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便有题壁的文化传统. 有文字记载的题壁诗可追溯到汉代,唐朝开始,题诗壁上蔚然成风。 一些寺院、驿站、馆舍等场所,常常会有意留出一些墙壁,有的甚至专门设有诗壁,诗板或诗牌,供来往旅客题诗。 题壁诗的内容可以涵盖人生的各个方面,如爱情、离别、孤独、怀旧等. 诗的写作风格也因人而异,从简洁明快到冗长繁琐都有。 这些题壁诗用于表达情感、宣泄内心的烦恼,均是即兴而作,有感而发,洋溢着作者的不羁与洒脱。 -0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首诗,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诗中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笔调古朴,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感染力强。 -02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诗人李涉的这首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李涉在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后,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和世俗的烦,悟出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只有直面现实、淡化功利,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于是题诗于寺院墙壁之上。 -0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公元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语言浅显,寓意深刻,使人百读不厌。 -04-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公元年至年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而今满腹愁苦无处倾诉,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05- 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这首写景抒情七言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是寇准遭贬谪时所写。 全诗以秋天的景色为主,滔滔的黄河、萧瑟的秋风、稀疏的树林,以及一抹夕阳,引起诗人无边的愁思,勾勒出一个令人愁怨的气氛,隐括诗人的心情,显得含蓄深致。 -06-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杨德逢是作者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 特别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07-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这首诗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 公元年,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政治上腐败无能,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08- 题长安壁主人 唐·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这首诗是张谓在长安的一人家中做客时题于壁上的。 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这首诗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信诺无凭、人情污浊的情形,形象地勾画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 -09-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陆游被迫与原配夫人唐氏分开后,彼此音讯全无。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唐氏邂逅相遇。 陆游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此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催人泪下的作品。 -10-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这是清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抒发作者大义凛然,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遒劲,读来倍感气势雄健。 人间最美是清秋,在古诗词里,遇见最美的秋天刘禹锡经典十首诗文,篇篇千古流芳,首首都有千古佳句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159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