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远,该有蓝天的一段传说" 01相传,在拉萨有一家独特的客栈,年轻人不太知道,只有一些骨灰级的户外爱好者才会特意找去,简直就像“龙门客栈”一样。 客栈是一幢藏式二层别墅,没有店招,只有故事。如果你不小心闯入,那可真是进入了一个风生水起的江湖。 院子里,梅兰竹菊清雅淡然;客厅里,高矮两组沙发错落有致;厨房里,都是自己干活的客人。在这里,没有五星级的享 受服务,还可能随时被老板娘揪去浇花洒扫,干点杂活,干不好了还有可能挨一顿数落。 △蓝天在拉萨的客栈 但你也可以在这里遇见最牛的西藏背包客,听到最全最新鲜的拉萨八卦,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都可能是户外圈鼎鼎大名的大神级人物。 仗义的,豪爽的,情长的,惆怅的,卖萌的,逗趣的,难以言说的,尽在不言中的.......你所能用到的关于江湖的词汇,都可在蓝天客栈有一席之地。 然而,这家客栈最吸引人的,还是老板娘本人。常年裹着一块色彩鲜艳的头巾,笑声爽朗,风云豪迈。爱八卦,敢怼客人,出了名的脾气火爆,敢说敢做,更敢于直面社会上的很多不公…… △蓝天画像 比鲜艳头巾更扎眼的,是她大腿部以下已完全瘫痪,裤管里装着的是两条假肢。每天,她都乘着轮椅在店里飘来飘去忙活着,跟入住的客人们嗑瓜子闲聊,畅谈人生和梦想,讲一讲西藏的历史人文。酒足饭饱之后,顺便再兜售给你几串珠子...... 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女人,就是蓝天,人称“两岛太后”,也是电影《七十七天》女主角的原型。 是那个年纪轻轻失去双腿,却依然坚持寻找自由和向往的人。 是那个坐在残疾人轮椅上,却依然完成冈仁波齐转山、穿越川藏的人。 △江一燕和蓝天 02蓝天,并不是她的真名,是她自己给自己起的新名字。 她说:“我不喜欢天空乌突突的样子,喜欢晴空万里的蓝天,所以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 一如这日光倾城的拉萨,每次抬头的时候,天空都是蔚蓝,蓝得空旷高远,蓝得沁人心脾!这片蓝天,很容易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也很容易牵扯出你灵魂深处的埋葬着的梦想和自我。 蓝天的梦想是“为了自由”、“为了远方”。 △电影《七十七天》 在正常人的生活中,诗和远方也多沦为一句矫情的口号。人们总在困顿失意之时,拿它出来慰藉自我,在意气风发之时,拿它出来充当情怀。而真正去追求远方的人,寥寥无几。 更何况,蓝天是个身体有了缺陷的人。在别人眼中,她就该安安分分做个残疾人,别去找那摸不着边际的、所谓的远方,认命地过一辈子就好了。 可蓝天偏不这样,她说: “去他妈的命运” “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人生能有多少天,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 这是骨子里带出来的热烈和不安分,不管是轮椅前,还是轮椅后,她不愿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活得潇洒随心! 03△电影《七十七天》 蓝天的人生可以分为轮椅前和轮椅后。 轮椅前。 她是中央美院的一名学生,有着年轻的灵魂和青春的热血。毕业后,进了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干起了专业摄影师。 她背着相机到处跑、到处拍,用镜头记录下美好的人物和故事,有脚步丈量走过的每一寸风景。 她热爱徒步,在12年前第一次去西藏时,就曾去墨脱徒步。那时候墨脱的条件远不如现在,路更难走,危险更多。可蓝天走的却很轻松,开开心心地完成了。 她热爱爬山,喜欢澄澈的山涧,喜欢在山涧巨石上欢快地跳跃,喜欢用不同的姿势冲跑下山。 曾经最疯狂的一次爬山经历,是独自一人全程光脚爬华山!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爬山非要光脚?她也挠了挠头说:“说实在的我也没有答案,我只是喜欢光脚接触青草、泥土和石头,喜欢让脚丫子自由自在地享受阳光”。 △电影《七十七天》 是啊,自由。 想去的地方就去,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了,不需要理由和目的,这就是自由! 可能是蓝天活的太潇洒自由了,连命运都嫉妒。于是在又一次受邀徒步墨脱时,意外发生了...... 年6月3号,蓝天他们徒步抵达墨脱小寨,寂静的夜空闪烁着很多星星。她靠在二楼的栏杆上仰望星空,可是那腐朽的木头怎么承受得了她的体重,她就这样仰面掉了下去,背部着地...... 