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导: 戒网瘾难,难于上青天。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鼠标和手尚不能完全分离,更何况是孩子呢?长假转眼过半,当初带孩子去旅行、去爬山承诺兑现了吗?学堂君可看到大部分家长都在摇头了。 近日,首都互联网协会针对全市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53%的孩子课余时间选上网,其中网络游戏(46.7%)在中学生上网行为中排名第一。 很多家长谈到电子游戏都如临大敌,尤其到了假期更是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好好的放假时间,不能到外面看看风景放松心情,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网瘾,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学堂君找到了一些诀窍和观点,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协力戒掉网瘾,家长们,趁着长假还没结束,可要行动起来了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合适游戏制定玩耍规则 如果玩游戏在所难免,那么在游戏的选择上,是不是可以下点功夫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朱廷劭指出,孩子比较适合娱乐型与教育型(比如学英语)的游戏。 “我建议孩子在2岁前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电视、手机,2岁以后适当接触,但注意时间控制;2岁到3岁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最好分为两次,上下午各15分钟;3岁到5岁每天最好不超过45分钟;6至12岁,每天最好不超过1小时。” 早教专家、亲亲袋鼠教育总监杨淼认为,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一起制定使用规则,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时间可以玩,玩多少分钟,由谁来监控,到时间一定要关闭,如没有遵守规则,则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尝试将电子游戏生活化,比如在家里进行真人的游戏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战僵尸,可以由家庭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游戏。 观点: 不要让孩子在负罪感中打电玩 ●尹建莉,家庭教育专家,《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等书作者 我认为有的孩子玩电游过度,板子不应打到电游身上,而应该追究整个社会在对待玩耍的变态行为上。一方面成人对电游有太多偏见,这对儿童形成反面刺激。另一方面,游戏的目的本应只是娱乐,可现在除了电游,几乎所有的儿童娱乐项目都成了培训内容,如游泳班、唱歌班、绘画班等。现在对孩子来讲,没有玩耍,只有课程,没有娱乐,只有名次,当所有玩耍被功利利用,变成一项项任务时,电游就成为“纯玩耍”的最后一块净土,其魅力自然也独一无二。 而为了避免孩子陷入电子游戏中无法自拔,我建议家庭要有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二是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鸦片;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三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很好,很合理。但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四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比如把上网作为惩罚手段,让孩子做错事作为时连续玩多少个小时,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这算是一个技巧。 游戏黏性让适度玩游戏变得很难 ●陶宏开,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有人说,适度玩电子游戏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也只是“如果”,事实上一些孩子接触电子游戏之后,就很难控制在“适度”了。 现在的网游具有三个特性,是会让孩子成瘾的:一是主动性,网游不像电影、电视是被动的,孩子作为玩家可以在其中自由发挥主动性,堂而皇之地做主角,这对孩子非常有诱惑力;二是无限性,多数网游需要孩子连续玩,短时间内根本打不完;第三是控制性,网络游戏设计中往往会增加种种更具吸引力的挑逗情节、迷幻场景、顶级装备、极品宝物等,比如不玩金币就会贬值,这种粘连度会让孩子紧紧地抓住不放,不会等到课下、等到假期再去玩。 从内容来看,现在的网络游戏大多数都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内容,比如一些相对简单的赛车游戏,也要买装备,让孩子买个香蕉皮,买个炸弹去干扰对方,这不是唆使孩子去犯罪的吗?再如一些跳舞的游戏,还要加个脱衣环节,这都是为了迎合孩子的好奇心理,对他们形成一种刺激。 所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建议孩子们去接触网络游戏,尽可能让孩子对其他的东西感兴趣,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比如让他去热爱运动。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也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而要从家庭自身找问题。 赞赏 长按白癜风能治好嘛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