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潇琼|文在单位,你是一株小草,草没了,随时有人补上;在家里,你则是一棵大树,树倒了,天就塌了。 登山之悟 在家里,你是一棵大树 即便过去了十余载,我还会经常忆起当年登华山的一幕。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多年未休假的我携妻儿到西安临潼度假,得知华山离临潼不远,我们便去了一趟。华山巍峨险峻,风光独特,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吸引了许多登山旅行者。我一家三口乘缆车至半山腰,确定徒步攀登还有约千米高的华山最高峰南峰。然而只登了二、三百米,我突然间脸色煞白,胸口憋闷,双腿像灌满了铅抬不动,整个人仿佛虚脱了摊在台阶边,壮美景色在眼帘间变得晕眩、模糊起来。妻子登顶返回见状,惊诧而心疼地说:“年纪不大咋还不如我和孩子的体力呢,你可是家里的大树啊!”妻子短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扉,让我羞愧难言,蓦然感到这是长期缺乏体质锻炼所致。顿歇之间,我不由想起登华山的十年前调入省城某机关的时候,接受的第一次洗脑就是“抛家不顾”教育。领导表情严肃地告诫:“我们要以单位为家,凡是那些喜欢陪着老婆小孩的人都难有出息,也不适合在机关工作”。这番“教育”对我的影响很深,长年累月加班加点工作成了常态,从家里到办公楼数百米距离,十余年“两点一线”周而复始,哪一晚没去办公室心里都不太踏实,甚至担忧招来“家庭观念重,不上进、没出息”的嘲噱。做家务、带小孩的事落到妻子身上不说,自己舞文弄墨的业余爱好也搁置了,更重要的是常年忽视体育运动,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登华山出现虚脱症状自然不足为奇。华山之登,或许让我幡然醒悟。现在想来颇感欣慰的是,登华山后不久,我调任赣北一座小城工作,离开“苦逼”多年的机关,开始了一段相对安静、轻松的时光。工作之余,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持续、规律的健康运动上,一个人像一支队伍,行进中脑子里总掠过一个信念:我是父母妻儿的树,我必须撑起他们的天。回顾登华山前后各十年,我从未感到自己“出息”了,但貌似为了“出息”的多年机关工作历程,常常引发我对亏欠家庭、亏损身体的沉重反思,深感内疚且决心弥补,激励我力争做一棵家里的“大树”,收获了些许生命生活中自认为迟到的美好和感动。其实,每一个有爱与责任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家里的大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一棵护佑家庭的大树呢? 最长效的是自我守护健康,不能让“树”造成大的损伤以至连累家人。 树不打理易枯萎,人不保健会罹病。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支撑家庭的大树,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呵护,归根结底缺失对家庭的珍爱。 不难发现,因为长年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忽视了休整、调理乃至常规体检,日积月累,积劳成疾,人为地制造人间悲剧。许多人因忘我工作英年早逝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并非天妒英才,而是自我透支生命。缺了阳光、空气、水的滋润,再强壮的“树”也会被毒物侵蚀、摧残。 不难发现,当吸烟成瘾、嗜酒成性、聚赌成癖、熬夜成习、惰气成风;当早餐不吃、午餐凑合、晚餐吃撑;当放不下事、静不了心、容不得人、止不住欲,等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降低我们的生命质量,再挺拔的“树”也经不起折腾、戕害。 不难发现,一些同志对家人的关心、提醒置若罔闻,甚至厌烦嫌啰嗦。现代人趁着年轻努力干一番事业固然可取,但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只顾拼命工作,到了四十岁再不重视自我健康,就有些晚了。当你身患不治之症,再多的看望慰问、“歌功颂德”都是一种形式,而最亲近的父母、配偶、子女时刻都在为你牵肠挂肚。如果悟不透人间冷暖和健康真谛,再硕大的“树”终将凋谢、倒下。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句话平添了超重的份量,让人感到没有哪个词比“活着”和“安康”更重要、更动人。其实,被山压着的人,不只是个人,还有被个人“株连”的至亲。所以,健康是一种责任,健康不是一个人的,还是父母、配偶、儿女这个家庭的。如果你爱自己、爱家人,就应有“大树”的担当,切实负起自我保护健康的责任,别找理由,因为爱没有借口。生命,我所欲也;工作,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工作而取生命者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家庭的支撑,我们为生活而工作,如果因工作缺乏健康守护,就可能失去生活的本真,就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我守护健康的做法也是大家皆知的,如果说成效不同,关键在于坚持与否。除了注重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和丰富精神生活,我长年坚持比跑步安全、比散步有效的快步走。近十年下来,它带给我身体素质上的明显改变,一次性小跑十几公里轻松自如,血压、血脂、血糖“三不高”。于我而言,这是一份可贵的健康“契约”,当自己为这份契约买了单,等于给生命置了一份保险。健康是福,千金难买。一个真正为健康而守护的人,必定是爱家庭、有毅力、有品质的人,最终成为人生幸福的人,成为枝繁叶茂的家庭“大树”。