那时候的墨脱,医疗条件很差,根本无法治疗,医院。可那时候的墨脱,交通条件更差,很多雪山路段根本没有公路无法通车,全靠大家一步一步抬着担架把她送了出去。 可终究还是来不及了。医院给出的确诊通知是胸椎神经断了,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以后再也不能动了...... 就这样,蓝天开始了与轮椅为伴的另一种人生。 △徒步圣地墨脱 04坐在轮椅上的蓝天,依旧是乐观的,乐观到不可思议。当别人同情、叹息,说上一句“命真苦”的时候,蓝天只有一句:“去他妈的命运”! 对于一个热爱户外的人,双腿成了摆设,不能再站起来、不能再奔跑、不能再跳跃!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打击!怎么可能还是乐观的? 但蓝天就是这样的,当她知道自己后半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之后,连挣扎的缓冲期都没有,就开始学习操作轮椅和简单的生活自理。 △操控轮椅的蓝天 任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难道她失去的双腿,瘫痪的下半身,不会痛吗? 难道她不会不会自怨自艾,埋怨命运的不公?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如此看得开的人吗? 是的,有。 那就是蓝天,永远不能用世俗的思维去衡量的蓝天。 损伤平面以下,是没完没了的胀痛和麻木,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是钻心的疼,而这种疼,将伴随蓝天的一生,怎么可能不痛呢? 但是蓝天能忍,蓝天绝不向命运认输! “初始,我以为自己能创造奇迹,能再度赤脚飞奔在山涧巨石之上,但没有。” 可那又怎样?没了双脚,那就把轮椅练成风火轮,照样载着蓝天飞奔在自由的路上,风风火火! △在轮椅上也要自由 05心有多远,身体就能走多远。 命运算什么?只有弱者才会向命运低头,强者会把命运踩在脚下。 当轮椅滑的像风火轮一样顺畅的时候,蓝天就风风火火地去了冈仁波齐,她要转山。是的,坐着轮椅去转山! 转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这次冈仁波齐的转山,是从海拔米的塔钦出发翻越海拔米的卓玛拉山口,围绕冈仁波齐一圈回到塔钦,全程约50公里。 △坐着轮椅去转山的蓝天 山路艰难,有些地方轮椅根本不可能过得去。还好有好友丁丁陪她一起,当遇到轮椅无法通过的地方,丁丁就把蓝天背过去。 但是倔强的蓝天不愿意总让丁丁背她,于是一路上磕磕绊绊,推轮椅和背蓝天交替着前行,最终完成了这次转山。 下半身瘫痪,根本没有腰背力量支撑,很难想象蓝天这样坐轮椅转山,需要多么强壮的手臂力量和耐力才能做到...... 身体的创伤,改变了蓝天行走的方式,却没有改变她看世界的决心。 △丁丁和蓝天 结束了冈仁波齐转山,蓝天又想穿行川藏线。 但是这样一个残疾人,路上搭车妥妥的被拒啊!因为人们都不想一路上照顾一个残疾人......那就算了!霸气的蓝天决定自己开车去! C5驾照拿到手之后,蓝天就驾着自己的小越野上路了。 她去藏北看赛马,去羊湖欢庆丰收,去遥不可及的阿里,去那曲的秘境圣象天门,甚至独行川藏大北线…… 独自一人自驾国道,再开车从拉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一路上,所有的困难都靠自己双手解决,哪怕爆胎了,都可以自己爬倒车底下换备胎...... △电影中江一燕重现换备用胎的场景 △电影中蓝天独自开车走从拉萨回深圳 06转过冈仁波齐,穿越了,再也没人敢说没了双腿的蓝天只能在家里待着了。 蓝天却还想要突破自我,突破世人对残障人士认知的极限。 所以,当她知道了同样是高位截瘫,却坚持滑雪的”雪场“刀锋”战士张东荣后,毫不犹疑买了张机票奔去了东北。她要拜师学滑雪。 她只用了一个冬天,就从初级雪道练到高级雪道,也成为国内第一个高位截瘫滑雪的女生。 △蓝天在滑雪 接下来蓝天的户外计划里有游泳、潜水、滑翔伞……一切美好有趣冒险的事物,她都想尝试,也一直在尝试。 对于蓝天而言,突破自我的极限,靠自己的毅力很容易做到;突破世俗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却困难重重。 哲蚌寺雪顿节晒大佛,她连着去了两年。倒不是为了去拜佛,而是为了去斗争!国内很多景区明明设置的有专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通道,但是景区却并未使用,这对残障人士来说十分不方便。 第一年去哲蚌寺的时候,没能从无障碍通道进去,第二年她就再次组队前去理论。