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抓着一根笔,对着作文本,经常半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来,一会儿问一句: ‘爸爸,写什么呀?’‘妈妈,我写不出来啊!’我们全家人只能干瞪眼却束手无策……” 这是朋友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的一段哭诉,但她感同深受。 就连写过上千万字畅销作品的“文学鬼才”马伯庸也表示过对于辅导孩子写作的无奈: “大部分家长都能应付小学数学,但小学作文你让他们写,他们也写不出高分,更别说教孩子了。” 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写作的人,不只是为了课内学习。大教育家叶圣陶很早就说过:“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写作,所以写作是每个人非学不可的,而且是非学好不可的。” 爱写作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对家人、对朋友有更丰沛的情感,对社会有更深切的体察,对芸芸众生有更亲切的同理心。 会写的孩子怎么写都有花样:7岁的姜二嫚可以写出“灯把黑夜烫了个洞”的诗意文字; 不会写的孩子怎么写都千篇一律——“我的爸爸健壮如牛”“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套路死板、语言粗糙、结构混乱,想改却不知如何说起。 连知名作家马伯庸也在吐槽儿子作文不及格: 可见,教孩子写作不光是一门技术活,还得懂孩子的思维与心理,怎么与孩子们交流。 01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孩子的写作难点这样突破 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沈石溪老师,曾经身处写作教学一线多年。据他观察,家长经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固有常识去否定孩子对世界的想象。 比如有时孩子回家晚了,家长会带着怒意询问原因,孩子如果说:“我在路上遇到很多小蘑菇,很漂亮。”家长立马火大:“我这条路天天走,哪里会有小蘑菇!” 殊不知,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天马行空,都是很珍贵的想象力,却可能因为家长的一顿训斥,无形之中被扼杀于襁褓之中了。 怎样把孩子的童言童语变成作文? 曾有个孩子写自己的护士妈妈: 我妈妈是一个护士,她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很敬佩她。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林彦老师用“说写”的方式训练孩子,让他把吐槽妈妈的话记下来,再进行改写: 我爸经常夸我妈又温柔又能干,我是真没发现我妈有这些优点。 温柔吗?医院儿科的护士长,每天给生病的小朋友打针涂药。 不要说她手里寒光闪闪的针头有多瘆人,光是她目光敏锐地一扫,就能让好多打针的小朋友把眼泪憋回去。 能干就更谈不上了,我妈在家里从来不干活,医院里忙得很,回家就往沙发上一靠,家务活都被我爸承包了…… 这篇写妈妈做饭的文章,后来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杂志上。编辑的评语是这样说的:“情节可以简单,人物可以平凡,难得的是字里行间闪烁的灵动和童趣。” 很多家长常常错过了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最佳时间,而等到孩子学写作时,又教他以套路,孩子内在丰富的想象力被禁锢埋没,没有真正地挖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说起自己和写作文的孩子交流:“之前常有孩子问,汤汤老师,你一本一本地写书是什么感觉?” “我的回答是太美妙了——捕捉写作素材是好玩的,遇到写作灵感是兴奋的,编织故事的过程是有趣的,用简单的文字做材料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是神奇的,写完一个故事被读者喜欢是快乐的。 写作是让平凡的生命实现奇迹的一次次魔法。当你能用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种种见闻和感受时,你的心灵会很充实和满足,你将和世界融为一体,不再孤独。你还会在写作中找到自己,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更懂孩子心理,还具有超高写作能力的沈石溪、汤素兰等知名儿童作家教孩子写作,会是怎样的体验? 这个暑假,博雅小学堂为家长特别推荐南方周末少儿写作课——《6位儿童文学作家给孩子的写作课》,从寻找素材、语言打磨、搭建结构、拓展写作思维四个版块,从实用写作技巧到文学创作素养,给孩子系统的写作架构。 02 从实用写作技巧到文学创作素养 儿童文学作家教孩子写作 用词贫乏,文字表达永远就是“高兴死了”“笑死了”“开心死了”; 阅历很少,一到写作感觉肚中无货,没有素材; 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流水账,没有任何起承转合 …… 孩子们的写作难题,都是围绕素材、文笔、结构、思维方面的难点。6位儿童文学作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写作经验,结合孩子们的难点和心理思维特点,精心讲解如何写作。 ——如果孩子对日常生活提不起兴趣,写作时无话可说,作家汤汤老师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选素材和挖掘素材亮点: 你看着一棵树在风中摇摆,你可以想象一张张树叶就是一只只耳朵在聆听世界; 你看着藤上的一朵牵牛花,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可以拨往神秘世界的电话…… ——如果孩子热爱生活,也很能积累素材,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平铺直叙毫无波澜,作家舒辉波老师会给孩子讲“故事山”的写作方法。 我们把故事写作比喻成一次登山,开头和结尾分别位于大山的两头,都在山脚下,那么整个故事就是登山的全过程。 由此,我们把“故事山”变成这样一句话:“主人公想要做某事,但是遇到了麻烦,于是他做了某某事要解决这个麻烦,可是又遇到了新麻烦,然后又做了某某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这就是结构,文章的骨架,让文章立得起来。“立”就是成立,文章成立意味着它是合逻辑的,人们愿意相信你的故事。 ——如果孩子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很扁平,灵动不起来,作家谢倩霓老师会为孩子支招,设置不同层次的矛盾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你要为他设置矛盾和障碍,让他自然而然地将他的性格和内心呈现出来。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主要矛盾是孙悟空和白骨精之间的矛盾,这是属于正反派之间、贯穿全文的矛盾,还设置了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是统一阵营内部的矛盾。 最后大家看到了一个坚持正义、不畏强压、重情重义的孙悟空的形象,他的这些性格特征正是在这一层层的矛盾冲突和情节进展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的。 作家林彦说他这样参与课程设计: 少儿创意写作课程,从字面上理解,是谈创意,谈写作技巧,在我看来其实更像是在生命里种植美和诗意。 因为阅读和写作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止是看故事,不止是学习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让一个孩子有不平庸的眼睛,有优雅与幽默的气息,有想象和感动,也就有了创意和表达的冲动。 这是生命成长不应错过的一段里程。谢谢南方周末,让我们有这样一个窗口,和孩子们互相瞭望和交流。期待在接下来的这个夏天,心灵碰撞,静待花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154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