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宝训研读 第六讲
港九第68届()研经会 研经会: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宝训研读 第六讲-天国子民的人生目标 主讲:萧寿华牧师 作为一个基督徒很清楚知道,人生是需要有目标的。我们不能胡里胡涂地过一生,而是要有方向﹑有目标地过生活。我所指的目标,未必一定是清晰具体的;只要知道每一天都是与主同行,那就是我们的生命目标,而与主同行,代表我们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是甚么方向呢圣经很清楚告诉我们「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作。」《林前十31》要能够与主同行,就必须要追随主的方向。主的祷文,不单是一个祷告的典范,更将基督徒人生应走的方向很清楚的指明出来,故今日,我们会透过探讨有关主祷文的信息,让我们能从中得着一个清楚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六7》昨日谈到无论法利赛人﹑犹太人的祷告都是虚假的,是为了寻求人的荣耀,故意选择在一些公共地方﹑十字路口公开祈祷,希望得人的赞赏,这是他们错误的想法。而外邦人亦有另一个偏差想法,就是以为不断的重复(亦可译作尽说一些空洞说话),无论有没有内容,总之就是说话多多;以为只要这样做,神就会悦纳。 无疑在历史里面有很多宗教观念,认为只要人们不断去背诵一些短句,就可以积到很多功德。像佛教的「念珠」,每念一次就转一粒珠,如是者转完一条后,又重新再念过;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念诵一些说话,就能讨神喜悦。其实这明显的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只要多做些事,就能争取,甚至赚取到神给予他们的祝福。作为基督徒,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却不经意地,在我们的祷告中却间中会出现此情况,絮絮不休的,也不理会自己说了些甚么,甚至自己祈甚么也不知道!我称这些做「嗡祈祷」。我们要很小心「你到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要心急发言。」《传五2》要知道自己所讲的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香港人的特征就是说话多及大声,这是温哥华﹑多伦多等地许多人对香港人的看法,在茶楼此情况就特别明显,不断说话,有时甚至冲口而出,言不由衷;以致在祷告时都有此毛病出现。不要以为时间长的祷告就必蒙神所悦纳,祷告必须要从心底里引发出来,是真的明白并知道自己在求甚么,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教会中,我常常帮助一些初信者祈祷,其中就是学习用一句说话祷告,他们初时会诧异如何才能做得到,我就会引用税吏和法赛人的祷告来向他们说明。当法利赛人祷告时,他故意将音量提高,口中不断指责别人,高举自己;反观那税吏,他祈祷时很谦卑,低下头连举目向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3》一句很简单,但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真诚祷告,神就悦纳他。我以此来教导他们,不用多说,亦不用花言巧语,却能清楚表明向神寻求的心,我深信神已经听了祷告。然而很多时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祈完祷后,并不期待神会答复我们;纵然答复了,我们却不知道,因为不相信神真的会听我们祈祷。记得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工作时,突然发现一件最重要的文件不见了,遍寻不获,心里甚是焦急,因自知若遗失了问题会很严重。后来我连忙坐下祈祷,向神说「神啊!我实在很需要这份文件,求您让我能寻回。」当我祈祷完后,突然记起在抽屉里的其中一个档案,就尝试去找,果然文件就在其中;我开心不已,不单是因为找到文件,而是突然间好像领受了一个提醒,神好像对我说「你知不知道我就在你身旁吗你每一句祷告我都留意哩!」那提醒让我重新得着鼓励,放胆去跟随主,事奉主。弟兄姊妹,我们的神是无处不在,当你内心发出真诚的祈求时,神必然垂听。 另一方面,主耶稣提醒我们不要效法这些外邦人「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不要效法他们,因他们不认识神,神明白我们的需要,不需向祂详加解释。当然,我们可以向神倾心吐意,可以尽情抒发个人感受,但不要以为神不知道﹑不明白我们的处境,以致要向神详细讲述。圣经重申神早已知道我们所需,在我们祈求以先,祂早已知道。就如一位小孩子卧病在床时,做母亲的从旁加以照顾,当他提出口渴时,她就会立即递上水一杯,因她明白他的需要。既然天父已经知道了,为何又要再求呢不错,神知道你的需要,但祂欢喜你向祂寻求,欢喜你愿意祂介入你的需要上;然而神是不会勉强人,纵然祂欢喜你向祂表达自己的需要,亦愿意介入你的需要上。因此,当我们祷告时,要敞开自己的心,对主说「主啊!愿您来满足我的需要,我相信您的供应!」重新让神向你引证衪能够,亦愿意响应你的需要。 当一个基督徒明白天父的恩典,带着信心,深知神知道他的一切需要时,他就可以开始用主祷文「所以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9》弟兄姊妹,或者你对主祷文已相当熟悉,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了,但熟悉并不代表我们明白。就让我们一一去探讨主祷文的内容 (一)我们在天上的父 这里提到祷告的对象,主耶稣教我们向父祷告。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惊讶的称谓;对他们来说,神是很伟大﹑公义的,但与他们的关系却是很遥远的,因此他们绝不会以父称神。但主耶稣教训他们,在整个登山宝训都不断提及天父「你们的天父」。原来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很亲密﹑密切的,以致我们可以放胆祷告,因为祂明白我们,并会赐恩予我们。因为祂是我们天上的父亲。「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诗一零三19》祂是一位掌权的神,天上的神,也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指出这样祷告不单是指个人,更是群体的祷文,当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弟兄姊妹间的关系,因我们同有一位在天上的父亲。「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一百3》显示出那种关系叫我们满足﹑欢欣以及感谢。所以弟兄姊妹,当你们祈祷时,愿圣灵感动你,让你知道天上有一位父亲,是和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称为我的父亲。这正是主祷文开始时神所给予我们的引证。 (二)以神为中心的祷告 主祷文的结构,首先排列着三个以神为中心的祷告,再加三个以人的需要为中心的祷告。以神为中心放在先,很明显是以神的荣耀为首要的白癜风的防治哪治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