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匈奴是一个活动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强盛于秦末汉初,刘邦建汉称帝后曾发兵抗击匈奴,可惜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围,差一点成了俘虏。后来陈平献计于匈奴阏氏,一大堆金银珠宝送去出,对阏氏说大汉要献出一个美女给匈奴单于,后经阏氏吹枕头风,刘邦才能平安脱险回来。后惠帝、文帝、景帝几朝一边积蓄实力、提升军力,一边派出宗室女和亲匈奴,赐予大量金银绸缎。但匈奴仍然经常进犯,经数十年积蓄和发展,终于在汉武帝时派遣大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的带领下将匈奴打败,扭转了边境危机。到了东汉元帝时期,匈奴五单于争立,内部分裂争斗不息,不仅匈奴内部混乱不堪,更直接影响汉匈关系和边疆安全。刚好南匈奴单于呼韩邪迫于北匈奴的压力,不得不与汉朝讲和,并南迁至汉匈边界,提出与汉朝和亲的建议。汉元帝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于是在宫中选取宫女去塞外,最终王昭君请求和亲塞外,远嫁匈奴。在宴请拜谒的呼韩邪单于时,汉元帝第一次见到王昭君,惊为天人,他和呼韩邪都被昭君的美貌和气质所折服。皇帝金口一开,自是不好反悔,事后找画师毛延寿问罪去了,而呼韩邪单于更是欣喜若狂,对汉朝和亲的态度和诚意所打动,于是签订合约与汉朝盟誓,铸剑为犁,还边关安宁与和平。在返回漠北草原的千里之路上,王昭君内心的感情是复杂的,离开生养自己的故乡,可能一辈子都回不来了,爹娘和兄弟这辈子估计都很难见到,凄苦和悲凉,而同时告别了皇宫内部的争宠和暗斗,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民族、陌生的气候水土和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对她一个娇滴滴如花似玉的妙年少女来说简直是一个未知数,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在她脑海中。情不自禁的王昭君悲从心起,迷茫和未知的恐惧环绕着她,马嘶叫雁啼鸣,秋风萧瑟,寒凉渐起,外界的冷昭示她内心的冰冷,而思乡想家之情却越走越浓,一去三千里,再见已不能,于是弹奏起来随身携带的琴,琴声婉转低沉,哀怨悲壮,离别之意浓厚。天上的大雁看到地上如此漂亮的美女弹奏琴弦,被她的美貌和哀婉的神态所吸引,想看看这个如花般的年纪,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怎样如此的心事重重,情感如此悲切,不自觉地忘记了展翅,于是大雁便从天空跌落下来。因此,王昭君也被称为“落雁”。王昭君为保汉匈五十年的和平,不惜三嫁匈奴单于,对传播汉文化和推动和平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文人骚客为赞颂王昭君的深明大义和敢于牺牲自我拯救黎民的壮举,写下无数的诗词、歌赋、戏剧、散曲、绘画、雕刻等等艺术形式,表达对这样一位奇女子的精神和行为的佩服和敬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工部这首咏怀昭君的诗,将昭君的前世今生和英雄壮举进行重点描写,点出她和亲塞外的原因,突出表达昭君内心的怨恨和苦闷,最后只留下一个青冢独自对黄昏。该诗意境和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可谓是描写王昭君事迹的精品中的精品,无出其右。《王昭君》唐胡令能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这首诗从昭君的梦境分析她的内心世界和所思所想,通过胡风和汉月的对比将对故土和家人的思念展现的淋漓尽致,把昭君的思乡之情表现的丰满圆润。《游昭君墓》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对王昭君的赞誉不亚于汉武帝,汉武帝因抗击匈奴载入史册,但换来边境多年征战不休,民生凋敝,国库空虚,而王昭君一个弱女子,凭自己之力就换来边境五十年的和平,其中赞美之词不遑多让。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这个奇女子,不仅仅因为她的盛世容颜,更是她甘心为国为民的壮志情怀。(关于昭君出塞,大家都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5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