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孩子顶嘴,可曾看见他内心的渴求

发布时间:2017-6-4 8:55:15   点击数: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便受着父母的宠爱,在爱的氛围里成长,并安静地做着我们的乖宝宝。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TA开始不听话了,甚至开始顶嘴了,你便会觉得这孩子变了,甚至开始怀疑TA到底还是不是自己以前的乖孩子。

  其实,孩子并没有变,他依然是他,也依然爱着你,只是因为他的人生刚刚开始,跌宕起伏,会出现很多新的欲望和需求,而家长如果对他们不够理解,仍然像对待小宝宝一样,帮他们决定一切,最终导致他们内心真实的渴望无法被满足,他们才会用沉默或顶嘴的方式进行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爱的压迫同样如此!

1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的小孩八岁了,近来感觉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不好管了。好好说他不听,批评他也不在乎,还开始跟大人顶嘴了,有点像俗话说的“滚刀肉”。

  就拿写作业来说,小孩儿做作业总磨蹭,玩会儿写会儿,尤其是周末,作业能拖拖拉拉写一天。

  朋友压着火,试图循循善诱:“你看,本来妈妈想带你周末去爬山的,可是你光写作业就写了一天多,这样的话周末咱们哪儿也去不了了。”小孩儿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去就不去呗,反正我也不想去爬山。”

  朋友说:他怎么不喜欢爬山,他就是嘴硬!好说歹说就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儿,你说这孩子该怎么管?

2

  你注意到了吗?这个小孩,在面对可能来临的指责时,却是这样的表现:满不在乎。

  孩子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往往让大人的恼怒火上浇油,给孩子再添一项罪状:这孩子怎么没脸没皮,犯了错还不承认!长此以往,怎么了得?

  事实是,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满不在乎,却没看到他内心的渴求。

  我们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对,我们批评他,他就应该表示出应有的态度,乖乖地认错:妈妈,你批评得对,我错了,下回不会这样了。

  好像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

  我们忽略了,再小的孩子,他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学后,自主意识增强,更爱面子。他之所以表现得满不在乎、无所谓,就是担心会受到大人的指责和批评。

  再温和的批评和指责,都是一种攻击,都在说:你不好,你做错了。

  面对攻击,人的心理防御系统会自动做出反应。

  不同个性的孩子面对批评,防御系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有的孩子内心比较强大,会用进攻的方式做出防御,也就是大人常说的“顶嘴”:你说的不对,我没有做错!或者,你说我做得不好,你哪里哪里也做得不好!

  有的孩子攻击力弱一些,就给内心做一个金钟罩铁布衫,把攻击挡在外面,表现得不在乎、无所谓:

  妈妈说我写作业磨蹭不能去爬山,那么,当我不在乎爬山这件事时,不能去爬山对我来说就不是一种惩罚了,也就阻止妈妈拿这个说事了。

  当然,孩子可能没有这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往往是一种下意识地反应,可能孩子自己都没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内心的自动防御系统起了作用。

3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有着正面的动机,所谓正面,不涉及道德层面,而是指对自身有利,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这种满不在乎的姿态,就是给柔软的内心加上一层外壳,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这不仅仅是小孩子的把戏,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

  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争吵时,女人对男人大喊: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你别再回来了!当男人真的掉头走远,刚才伪装的决绝一下子支离破碎,独自留在原地的女人痛哭失声。

  实际上,当女人让男人走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在呼喊:别再伤害我,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的安抚和体谅!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我们往往用和内心感受截然相反的姿态来应对。我们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很决绝,内心其实充满了爱的渴求。

4

  那么,当孩子对批评显得满不在乎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1在平时就要培养自己的觉察力

  透过孩子满不在乎的表象,看到他内心的渴求:妈妈,我知道自己做错,我已经意识到了,请不要再指责我了!

  怎样才能觉察到孩子内心的声音?

  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带着包容和理解去感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犯的错、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意识到?他怎么可能不难过、不沮丧?