她跟工作过人员大吵了一个小时,对方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头衔也越来越高,但她毫不退却,最终赢得了胜利! 她的争吵,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为了一己方便,而是为了中国8千多万残障人士本该享有的权利和方便,是对歧视和不公的零容忍! 也许就像好友杨柳松说的那样,“蓝天脾气有点拗,初始以为是心疼两条腿,其实不然,她原本就带着警醒世人的怒火来到人间的”。 真实的蓝天是疯狂的,是鲜活的,她有着可以掌握命运的强大与坚韧,也有着嬉笑怒骂的不羁与洒脱。 △蓝天 07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身负重物的杨柳松在雪水洪流中逆流前行。 很多人都感慨这是怎样一种坚持和信念,才能做到。 △电影《七十七天》 一次旅程尚且如此,何况一生? 坐上轮椅后的蓝天,每天都像在逆流而上。失去了奔跑的双腿,却依旧身负梦想,砥砺前行。不顾世俗、不顾命运!不顾已然残缺的身体、不顾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不是成了一个“疯子”!甚至不顾生命,只追求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热烈鲜活的、都是在梦想和自由的路上! 去过蓝天客栈的人,都对那满院子开得灿烂的鲜花很有印象。 他们绽放的肆无忌惮、热烈异常,就像是他们主人的性格,佛挡杀佛,魔挡杀魔,毫无保留,拼命生活! △客栈盛开的花 从一个曾经满世界跑的摄影师、运动健将,到一个如今坐着轮椅、开着越野车依然满世界跑的客栈老板娘,蓝天真的让很多人开始思考活着的方式和意义。 我们何其幸运,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可以自由行走、奔跑、开车、旅行。不必去跟命运抗争,不必非要去做一个英雄,只要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好。 但,你知道你内心想要什么吗?你知道你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吗?你敢去挣脱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想去的、想拥有的吗? 蓝天嬉笑地说:“去他妈的命运” 杨柳松豪迈地说着:“为了梦想,干杯。为了远方,干杯。” 有梦人生不觉寒。 愿你可以像蓝天和杨柳松一样,有梦可做、有人陪伴、有远方可追寻。 扩展阅读 一个人,77天穿越中国四大无人区,震撼!作者:杨柳松,中国户外界公认大神! 人类历史上首次单人以自力方式77天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此次穿越的路线前无古人,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旅程。杨柳松,作家,旅行家,深度旅行倡导者。以自己孤身穿越这片最后自由之地的经历为出发,用生动的文字、富于冲击力的照片,用满含的激情与深邃的思考,为读者真实再现了这片神奇而瑰丽的土地,每一段文字,读来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每一章照片,都是那样恰到好处的精美,记录着羌塘的美丽、神秘和朴实。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孤身深入羌塘腹地,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就和那些迷恋某座山峰,或者迷恋某条河流的人一样。对于羌塘,我只是痴迷而已。 孤独的江湖 “羌塘”藏语中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荒原,那里是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我的旅程从青藏高原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从4月20日起,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 此行历时77天,行程约有公里,全程以推车前行为主,就只有两次遇到过人,其他时间都是一人在荒野中独处。 走入荒野 到达此行的起始点——界山大阪的时间,是早上6点。天依旧很黑,在寒冷之中,司机都冷得不愿意露头,我独自将自行车取下,陷入黑暗中。 第一天,就这样开始,晚上在猛烈的寒风中搭建帐篷,气温在–15℃以下,冷极了,赶紧钻进睡袋中。第二天中午醒来,依旧是大风,帐篷被吹得摇摇晃晃,只好用身体压住。