、蹬、爬···我终于登上来了。这时发现手脚都有些湿,估计是刚才太用力,怕被冻伤我赶紧不停的用力跺脚、用手拍打身体,多少有些作用。我的呼吸开始有些喘,继续硬着头皮一步一个脚印跟着向导往前走,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节奏跟两条腿的节奏。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间我攻克了各种大坡,于早上6时许我们终于来到最后一个冰壁下,这也是最后一个难点,上面就是顶峰了。天逐渐的亮了起来,手脚的状态也得到了恢复,放眼望去在我周围全部都是白茫茫的冰川雪山,为了保护眼睛,我戴上了雪镜。轮到我上的时候,依旧是同样的节奏,脚齿不踢三下是踢不进去的,当时天已经是大亮,爬到一半时,往下一看太高了,摆在面前的只有闷着头往上走。当我看到顶峰离我越来越近的时候,那种心情真的好激动好激动,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动力和声音,但越往上走,难度越大,在打好保护站的同时还需要度过结绳点,在距离顶峰只剩50米,发现顶端的绳子非常杂乱,大部分都是商业队在上面打的保护站,而我需要找到通往顶峰的那根路绳,然后挂好上升器,再挂好双重自我保护。10月6日上午8:45,记住这神圣的时刻,我成功登顶主峰海拔米雀儿山!狂喜和感动溢满内心,三个月的体能训练终于帮助我登上圣洁的雪山。随后格蕾丝艰难地上来了,忘尘是第二个上来的,全队第一个登顶的是62年的那位大叔。刚开始还能看到远处的蓝天,一瞬间顶峰大雾朦胧,白茫茫一片看不出什么东西,相片都来不及拍摄老幺就要求所有登顶的人员危险马上下撤。由于我的手机冻住开不了机,马上脱下头盔,争取时间叫向导用我头盔上面的摄像头对准我原地拍照,把几个zan助我的家乡商家旗帜一个个展示出来(上面已经相片展示了)。手套太厚不灵活,怕旗帜被吹飞,脱下手套拉旗帜,哥也是够拼的。 拍摄完毕马上挂上主锁下撤到冰壁的绳降点,再挂上8字环速降下撤。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全体下撤回BC大本营,下撤的路虽然大雾朦胧但异常顺利,期间我想尝试滑下去,最终以我速度太快无法控制,摔的人仰马翻。这里,我想提醒一句,“不要逞能”,后果有时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返回C2营地整理装备,C2到C1的路段我身上还背负着20公斤重登山包。经过冰裂缝的时候头有点晕,喝了一瓶红牛下去后就有点精神了。再加上肚子也有些饿,协作队发给我们的路餐食物还在登山包里面,我知道肚子里没东西,肯定是走不远的,就原地坐在冰原上填饱一下肚子。就这样磨着磨着到了下午4点钟抵达C1营地,当地藏民背工们已经在C1营地等着背我们的背包。我们是冲顶当天下撤的,比预定计划早了一天,所以我们队员一致同意提前一天回到甘孜城。到达BC大本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钟,忘尘和格蕾丝劝我天黑还是骑马出去吧,但我还是一直坚持着要自己走出去。通往景区的路相对来说没有高度的起伏,基本都是平路,没难度,带上头灯沿着新路海湖边走直到景区门口。对于自身的体能储备,我对自己是了解的,意志力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可以摧残我的意志力,只要心里调节好,转移好心态,一切都可以克服。走出景区门口坐上前往甘孜县卡萨酒店的车,在车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告别徐老幺跟老幺协作队所有向导们,告别一起睡觉一起吃饭的忘尘跟格蕾丝他们,坐上客车赶往成都站搭火车回广东,雀儿山攀登活动结束!攀登雀儿山,在收获宝贵经历的同时,也收获着难得的高山经验和友情,感谢这个团队一路上的相互照顾。对于自身来讲,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为我未来的登山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雀儿山下来徐老幺问我下一座山会是哪里?一年一年来说吧,只要是朝着珠穆朗玛峰的方向去努力,攀登永无止境,挑战自己没有界限,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人类探索未知的狂热从未消减,因为热爱挑战,所以选择攀登,因为选择攀登,所以变得勇敢。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愈的方法擅长白癜风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