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那些比徒步更快乐的事澎湃

发布时间:2023-9-24 10:56:12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革命时,在我居住的英国,没几个人能在地图上指出这个国家的位置。看电视新闻的人结结巴巴地读出它的名字,甚至有人会问:“这地方真的存在吗?”它不但真实存在,还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最不寻常的自然风景。或许这正是吉尔吉斯人把祖国藏起来、不让外人知道的原因吧。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东部、哈萨克草原南方,紧挨着中国新疆。它是个小国家,人口不足万,地势多山,据说要是把吉尔吉斯斯坦完全铺平展开,面积比中国还大,至少当地人这么认为。不管怎样,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区的壮丽群峰占据了该国97%的土地。如果不算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话,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世界上最棒的徒步环境。

盛夏时分,吉尔吉斯斯坦处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

首都比什凯克是座属于20世纪的城市,大体由苏联时代的建筑师造成,有宽阔、规划齐整的林荫大道,数不清的公园和绿地,壮观的公共建筑,如国家历史博物馆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吉尔吉斯国家大剧院、芭蕾剧院。不过,虽然城市颇有魅力,没有人会仅为游览首都而造访吉尔吉斯斯坦:是群山吸引人们到此,即使身处市中心,你也能看见它们永远伫立在地平线处,高耸于公寓大楼之上,唤你前行。

在吉尔吉斯斯坦徒步的最好时节是暮春,雪大半融化,树木正待发芽,高山草甸上开满野花。红色和橘色的罂粟花在此自然生长,还有番红花、鸢尾和雪绒花。夜间依然干燥、寒冷,但白日温暖而美丽,牧民驱赶着牲口前往夏牧场,他们的传统住地——白色的毡房点缀在湖畔。这种田园牧歌的风光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几乎不曾变化。

伊塞克湖是吉尔吉斯斯坦许多最棒的徒步路线的起点。它位于比什凯克东南方,五小时车程可达。你当然可以一路驱车直达湖畔,但半途的布拉纳塔也非常值得暂停一观。这座25米高的塔是9世纪时喀喇汗国八剌沙衮城仅存的遗迹,它原本是座尖塔,但经历15世纪末的一场地震后只余一半。八剌沙衮城位于丝绸之路上,曾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重要的贸易点,也曾短暂担当喀喇汗国的都城,直到年蒙古人征服了这片土地,它也逐渐走向衰落。

当你在塔边漫游时,历史的幽灵总伴随着你。周围少有人居,风呼啸而过,时间的概念消失了,仿佛任何时代的风景都和今天一样。遗址的看守满脸皱纹,在粗糙的羊毛毯下发抖,也许他正是时间老人本身,要是你试图把他从冬眠中唤醒,他只会对你咕哝一声、点点头,就算跟你交谈过了。

伊塞克湖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理焦点,吉尔吉斯人引以为豪:它是世界上海拔第二高的湖,仅次于秘鲁的的的喀喀湖,也是里海之外的世界最大咸水湖。湖水被天山山脉环绕,翠蓝色的湖面极为宽广,一眼望不到头。“伊塞克”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热湖”,湖水盐度高,熔点因此降低,冬季里温度再低,哪怕降雪,也不足以使它结冰。

我们从伊塞克湖南岸的Bokonbaevo村开始徒步之旅。虽然湖北岸的旅游业更发达,甚至还有些假日酒店,主要为富有的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服务,但南边的地貌更多山和狂野。Bokonbaevo村里建满了低矮的建筑,覆盖着波形板材屋顶,几乎全都年久失修,只是败坏程度不同。流着鼻涕的孩子在街道上奔跑,在尘土中玩耍,偶尔出现迷路的牛羊,他们就围上去。说不上有交通:没有几家买得起车或者摩托车,因此村里十分安全。我们穿过村子,朝湖边的毡房走去,感觉自己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吹笛手,一群孩子在我们身后跑跳着跟随。有个穿蓝衣的小男孩伸出脏兮兮、胖乎乎的小手拉住我的衣袖,为我们领路。

毡帐的中心

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才能适应毡房里的生活。首先,里面没有合用的家具:吉尔吉斯人会直接盘腿坐在毡毯上,在矮桌上吃饭,桌子都被成堆的家常面包、一碗碗酸奶和野莓果酱压弯了,当然还少不了数不清的茶杯。毡房外有厕所,但那不过是在地上打个洞罢了。洗澡需要用桶里打好的水,不然就只能去湖里游一圈了事。