最长情的是常回家看看,再大的“树”也不能忘了根在故土。再大的树都有根。你若是一棵负责任的“大树”,无论身在哪,不管行多远,也不能忘记养育你的家乡和父母,因为你的生命的根在那儿。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发”了之后忘了根、丢了本,在外当了官、赚了钱,神气了,嫌弃父母老了、嫌妻子土了,不让来探视也不愿回家看望。我在省城认识一些在昌“打拼”的家乡人,耳闻目睹极少数“发”了之后抛妻嫌母的人,丧失家庭美德,我自然不与这种人交往。 更多的人则以工作繁忙、脱不开身为由,一拖再拖,难得回家,让父母“望穿秋水、望断飞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不否认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但每一个真正有家国情怀的人,都是胸怀大家、热爱小家的人,不然就是一种缺失。如果你是家里的大树,却没有发挥大树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自私,甚至无情。 父母在,家就在。我离开家乡三十个年头,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给予父母的陪伴。每一次回家,我都能从父母的眼眶里、嘴角边读出一丝不舍和不言,也让我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风筝飞得再高,离不开大地的牵引;儿女走得再远,淡不出父母的视线。 其实,天下父母大都会以子女为荣,即使你不是功成名就的参天“大树”,只要回来了,你就是父母最坚实的依靠和寄托。很多时候,你的常回家看看就是一家人围在方桌边、坐在屋檐下的闲谈,倾听父母唠叨,告诉爸妈平安,守候上苍赐予的几代同堂、一世情缘,就这么简单又那么长情。 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烦恼的人。当亲情、陪伴、健康、平安等字眼真正融入你的思维和行为,你的内心就会摒弃很多轻妄、浮躁和借口,就会真切感受到幸福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不重要的是什么。 岁月有限,尘世无常。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更别说自己太忙,记得奔波的路上常回家看看,你也许能找到那份丢失的耐心。 最长久的是要有爱的情怀,常让“树”播洒温润的家庭绿荫。 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女,你不仅要做一棵负责任的“大树”,还应做一棵有情怀的“大树”,经常播洒爱的绿荫、散发爱的光辉、营造爱的氛围。 最近,湖南永州市委书记严华的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他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干部必须把家庭放在工作之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具备社会属性的正常人,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中有配偶的有家庭责任的人,然后才是党员干部、领导干部。这是一个干部的基本担当和情怀。 试想,一个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工作,无暇尽人子女、无暇尽人父母、无暇尽人夫尽人妻责任的人,如何能够承担起社会管理责任? 恋家也是一种情怀。我认为恋家未必影响工作,反之,因为照顾好、稳定好了家庭更利于轻装上阵、安心工作,防止被拖后腿甚至“后院起火”,很自然地把爱的情怀根植意念深处,融入家庭实践,付诸社会和谐。 以我的心路历程看,爱的情怀无须约定,不求仪式,却又那么随时随地,冷暖自知,如沐春风,似饮甘霖。 登华山之后,我重新“点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练笔、习字、吟诗、摄影、旅行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的图文里时时处处呈现家乡、父母、妻儿的影子,也点点滴滴浸润着我的情怀。 为爱的人下厨,其实是对爱的最好致意。很多年了,烹饪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停顿的节奏。在我看来,执勺与执笔都是一种劳动,而把掌勺的过程摄入镜头、注入笔端,执笔的日子就多了一份丰润、醇香和色彩,不仅点缀生活,而且积聚爱意。 呵护你的妻子,让她享受最好的“绿荫”。不忙的时候,帮她买一件未必太贵的衣服、同她看一场最新上映的电影、陪她赴一次期待已久的聚会、为她拍一回千姿百态的“写真”,并用心告诉她,这贵人那贵人,其实妻子才是真正的贵人,相伴相安到老,还有谁能做到? 护佑你的家庭,释放爱的情怀,其实很简单,却让你很满足。这份简单与满足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很好地去领悟这份简单与满足,就像没有很好地去感受幸福和快乐一样。 登山之悟,梳理这些文字,归纳无非如此:在单位,你是一株小草,草没了,随时有人补上;在家里,你则是一棵大树,树倒了,天就塌了。 关于作者汤潇琼(心路刻度)从鄱湖畔走出去,从大海边走回来,最爱无拘无束放牧心情、放飞思绪。平日,不负时光,有意或无意记录人生过往的点点滴滴,常年坚持笔撰学习、工作、生活感悟余万字,热爱言论、散文、诗词、楹联、书法、摄影创作,自我充实,自我勉励。先后30多次获军内外新闻宣传和政工研究成果奖,著有军旅作品集《踏浪归来》《心路,这五年》。qq.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137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