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紧急救援的七个基本步骤

发布时间:2017-4-20 11:48:56   点击数:

“登山紧急救援的七个基本步骤”摘自登山事故救援手册西雅图登山俱乐部出版 飞燃 编译

(译者说明:本文概括描述了在登山或户外的情况下本队(或其他队)的队员遇到意外时对伤员提供救援的一些最基本的步骤大纲。具体的救护操作不在本文叙述的范围之内。)

编辑:绿野救援队

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往往人们会觉得有无数的事情要做,头绪繁生,忙不过来。而这其中有些是当务之急必须立刻做的,有些则最好等到对事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再做。本文叙述的七个步骤提供一个纲领,帮助人们有条理地,以最优的方式安排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应当先后采取的行动。

第一步:控制局面。

每一个团队最好事先指派一个负责救援的领队(不同于负责登山的领队)。或是临时指派一个领队。当事故发生,这个领队的任务是立刻对当前的局面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分派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任务,或是照顾不同的伤者。这样能最有效地使整个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有效地反应。避免发生一窝蜂地去干一件事,或是都去照顾看上去伤得最重的伤员的情况,却忽视了实际上最需要急救的伤员。

第二步:以最安全的方式接近伤员。

这一步的宗旨在于防止进一步的伤亡。往往在出事现场,尤其是在刚出事之后,危险的因素还存在,譬如说,落石,雪崩,其他还在掉落的物件,或是易被雷电击中的地形。在接近伤员的同时,要防止自己的人员和伤员进一步受伤。

第三步,对威胁生命的重伤实施紧急救援。

检查呼吸和脉搏。呼吸如果停止,生命就危在旦夕。呼吸的暂时终止,有如下的可能原因,雷击,被重物击中,被绳子勒窒息,雪洞或帐篷里通风不足引起的二氧化碳中毒,或是胸膜被穿破。如果伤员不及时得到治疗,有生命危险。有时,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二氧化碳中毒),或除去另伤员窒息的物件,伤员就会自动恢复呼吸。如果呼吸困难是由于胸膜被戳穿造成胸负压被破坏,那应当立即先用手堵住伤口,然后再用纱布密封包扎伤口。

当发现伤员还不能呼吸,应当立刻将伤员的呼吸通道打开,为实施人工呼吸作准备。具体操作如下。如果没有颈椎受伤的迹象,将一支手放在伤员的额头,轻轻将额头向后扳。另一支手轻微的抬起伤员的下颚直到下颚几乎与地面垂直。如果有颈椎受伤的迹象,应省略把额头后扳的步骤,直接将下颚向上向前抬起。实施正确的人工呼吸最好参考有关的专门书籍或参加培训,这里只简约提一下大致步骤。捏住伤员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嘴盖住伤员的嘴,将气慢慢(用2秒的时间)吹入伤员的嘴中直到看到胸部隆起。重复一次。然后实施胸部挤压:以次/秒的速率挤压胸部正中两乳之间,挤压深至约4-5厘米,做15次。重复这个两次吹气,15次胸部挤压的程序,直到伤员恢复呼吸。

对严重出血的伤口立即实施包扎止血。如果伤员正在大出血,可以立即用手施压按住伤口,或是抬高受伤的肢体,待血流被控制住,再去找消毒纱布裹扎伤口。当伤口处理完后,救护者自己应立刻尽量清除手上的血液,避免感染疾病,更不要不作处理就去看护其他的伤员。

保证在实施这一步骤时,伤员和救护者都处在安全的地方。必要的话,在实施救护前,将伤员做一次转移。如果是要移动脊椎受伤的伤员,一定要小心不要挪动脊椎,保持头和脖子和颈椎的相对位置。

第四步,保护伤员,减少伤员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

受伤时,人的身体消耗很大,对外界环境的冷,热刺激也更敏感。此时要尽量保护伤员,在冷的环境中要尽量保持伤员的体温,尽可能地满足伤员此时的要求。并尽量用放松的口吻与伤员交谈,告诉他救援正在进行中,让他安心。

第五步,检查其他伤势。

当性命攸关的大伤已经被关照了之后,伤员也被稳妥安置后,此时应当对伤员从头到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有些伤,尤其是内伤,一开始时看不出来,或者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没有表露出来,只有当进行全身检查的时候才有可能察觉。

第六步,制定行动方案:撤离,或是遣人报信并原地留守等待外援。

此时作为救护领队,已对所有的伤员伤势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应花一些时间,和大家一起,针对本队的现有资源和人力,结合伤员的伤情,当时的地形,及天气等客观条件和有无外援等因素,制定出一个最有效的撤离方案。指导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员得到最有效最快的治疗。

