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仅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不过,也许是因为时间久远的关系,有很多的名言佳句,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也能张口就来,但至于其出处或者完整语句就说不出个所以然。实事求是地讲,在此之前,对于“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个人也是知道的,而且也深表认同。但至于这一千古佳句的出处,作者是谁,创作背景是什么,来源于那首诗,如此等等,均一无所知。稍微熟悉一点的,就是苏轼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貌似和这一千古名句有些关联和相仿。今天碰巧在网络上看到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于是,就赶紧学习探讨了一下,并进一步查找了有关资料,基本清楚了个七七八八,算是有所收获。 李涉是一位大约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的诗人,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等唐朝著名诗人是同时代的人。可能是由于其官职不大的原因,所以生卒年月不详。而且,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知名度也要稍逊于以上名家。但他也不是泛泛之辈,据资料介绍,他曾经做过太子通事舍人,相当于太子和皇帝之间的联系人,还做过国子博士,教书育人,世称"李博士"。只是由于他牵扯到了中晚唐时期著名的牛李党争,先后两次被贬谪,以至于年近60岁的时候,被流放到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从此归隐在康州。流放途中的一天,途径镇江,李涉眼看春天就要走了,打起精神登山游玩放松,游览到鹤林寺时,与寺中的高僧闲聊,经高僧开导,忽然顿悟。于是即兴创作了一首《题鹤林寺僧舍》,挥毫而就,题写在鹤林寺僧舍的墙壁上。诗作原文如下:??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在官场浮浮沉沉,甚不得志,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如今再造贬谪,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我便勉强打起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我无意间中遇到一位高僧,与其谈禅论道,闲聊了很久。有意无意之间,我化解了心中郁闷,也终有所悟,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安宁清闲。 李涉这首《题鹤林寺僧舍》是一首说理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整首诗述说了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以及游玩时偶遇高僧,与其谈禅论道的经历,最后,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全诗先抑后扬,层层铺垫,现身说法,朴实自然,说理清晰,水到渠成,毫无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感,特别是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千古名句,也是这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充满了深深的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很多人生下来就要为了生计而忙碌,而且,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想安安静静的停下来休息一下,真的并非易事,能够有片刻的安宁、半日的清闲,“偷得浮生半日闲”,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人生境遇了。当然,其前提是你要放下,放下沉重的过往,放下未知的将来,放空心情,坦然面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163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