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深圳商报社文化新闻部的资深评论员杨青,继去年出版了专著《人来书往》之后,今年又举重若轻地出了一本厚重的《陪孩子阅读》。拿到新书我马上从头到尾地看了,一方面为了印证:嗯嗯嗯,这个当年我们看过的;另一方面是懊悔,哎呀当年我怎么没有先看这样一本书,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呀。 做烧饼人家的孩子从小学揉面,我们写字的当了妈就只会带孩子读书。我一直以为不要过高评价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要对于阅读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有太高期望。自古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民间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阅读只是增加人生的乐趣,仅凭阅读是改变不了人生的。一个有想象力、生活丰富多彩、心灵充满活力的妈妈或爸爸,无论是带着孩子在田间劳作、池塘里洗衣,还是带着儿女在缝纫间量体裁衣、在夜市上叫卖,只要爸妈用心带着孩子体会,都会输送出爱的营养。 反而像我们这样的职业女性,每天八小时上班已经搜肠挖肚把那一点可怜的智慧榨干了。下班回到家,面对着孩子圆睁着的双目,虽然也想满足十万个为什么,编出稀奇古怪好玩的故事哄他们开心,可是孩子永远在问:“还有呢?后来呢?”几个回合败下阵来,我们的习惯就是:快,买几本书、买更多书,借他人的智慧解决妈妈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尴尬。 这样做无疑是非常高效的选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无穷无尽的法宝。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就好像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进入藏宝洞,一起选书的乐趣如同发现武林秘籍、亲子阅读的过程如同师徒练剑、阅读水准的进阶则像是打怪升级。 如果你也选择了和孩子携手进入阅读的宝山,去发现世界的乐趣,那么杨青的这本《陪孩子阅读》就是你需要的“藏宝图”。她会告诉你好书藏在哪里、什么时候读什么书、书怎么选怎么读,阅读的美好以及阅读的局限。 杨青在《陪孩子阅读》一书中帮大家梳理了不少好书,如法国作家奥斯卡·伯尼菲的《儿童哲学智慧书》。以及德国作家莫妮卡·菲特的“大师经典哲学绘本”系列,包括了《擦亮路牌的人》《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画家城市和大海》《收集思想的人》。这样的儿童哲学书通常不会在父母的购书单里,却对开发儿童的哲学思维非常有益。可见入宝山还是要带上藏宝秘籍。 杨青在书中推荐的台湾汉声出版的《中国童话》系列也非常重要。我们在书店里看到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大多数童话书都是国外的,而包含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中国童话反而易被忽视。杨青推荐的这套汉声的《中国童话》插图精美,搜集整理了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对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十分有益。 看了这些,带孩子看书的爸爸妈妈就明白了,同样是亲子阅读、睡前故事,如果只是满足于“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阅读的益处只得到皮毛。有了专家的指导就如同有了向导,不会在童书的丛林中迷失,带着孩子一起找到生活的真经,倚天屠龙,指日可待矣。 我一直觉得杨青的口才应该去做脱口秀,听她口若悬河地吹一个小时都不带停,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阴阳八卦,嬉笑怒骂、妙语连珠,听她说话常常让人笑得肚子痛。才思敏捷的背后是一个文化记者几十年的阅读、采访、写作的深厚积淀,如今她的优秀作品一本接一本出版了,饱含了自嘲的幽默和笑看人生的智慧,厚积薄发,韵味无穷。 审读:喻方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54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