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赏析唐代诗人李咸用的小雪

发布时间:2024/7/1 12:39:13   点击数:

《小雪》

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译文小雪漫天飞舞,飘散在阴凉的风中,漫天遍野,一望无际,不可收拾。

雪花落下,想压着松树,犹自未可实现,“簌”的一声就滑落山下去了;雪花转而又想去扑打石块,暂且得以存留。

在崆峒山安静的楼阁前,雪花萦绕着,唤起了吟诗的情思;在漫长的旅途中,雪花拂去了行旅的羁愁。

崆峒山的山北面,想必早已白雪成丘了吧。

注释散漫:不集中的;零散的。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首小雪节气诗。理解这首诗最关键之处是站在崆峒山的角度来欣赏小雪节气的小雪之美。由于崆峒山地处大西北甘肃凉州一带,因而那里的小雪节气,早已是雪花纷飞的季节,纷纷扬扬,妙不可言。诗人家住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到崆峒山也就三两日路程,选择小雪节气来登山,一则时间点很好,二则小雪纷飞,三则心情也好,四则与诗人“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爱好不无关系。崆峒山的小雪也没有让诗人失望,给予了他一个纯净澄澈、空灵静谧的诗意世界。“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首联是说,小雪漫天飞舞,飘散在阴凉的风中,漫天遍野,一望无际,不可收拾。这是写“小雪之远观”。这两句为写小雪节气的名句。既写出了远处雪花的纷纷扬扬,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又道出了雪来时的壮观与辽阔,苍茫与辽远。身处崆峒山上的诗人看雪景,更是天下奇观,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真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颔联是说,雪花落下,想压着松树,犹自未可实现,“簌”的一声就滑落山下去了;雪花转而又想去扑打石块,暂且得以存留。这是写“小雪之近观”。一会想“压松”,一会又想“扑石”,诗人连用两个拟人手法,写出了小雪的顽皮与可爱。“压松”“扑石”,两个近距离画面的描写,也让整个崆峒山的雪景一下子写活了。“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颈联是说,在崆峒山安静的楼阁前,雪花萦绕着,唤起了吟诗的情思;在漫长的旅途中,雪花拂去了行旅的羁愁。这是写“小雪之情思”。一个“静”字,既写出了崆峒山雪中的静谧,又道出了诗人内心的静谧。静谧的世界,引起了诗人作诗的情思。旅途上的疲劳与愁思,也一扫而空。眼前的雪景,让诗人感到满足、幸福、惬意与迷恋。“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尾联是说,崆峒山的山北面,想必早已白雪成丘了吧。这是写“小雪之遐想”。诗人从远处的雪景、眼前的雪景,联想到山后的雪景,应该堆积如山,更加突显了吧。其实,诗人这里还有一层深沉含义,即崆峒山的山后,除了一片诗意的雪世界,更重要的是一片精神的道教世界。“崆峒、崆峒,空空洞洞。”正合诗人对于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追求。纵览全诗,移步换景,多角度写雪景,一幅崆峒山雪景图跃然纸上,美不胜收,其语澄澈、其思高妙、其境绝美,是为小雪节气诗中的名篇佳作。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57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