正准备烧水吃饭,四位边防官兵走了过来,他们诧异竟然有人在这个季节宿营界山大阪。四位边防官兵不断叮嘱我一定要小心。他们走后,我便开始打包装车走向无人区的深处。 羊圈是去年入羌塘时发现的宿营地,和去年一样,铺在地上的门板还在,睡在上面,恍如昨日。 这一天起床后,没有急于向前,而是在羊圈里思前顾后。说实话,自己现在的体能并不是很充沛,咳嗽一直不见好转,而且负重到了极限,再加上寒风低温……我也清楚这次旅行的准备不够充分,身体和心理上都存有巨大的阴影。何去何往,直到这时还在纠结中,一直考虑到晚上,下定决心,明天继续向前。 这次羌塘之行,携带的物品除了硬件装备,就是食物。这一路上食物以糌粑和压缩饼干为主,“配菜”是大蒜和辣椒酱,还有巧克力。 相对一些“前辈”,我的食物供应有些可怜。上个世纪,斯文赫定进入羌塘时,随队带着大量的活羊活鸡,还依靠捕猎作为补给。不过现在要注重野生动物保护,不能打动物的主意,而且一个人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也是很难猎杀动物的。 除了吃以外,水是这一路上最大的挑战,曾经数次断水,面临困境。这一路的饮用水主要是靠地表的洁净水和融雪水,其中融雪水占很大比重。如果没有雪,可能性命真的就不保了。 渐渐深入羌塘,能看到的人类痕迹越来越少,空旷的荒野矗立着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三角点。这些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军区联合对羌塘进行初步测绘时候留下的。 这间土房子是我这路上最后看到的人类建筑。房子很干净,屋子里挂着风干的羊腿,炉子上还煮着水,只是主人不在。 我在房间中把水袋灌满就离开了。此后的路,很少再见到车辙,从路的角度来说,已经真正进入无人区了。在此后的很多天,我经常会想起那间屋子,特别是屋子中的羊肉。 穿越冰河第5天到达邦达错,邦达错是藏北四大错之一,4月底的湖面一片冰封,偶尔飞过一两只野鸟。不过最难得的是,邦达错附近有一处泉眼,相对于融雪水,这对我来说就是绝佳的水源。 离开邦达错,推车翻过一座小山便遇到一条大冰河——饮水河,饮水河下游极为宽阔,冰层有一米厚,主河道未冰封,但是水位很深。 从这里过河是不现实的,返回北面的邦达错更不现实,只能朝南走,结果没想到,南侧竟然是一片更大的湿地,耗了四五个小时也没找到过河的路,索性沿着湿地一直走。 走到一处山脚下,湿地终于消失,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游牧痕迹,这里还有石块垒起的玛尼堆,应该是一个夏季牧场。 原本以为已经彻底绕开河道,没想到走了半天又遇到饮水河,看来是躲不过了。换上拖鞋,到冰河中去探路,冰面厚薄不一,水深大概到膝盖,已经没有回头路,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推车过河时,有的冰开始软化,把轮胎卡住,只好用脚破冰,整整用了4个小时才过河,腿上已是伤痕累累。过河后,狂风袭来,冰面也基本化尽,庆幸当时没有迟疑。很多路就是这样,只能走一次,第二次就没勇气尝试了。 遭遇大雪随着旅程的深入,逐渐习惯了羌塘腹地变化多端的天气。进入5月,天气越发没有规律。5月2日一早醒来,打开帐篷一看,荒原已成雪原,雪下得很大,完全无法前行了,就算是羌塘“强迫”我休假吧。 羌塘的雪虽然下得大,但是消失得也很快。因为这里湿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会很快被蒸发。一般情况下,前一夜下雪,到下午两三点雪就会蒸发一半左右,第二天就可以前行了,第三天只有一些沟壑中还有少量的存雪。 一场大雪可以维持三天的饮用水,不过融雪水耗费汽油。这次进羌塘共带了8.6升93号汽油,主要都被用来烧水了,一般化冰35—40分钟,化雪则需要45—50分钟。 由于雪大,没办法赶路,索性休息一天,躺在帐篷里听歌,边抽着烟,边注视着经过帐篷外越来越多的藏羚羊群。 休息的日子,晒晒阳光,心情还算愉悦,不过身体出现一些小伤痛。手和脚上都出现裂口,脚掌裂口有4厘米长,手指上的裂口则是一直出了无人区才愈合。 英雄地 第16天,到达羊湖附近。此羊湖非彼“羊湖”,这个羊湖位于羌塘腹地,以其为中心,北至昆仑山一带是“寒旱中心”。 到羊湖是一路下坡,所以就想多赶些路,节省出时间。当晚到8点左右才扎营,刚躺下没多久,忽然听到有人在呼唤“英雄……”,本来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可是声音却越来越清晰。 打开帐篷,天啊,居然看到一辆越野车停在面前。司机透过车窗兴奋地说,听人说有一人骑车进了羌塘,便跟着车印一路追踪至此。 由于风雪太大,交流了两分钟就走了。他们是进来修车的,说是明天还会遇到。临走前给了我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完。