  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学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他。透过孩子的满不在乎,你可以看到孩子有一颗要强要好的心,去发现它,维护它,强化它。批评和指责只会毁了它。

2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好分寸

  当你发现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那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停止喋喋不休的指责,点到为止即可。过犹不及,说多了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光忙着应付大人的情绪攻击了,反而忽视了事情本身。

  当包裹被扎坏,我看到橙子晃着腿笑嘻嘻的样子,我也“看见”他貌似轻松的背后惴惴不安的小心情。我知道,他已经明白自己闯了祸,预感到会挨一顿说,所以他用满不在乎掩饰他的担心。

  既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我停止攻击,橙子也相应地放下了防御,反而主动来道歉。这样的效果要比批评一顿好得多。

3给孩子充分讲话的机会

  父母应该跳出顶嘴的圈子,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将激化矛盾的顶嘴转化为心平气和的交流,或是讨论,各抒己见,请尊重孩子,现在提倡的都是民主式的家庭教育。

  其实,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当循循善诱,做到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4停止追究对错,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毕竟,我们大动干戈的指责和批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感受一下这两种情景:一个人站在你的对面,用手指着你;一个人并肩坐在你旁边,握着你的手。

  前者是一种攻击姿态,会让你全身紧绷,神经紧张,时刻提防着对方的攻击。指责和批评就会带来这种心理感受。后者是一种理解、包容的姿态,让你感到我们是在一起的,你会放松下来,身心柔软。

  当感到孩子的防御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指责和攻击,停止追究对错,放下内心那个无形的、指向孩子的手指。

  试着感受孩子的心情,用“我看到”“我感到”这样的描述来代替“你怎样怎样”的指责。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和想法,无形中让孩子做了换位思考,他就不会固守在自己的角度进行防御。

  顶嘴和满不在乎就像孩子被迫戴上的一张面具。如果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我们就无法看到面具后面真实的表情,不妨主动走过去,绕到面具后面,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

  这样,你和孩子是一伙的,问题是跑来捣乱的,你们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把孩子和问题看成是一伙的,而你站在对立面,千方百计对付他们。

  比如爬山的事情,可以尝试这样和孩子说:我知道你其实也想去爬山,因为写作业的时间有些长,没有去成,我挺遗憾的,我特别希望能和你一起周末出去玩,好好放松一下。你是不是也有点遗憾?你看这样好不好,下周咱们制定一个周末计划,分配一下写作业和爬山的时间,咱们争取两样都不耽误,好不好?

  还记得那则北风和阳光的寓言吗?它们比赛看谁能让路人脱下棉衣。北风使劲地吹,只能让路人更加裹紧了棉衣。而在阳光和煦的照耀下,路人感到热了,自然就脱掉了棉衣。

  孩子的顶嘴和满不在乎,就像这件棉衣,让他脱掉这件棉衣,只能靠温暖的爱、包容和理解。

5以柔克刚,化解孩子的愤怒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必须承认,当孩子的想法被愤怒的大脑控制时,往往是很难保持理性和逻辑的。请回忆一下我们自己非常生气时的所作所为吧,有多少次是在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呢?所以,孩子作为思想自由的独立个体,情绪激动时采取顶嘴的方式来澄清事实、反驳我们的观点、宣扬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权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无礼的顶嘴毕竟不是我们所推崇的行为,也不是一个文明人应该有的态度。改变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我们无需使用体罚、责骂等方式和孩子硬碰硬。

  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如,“对,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然后立场坚定地提醒孩子应该遵从的要求(如“但是你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其他人”)。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被爱和尊重,还能避免孩子产生恐惧和报复心理,使他们愉快地配合。此外,引导孩子   管教孩子,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顶嘴只是这其中的一个小插曲。权力压制的方法只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和反抗,爱和尊重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顶嘴并不是什么坏事,

别为此而感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了解了原因之后,

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信在以后相似的场合下,

他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更多精彩

尽在巧克力妈妈亲子qq群

亲子1群:,(0-3岁)

亲子2群:,(3-6岁)

亲子3群:,(6-9岁)

亲子4群:,(9-12岁)

商务合作:

欢迎您的加入

让我们一起玩翻大武汉!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巧克力妈妈,我们将尽快删除)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7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