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盘乡登山村的麦收季节

发布时间:2016-10-25 19:49:16   点击数:

十八盘乡登山村的麦收季节

目前,正是中原大地的麦收季节。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因为全是梯田,农民收割小麦仍然是手工收割和肩扛运输,这种劳动方式已经延续了上百年。

今天的割麦画面无不彰显劳动者的励志精神,她是如此感动人心。

20世纪60年代,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赵春兰带领群众向群山“宣战”,十年改土、八年治水、七年综合治理,初步改变了登山村的面貌,创造了曾与“红旗渠精神”齐名的“登山精神”。60多年时光过去,CCTV发现中国美一行来到登山村采访发现,曾经辉煌的“登山精神”并未褪色……

登山村位于汝阳县县城南部十八盘乡的深山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有793.7亩;全村194户、600多口人分布在31座山梁之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分平,年年灾情多”是旧登山村的真实写照。

登山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以赵春兰为代表的登山人向荒山宣战,“宁愿苦干改山河,不甘苦熬度岁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披星戴月,用人背肩挑苦干了二十多年,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弯、厚、拱、长、平”的登山梯田五字秘诀。,硬是在荒山石头坡上修建石磷梯田550多亩,把“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干成了“三保田,从根本上改变了登山村缺粮少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创造了“登山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少年在田间。

运输。

肩挑。

麦场。

背影的力量。

收割者。

看守。

梯田上的背麦者。

相映程辉。

夫妻。

肩上的太沉重。

挑麦。

麦垛。

打捆。

下晌。

收获的信心。

麦垛前的展望。

:谌洁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

留守孩子的足球梦

为诚信架起“孤岛专线”

农民制古琴享誉海内外

去掉颜色的春天丨

挖泥鳅的学童丨

夹着鼻子钉马掌丨

少林功夫+植树有没有搞头丨

我来了,带着生命的力量丨

春天夜色中的生命诉说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宽15年前的故事丨

牛棚里过新年丨

河南省摄影理论与实践,高潮在此掀起丨

看大咖们都说了些什么丨

河南摄影五年精品展作品丨

斗鸡文化的民间延伸丨

陈更生2015年度图片丨

陈更生:那个梦想起航的乡村小学丨

陈更生:我拍摄6年的部故事丨

陈更生:我在大河报那十年丨

陈更生:那些年,梦中的笑声会把娘亲惊醒丨

关于视觉河南:“视觉河南”是《河南》摄影部官方公众号,致力于与大家分享、交流最精彩的原创图片。邮箱hnrbsyb@,欢迎各位摄影同仁给我们提供素材。

赞赏

人赞赏









































如何治疗白癜风快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jq/15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