这车人走后,感觉很梦幻,不过看着空的矿泉水瓶,确定是真的发生过。 深夜巧遇的第二天,到传说中的“英雄地”,这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军区联合测绘会师的地方,因而取名“英雄地”。可以想象当年会师情景,他们才是英雄,后人只是按图索骥。 晚上我又遇到了昨天那拨人,和他们碰面后,喝上了热咖啡,还获赠了3天的补给,有蔬菜、水果和馕,顿时感觉富足起来。 他们十分热情,又满心好奇,说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玩法。聊了一会他们便要赶路,要出无人区,临走一再问我“真不要跟车回去?”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继续自己的旅程。这次相遇是个奇迹,而再遇到奇迹,就是50多天以后的事了。 转折点第27天,终于到达耸峙岭雪山。耸峙岭海拔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点,过了它便是可可西里山脉。 耸峙岭雪山是此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前27天依偎昆仑山脉一路向东,后27天则沿着可可西里山脉一路向东,直至到主峰岗扎日后转向北方,再20多天纵向翻越可可西里山脉与昆仑山脉。 对我来说,耸峙岭雪山不仅是地理界点、里程碑,还是生理上一个转折点。在耸峙岭雪山,身体感觉越来越糟,凌晨闹肚子,症状一直持续了50多天,走出无人区后不打针不吃药,蓦然就好了。 在耸峙岭雪山附近,遇到了狼。这次旅程当中遇狼七次,五次是对狼,基本是“神雕侠侣”模式,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 对狼通常是一前一后的基本战略,一只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面对这种模式,不要紧张,不要后退,也不要做过多的肢体语言,因为紧张的气息,狼会感受到,而后退就是承认自己是猎物。这时可以与狼对望,互相凝视,僵持几分钟或者半小时后,狼觉得你没有危险,就会两只汇集到一处走开。 “泥火山”进入可可西里后,风雪天气暂停,走了一段很难行进的沙草地。可是短暂的静默后,风雪再度袭来。 新一轮风雪后,我突然发现了四座“火山”,忍不住去探寻。走在白雪覆盖的山脚下,仿佛行走于素描画中,天空是铅笔灰,雪一缕缕,再点缀着一些山的红色。 这些“泥火山”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火山,它们高度一般不超过10米,只喷出泥浆和气体,没有岩浆管道。“泥火山”土的粘性很大,加上融雪,路面更是难走,自行车被粘土卡进去好多次。 继续推车前行,遇到胜景河,这条河是碱水,呈泥沼型。气温很低,每次在泥沼里探路不会超过三分钟,不然会被冻得失去知觉。 这时的我有些分心,因为这里有两条逃生路线,一是北上经可可西里山、巴杂钦山、昆仑山进入位于新疆境内的土拉牧场,二是南下经绥加日、藏色冈日、措尼、玛尔果察卡找到离无人区最近的荣玛乡。不过再三考虑后,觉得状态尚可,那就继续往前吧。 无水、迷路离开泥火山后的一段时间,水源一直缺乏。第38天,行进中发现了许多沟壑,顺着沟壑行进,离朝阳湖就不远了,心想就要找到水源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实际上…… 推着自行车顺着沟壑前行,从望远镜中看到一片水波,顿时兴奋起来,到了近处,惊天霹雳,竟然是一片干涸盐碱地!先前看见的波光粼粼是地面辐射造成的视觉误差,更麻烦的是,盐碱地看似干透,实际上特别容易陷入。 盐碱地对我的打击很大,原本期待的水源就这样落空,当天宿营后又去找水。可是忘了带背包和GPS,水没找到,却发现自己迷路了,只看到一条条沟壑和一道道山梁,却不见了自行车。 当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想随意找个地方猫一晚上,这样打算后,心情反而平静下来,最后在月光下,终于找到了营地。 寻水迷路的第二天,继续找水,找到一个小湖,居然还是盐湖。原本希望盐湖里有些液体水可利用,结果整片都是盐场,坐在地上,脑袋顿时一片空白。 身体越来越疲惫,口腔溃烂,人也迷糊,用尿液漱口,口腔才好了些。喝尿救生是不科学的,尿液里也含有害成分,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润喉。 迷路后第三天早上醒来,帐篷表面特别干爽,顿时觉得有些恐慌。这是此行中帐内仅有的没有结露的一次,这说明空气的湿度有多低,也反映出呼吸中水分也少的可怜。 再次用尿液润口腔,吃饼干,然后继续找水。