第七步,执行行动方案。

无论实施哪种方案,都要保持对伤员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天气和地形小心留意,当情况发生变化,应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相关的改变。

译后记:在事故发生后的混乱情况下,按步就班地照每一条做是不现实的。任何理论在运用到实践时都要灵活运用,作适当的变通。但这并不等于说理论是没有价值的,理论常常是实践的升华和结晶。这里提到的几点概念,有时会产生重大的区别。当你奔到一个滑坠绳组的出事现场,你是先去救助因腿骨骨折而大声求助的伤员还是已经休克而急需抢救的伤员呢?当你钻进帐篷突然发现昏迷的同伴,你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殊不知此时你也可能正在受到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呢?一次及时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有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这里谈的几点的一个最主要的精髓是希望提醒人们在实施救援是从全局出发,对事态有一个整体观,在户外的情况下,无论是资源,时间,还是人力都是有限的。有时要舍小取大,才能尽量减少损失。最后还是提醒大家,救援以自身安全为第一,保证自身安全才可以为别人做出更大、更多的帮助!

附文:(附文来源:《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山野》杂志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分析报告

文/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袁复栋

(本文刊载于已出版的《山野》杂志年4月刊,敬请   从表5可以看出,低海拔登山事故比例占总事故数的78.8%,与年相比,此登山项目中出现的事故数远高于去年,徒步穿越中事故率与去年相比下降非常显著,由此可见,低海拔登山已成为事故频发的登山户外运动项目,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低海拔登山受到越来越多登山户外爱好者的青睐,成为大家最熟悉和最受欢迎的项目。然而,由于缺乏登山户外经验、专业的装备和技术,缺少行前对活动路线和当地天气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遇到意外时没有任何自救经验,最终酿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故。另外,高山探险年共发生5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与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也应该引起事故山峰所在省市登山协会和广大高山探险爱好者的高度警惕。

  总之,面对未来庞大的登山户外群体,减少事故发生率的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向广大登山户外运动者宣传安全户外的理念,加大对登山运动户外安全知识的传播力度,加强登山户外相关技能的培训工作。

6、山峰资源丰富且经济较好的省市事故较多。

表1:事故与全国省、市、区的关系

深入分析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在全国各省的分布特征,有利于我们重点监测和防御事故多发地区的动态,及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施救,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具体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历年统计数据表明,河南、陕西、四川、浙江、北京是事故比较严重的省市,也是历年事故频发地。年,5省市的死亡人数占了全国死亡总人数的48.57%,事故数占了全国事故总数的46.2%。根据表5,年,5省市数据有所下滑,死亡总人数占36.3%,事故数占了全国总数的33.3%,但是,山东和福建的事故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报告认为,登山户外运动是一种地域选择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也与当地经济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福建、山东、浙江事故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主要原因一是3个省的山地资源比较丰富,吸引了众多登山户外爱好者参与;二是3个省属于沿海省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三是当地登山户外运动快速发展和信息员加大了对事故统计力度密切相关。

另外,如表1所示,广东是年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也是历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主要原因是广东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露营事故,由于山洪暴发,6人被山洪冲走而溺水死亡。

7、迷路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之最。

近年来,事故数量的增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也越来越多,部分事故原因可能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有可能会由多种原因组成,下面重点以事故的直接原因为分析对象。

(1)迷路是造成事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年迷路事故占比比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迷路事故已成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之最,这一现象应该得到政府、相关行业机构和广大登山户外运动者的高度重视。根据案例分析来看,迷路往往是由于爱好者们出行前对行程时间计算不当、未了解当地天气情况、环境地形不清楚、领队失职、队员体能参差不齐或者主观决策失误等不同间接原因导致的。迷路主要分为天黑迷路、落单迷路、大雾迷路、挑战新线路迷路等。

针对防止不同种类迷路事故的发生,要注意几个方面。对当地政府或者山地管理机构来说,应该加强对山峰地区路牌的标识工作,做好相应的安全指示和救援措施。对于参与者来说,第一,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行前要做好具体的行程计划,这是非常关键。针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遇到大雾怎么办?队员体力透支怎么办?第二,行走中应随时注意记住山路转弯、交叉、岔路口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在沿途用石头或者树枝等物品做好适当的标记。第三,实际行程中一定不要盲目自信,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要及时







































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7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