睡觉时间到了,我们的女主人探头朝门里看,月光从她背后倾泻进来,她的影子投在壁上。她眼睛一转,数道:“阿丁,图瓦,特西……”一,二,三。数清了,我们一共五个人,于是她赶快回转,抱来许多地毯和毛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一直拉着她的裙角。我们想帮忙,把这些寝具分给每个人,在毡房里各自找地方铺床。“别!”女主人叫道,“你们要干啥?你们不知道晚上冷得要命吗?”我们有点吃惊。她打算怎么办?

这位女主人只铺了一张床,差不多五个人宽。我们挤在一起,一个挨一个,像借宿别人家的小孩子一样兴奋地咯咯笑。有同伴打呼噜,毛毯让人浑身痒痒,尽管室外严寒,我们整夜都睡得很暖和。

早餐是传统的吉尔吉斯风格,有茶、半发酵面包、煎蛋和黑醋栗酱。吃完后,我们出发前往DongTalaa村,与徒步向导和驮马会面。刚出村子,我们的司机就把他的老拉达车停在路边,把一位正奔驰下山、朝这边来的骑手指给我们看。

那骑手越来越近,我们发现他并非独自而来:他胳膊上稳稳栖着一只巨大的金雕,雕的羽毛被风吹乱,头上盖着个粗糙的皮罩。几千年来,吉尔吉斯牧民饲养鹰隼,帮他们捕猎兔子、鸟儿和其他小型猎物。驯鹰人从鹰巢里捉住无助的小鹰雏,从那天起就成了它的养父。除了飞行的时候,鹰都要戴着头罩,什么也看不见,只能依靠主人获取食物、知晓方向。这个场景与我们身后相对现代化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驯鹰人身穿传统绣花外衣,头戴名叫“kalpak”的白毡帽,看上去与他身下的马和身边的风景浑然一体。

驯鹰人惊讶地发现了我们这群观众,他答应展示一番他那只叫Tamara的雌雕的技艺。头罩刚一摘下,它就直冲云端。金雕在空中徘徊了一两分钟,蓝天衬出它的剪影,它显然很享受疾风拂过羽毛的感觉。鹰类的视力极好,哪怕像它飞得那么高,也能一眼分辨出地面上移动的小动物。确认捕猎目标后,它像一道闪电从天空急坠,双爪一把抓起一只兔子,只留下猎物一声让人毛骨悚然的哀叫——单是这般猝不及防的恐惧就能吓死兔子了。不过,经过良好训练的雌雕并没有把兔子撕碎或者直接吃掉,而是回到主人身边,把兔子扔在他脚下,而主人戴着手套,递给它一条肉作为奖赏。

吉尔吉斯人和他的鹰

驯鹰人为Tamara而深感自豪。他重新给它戴好头罩,邀请我们接近它。我们小心地靠近,即使雕什么也看不见,它锋利的爪和凶狠的喙依然咄咄逼人。然而,在它主人眼中,Tamara是鸟类中的公主。他轻抚它后颈上的羽毛,对它柔声细语,像哄孩子一样。我们适时啧啧称赞,但一直保持着安全距离。

就这样,我们开始徒步:第一天的行程是从DongTalaa村到JyldyzTor的牧民宿营地。JyldyzTor的意思是“繁星之地”,因为每当夜色降临,天穹上就布满星星,看上去近在咫尺,仿佛伸手能及。每个星座都清晰可辨,能让最漫不经心的观星者也满心惊喜。我忍不住盯着天空一角那片缥缈的星云,银河的边缘用肉眼看也非常清楚。

在尼泊尔和拉达克那样的地方,登山远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产业,而在吉尔吉斯斯坦,它还有待开发。这里的行李搬运工、向导和马夫都不是全职,还要从事其他工作。他们通常是自给自足的农民、牧民,也有些是当地的学校教师。每年都有数个登山队从各个村子出发,这是当地居民赚外快的好机会,他们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就此多了变数。许多外地人也在此发现机遇,可以从游客需要的配套服务中获利。于是他们从全国各地涌来,组成了一个社区旅游协会(简称CBT。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48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