拍了当天唯一张照片,就是留言条:“我是旅行者,去找水了,如果有神人路过,请不要随意动东西。请留下些补给给我,最好有大量的水。”我知道这概率如同火星撞地球,但还是留了纸条。 又给自己拍了唯一的一段视频,“今天早晨很美,如果今天再找不到水,马克思就要找我去开会了,所以今天一定要找到水。”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水,庆幸的是,马克思还没找我去开会……睡前,祈祷,下场雪吧。 得救因为干渴,夜里不断醒来,喉咙仿佛合拢了,喘不过气。担心早晨醒来嘴巴会张不开,用一个长尾夹放在嘴里,既是物理隔绝也是刺激唾液分泌。快天明时,听见帐篷沙沙声,以为又是风沙作祟,掀开帐篷一角,见到了雪花,却没有喜出望外,因为羌塘白天很难下大雪,更难积蓄。可是没想到,雪越下越大,终于有生机了! 趁着雪下大的时间,不停取雪化水,把所有水袋装满,人也喝得饱,整整7升。终于喝了水,感触颇多,人的一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以后,我再也无法感同身受了。 荒原上的“同伴”经历了朝阳湖“水危机”后,第48天,到达若拉错。若拉错湖畔白骨累累,老死病死的野牦牛随处可见。 沿着湖畔走,蓦然发现一条“车印”,约二十多公分宽,十公分深。“车印”是野牦牛的安全通道,它们同样惧怕冻土消融和沼泽,巨型身材比人更容易陷落,所以一条坚实可信的通道是生存必须。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我都是沿着野牦牛通道走的,的确安全可靠。 若拉错湖畔一群野驴围着我绕圈奔跑,一会排成一列,一会排成两列,难道他们特地为我表演? 如果一定要我选出羌塘我最喜欢的动物,那就是野牦牛和野驴,前者外表狂野、内心温和,后者外表温和、内心狂野。 除了藏野驴、牦牛和狼,这次旅行中还遇到过五次熊,有两次距离特别近,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过,熊如果被惹火了,冲刺时速是40公里,在海拔米的高原无人能跑得过它。 熊确实会伤人,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曾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岗扎日的困顿波波折折,第56天,终于看到了另一个地标点——岗扎日。岗扎日的三座奇特山峰清晰可见,分别是天台山,白象山,还有一座无名的火山残骸。这三座山是北上阿尔金的必经之路。剩下的一段时间一直围着它绕圈,也算缘分颇深。 在岗扎日,我的去路被五泉河挡住,河水湍急,过河是绝无可能。从地理上分析,或许北上是条出路,因为要翻越数道山脉,沼泽大河会少很多。最后决定掉头北上,从阿尔金出去,这是最后一个选择。 只要下定决心,再难都得坚持下去。很快进入天台河谷,眼前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宽阔的河床充斥泥水,几天前到此探路时还是清水山涧。 就这样被困在峡谷中,无路可走。监测水文变化,等待水位降低。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和香烟,这或许是一场不错的度假,不过现实可没那么美好。 被困的这几天,食物匮乏,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吃的欲望,这种状态可以说是本能吧。最初还幻想着水位会退去,结果不仅没退,反而又涨很多。 积累了几天的水文资料,掌握了一些规律,开始为突围做准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从此岸到彼岸。在河道里不停地踩探,终于像下跳棋似的到了对岸,极度兴奋,赶紧打包装备过河,不过推自行车时还是被水冲翻,好在有惊无险。 弃车徒步原以为岗扎日过后,路程就会顺利起来,可是没想到麻烦依然很多,天气变化、路面难行,最主要是车子不断出现状况。 由于路面太差,轮胎迅速老化,可是这次我只带了13片补胎片,仅用3天时间就只剩最后一片了,补胎胶水也所剩不多。 第73天,一早醒来,又下大雪了,此时的自行车拆拆装装,将要寿终正寝。推了半小时,只走了米,下定决心弃车。 为什么这才弃车?有很多原因,一是压根没想从阿尔金出来,功课全无,前途未知。二是没一个好的背负系统,弃车就需要扔掉很多装备,这样风险很大,而现在已经接近旅程终点,车也无法再继续推行。 没了车,一切就要靠双腿,过河爬坡,都要靠自己。糌粑也就剩下1斤左右,但这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所以必须多吃点。 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不久就会遇到人,一切行走的动力都来源于此。即便遇不到人,也会遇到坚实一些的路面。 与人重逢徒步过程中,身体出现新问题,小腿起满红斑,肿胀而且充满刺痛感,估计冰水泡的。脚也肿的厉害,脱不下鞋子。 徒步中脚一直疼痛难忍,只能单侧受力,走路姿势右瘸一下左撑一下。不过好在路况和天气都还不错,一直前行到白石山。 已是第75天了,这几天风景一直很美,人却陷入了一种类似深度催眠的行走状态。下午出现幻觉,看见两辆摩托车,便急切地吹起哨子,吹啊吹也不见摩托车。 状态不好,下午休息了一阵子,起身没走几步,回头居然看到一辆越野车在身后10多米处。这次以为真的出现幻觉了,揉揉眼睛仔细再看,是真车! 车上四个人,车门没打开的迹象,看来他们也很吃惊会遇到人,而且是单独一人。我上前解释,说自己是来旅行的,车刚刚扔了。他们最初以为“车”是汽车,后来才知道我是一个人推自行车在荒原里晃了70多天,赶忙让我上车,就这样我再次与人重逢了。 接下来的两天并不轻松,不停陷车,推车,直至麻木。第77天,终于到了花土沟,羌塘之行也由此结束。不过在我心中,旅程并未结束,只是告一段落,因为生命是一条贯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没有开始的复始。 穿越羌塘行笺◆路程 这次旅行共用77天时间,行程多公里,途中湖泊、山峰众多,以下为主要的经过地点: 界山达坂(海拔米)—邦达错(海拔米)—饮水河(海拔米)—普尔错(海拔米)—羊湖(海拔米)—耸峙岭(海拔米)—胜景河(海拔米)—朝阳湖(海拔米)—旭光湖(海拔米)—若拉错(海拔米)—多格错仁强错(海拔米)—天台河(米)—向阳湖(海拔米)—桃湖(海拔米)—鲸鱼湖(海拔米)—花土沟(海拔约米) ◆天气 旅程时间跨度,从4月至7月,有节气上的变化。相同节气,东部雨水比西部多一些。羌塘温度每日温度最低点在日出前半小时,最高温度通常在下午4点至8点。一天当中,白天温度受外界影响很大,基本上都在0℃上,季风猛烈,沙尘大。而夜晚则是常年冬天,4月的夜间温度大约在-10℃至-25℃间。 旅程的后期,进入雨季,天气变化频繁,有降雪、冻雨等,夜间温度大约在0℃至-10℃,白天温度变化也很大,最高可达25℃。整个旅程中,前期身体没有不适的感觉,后期湿度比较大,同时身体摄入热量较少,感觉比较冷。 ◆食物 水是此次行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数次遭遇断水。饮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矿水(轻度盐碱水和泥沙水等)、融化雪水。雪水和矿水各占40%,地表水占20%。此行带了8.6升93号汽油,主要用于烧水。化雪极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轻度盐碱水同存的情况下,多数会选择后者作为水源。 由于是推行,可携带重量有限,食物已精简到最少。同时,在羌塘体力耗费较大,每日摄入热量至少要在大卡,所以携带的食物要相对比较轻便。携带食物总重量在斤左右。主要携带的是糌粑(50斤)和压缩饼干(25斤)。此外还有一些辅食,包括大蒜4.5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盐2斤、麦片2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叶1斤、巧克力0.5斤、虾皮0.5斤、调料包0.5斤。 时间摄入食物及效果: 1—45天:每天摄取的热量在大卡左右,基本上是克糌粑和克压缩饼干,同时辅助一些汤料。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下午4点以后就比较乏力。 45—51天:每天摄入克糌粑和克压缩饼干,体力较为充足。 52—63天:这时期的摄入失控,有时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同零食一样。 64—74天:这段时间每天热量摄入不足大卡,已经少于身体基本新陈代谢的需要。 相关提示 在这次行程中,主要能量摄入是依靠碳水化合物,全程没有吃肉,只吃过一次蔬菜(意外获得补给),补充微量元素主要依靠药物。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可以携带一些肉类,可以补充脂肪,增强抗寒能力和耐力。类似花生米一样的零食不建议携带。 ◆衣物 羽绒服(无品牌):超轻款,充绒90克,非防水防风面料,前50天主要穿着,效果比较好。第50天湿透,无法再穿,建议购买有防水功能的羽绒服。 冲锋衣(仿制品):购买时比较仓促,面料不好,在羽绒服损坏后穿着,抗磨损性能还可以。 探路者冲锋裤:轻便型,全程穿着,能够兼顾不同天气。不过由于气候恶劣、盐碱腐蚀,材料明显老化,第18天,防水贴条开始脱落。 抓绒:普通加厚型,全程穿着,感觉不错,建议配备。 内衣:天气总体干冷,对排汗要求并不高,普通内衣即可,需备用两套。 探路者登山鞋:在使用前已经穿着4个月,防水、舒适,质量不错。全程都穿这双鞋,但是由于无备用鞋。加上盐碱腐蚀,第27天鞋面出现裂缝,导致后来双脚受损。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买质量好的登山鞋,并能带上备用鞋。 洞洞鞋:轻便,过河时多次使用。 袜子:一双普通厚袜,四双迪卡侬徒步袜,后期磨损严重,基本是光脚走出无人区。 手套:此行主要以推行为主,手套配备了八双。一双薄抓绒,一双军用厚手套,一双无品牌手套,五双白纱手套。抓绒手套防风保暖比较好,军用厚手套主要是后期使用,质量还可以。 雪套:一次未使用。雪大戴雪套也走不动,雪小戴雪套累赘,过河戴雪套还不如赤脚。 抓绒帽:全程昼夜使用,头部防风保暖很重要。 遮阳帽:路途中丢失,建议携带,可遮挡强烈日照辐射。 护膝:超市购买的普通型,棉质地,效果很好。 护腕:一双连指型,全程穿戴,效果不错。 救生毯:用过两次,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耐用。 魔术头巾:大部分情况下用来擦拭汗水。 相关提示: 根据行走经验,觉得最大失误是没有带双备用军胶和外裤,冲锋衣质地不够好,袜子携带数量太少。如果驾驶越野车深入羌塘,自身热量少,衣服要加厚,不然会很冷。 ◆装备 美利达公爵自行车:入门级山地车,由于以推行为主,使用已足够。 尼康D80相机:几年来的出生入死,此次更证明了经典。只要镜头利用得当,和高级镜头之间并没有不可想象的差距。如果想大幅输出展览,特殊摄影,镜头越牛越好,最好全幅CCD。 佳能HFDV:家用高清始终是鸡肋。 MSR耳语者油炉:省油、轻便、易维修,十分经典。 HW1.5层单人帐:专为特殊环境设计,缺点是结露严重。质量超乎想象,全程帐杆无弯曲,帐布无破损,但防水胶条皆松脱。 DOITE防水驮包:防水面料皆易在低温下脆化,相对来说,价格便宜的DOITE驮包稍加改装足以胜任羌塘恶劣环境,包括DOITE车首包。 太阳能板:尽量自己组装,减少功率损耗,但要有点基础电工知识。 熊猫10×25MM望远镜:望远镜的品牌要求不是那么高,不过要注意镜头畸变、边缘成像、通光量、倍数、分辨率、视场等。 Nalgene水杯:质量不错,一个好的水杯比水袋还重要。特殊环境下,广口比窄口好,透明比非透明好。 Therm-a-rest防潮垫:舒适性和保暖性并未有很大感触。但一个好防潮垫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太好了,一次艰苦的旅行结束后舍不得丢弃轻装行。 FenixLD20手电:体积小,营地照明省电,强弱光兼备,照明防身兼备。从实用角度看,要比头灯重要。 Point铲子:强力推荐,这款铲子只有多克,可当刀斧,紧急情况下有效防身。缺点是铲面小,煎鸡蛋都得小心,只适合土木工程不大的旅行。 LED打火机:从性价比、功能性角度来说,它都是无敌的。尽量在高海拔县城购买,要磨轮的,此行带了八个,剩两个出来。 迪卡侬指南针:任何情况下都要带个传统指南针,电子罗盘不可靠。 6MM登山辅力绳加主锁:在减轻负重前提下,一根6MM登山辅力绳足以保障你的安全,若懂些绳索知识,仅配合一把主锁,会让弱者变成强者。 组合钳:必须携带,尽量优化修理工具,功能重复会增加重量。 12V电压表头:现代电子产品都是集成芯片,坏了就坏了,要么就是线路问题,一个电压表头足以排查线路,如果和太阳能配合,电池充满了一测就知道,省去大量充电电路管理。 各种小仪器:能够用于采集些气候、水文等信息等。 相关提示: 装备跟个人习惯、线路有关,仅供参考。一些装备可以稍加改装,性能更好,没有什么装备是特意为旅行量身定做的。特殊领域必须专业装备,尽量选择知名品牌质量更好。 ◆防范动物 在羌塘行走,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野生动物。羌塘主要需要防范的动物,包括狼和棕熊,这次我都遇到过。此次旅行中没有见过狼群,而且遇到狼的时候大多是对峙的情况。只要让狼意识到你不会带来危险,它们很少主动攻击。熊是会伤人的,这次旅行遇到五次,同遇到狼一样,不要恐惧,尽量自然行走。 不过我这次经验并不能代表所有,尽量还是需要携带防身的装备。这次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但是都没有派上用场。鞭炮过河时浸湿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很多动物靠嗅觉防生,毁坏了嗅觉就等于“杀”了它。)晚上宿营没有做过特别的防范,白天行走时候随身会带上小刀,但是也没有使用过。 完整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