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这是出自《左传》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是我们家族的人必定不会与我们一条心,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也不会爱我们。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也预示着中日关系的相处法则。哲学家罗素曾经就曾经在日本入侵中国以前成功预言了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做梦都不会把中国视为平等的民族。1.中日预言近代以来对于中日关系有着很深的研究的,当属英国历史与哲学家罗素。“日本人连做梦都不会把中国视为平等的民族”,这是哲学家罗素在年《中国问题》中一书中所提及的。年罗素应梁启超等当时中国文坛与革命人士的邀请,来华考察与交流。罗素在结束了中国的讲学之旅后,在当地实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后在年正式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问题》的书。罗素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篇幅来陈述中日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罗素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运用各方面历史学的知识,冷静的分析出,日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对中国有着很大的威胁,中国必须重视对于日本的研究。尽管,当时的日本与中国一样都同属黄种人,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中国,日本为中国树立了一面镜子,可以让当时的中国发现自己很多问题。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日本也成为了中国的巨大威胁,罗素当时就已经在书中警告中国,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日本的侵略。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迅速发展,他们学会很多西方的先进技术,甚至“在年把中国作为验证新式武器的场地,这与俾斯麦当年在丹麦的做法如出一辙。”这些出自罗素书中的话语都彰显了日本的狼子野心。罗素在当时就已经看出日本整个民族对于中国民族的歧视。另外罗素还认为中国不能像日本一样再走一次军国主义的道路,他研究历史发现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跟中国一样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当黑船事件以后,各国列强让日本被迫打开国门,日本发展了,但也走上了另外一条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并不是强调人权,而是强调王族的权力,典型的王政复古,强调天皇和大将军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使得所有人的行为都只是满足于日本高层的权力,对外扩张靠得就是日本高层的野心。当时的日本还希望干涉中国的内政,秉承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则,日本对于当时中国处于弱势一方的力量就加以扶持,目的就是让中国的有生政治力量互相内耗,达到自己入侵中国的目标。不过由于当时有着过多的国际势力在中国利益上扯皮,中国已经彻底沦为一个傀儡国家,所以日本在华的利益受到很多国家的钳制,自己的目的也就没有得逞。2.中国的劣根性罗素在实地探访中国发现中华民族存在一些美德与缺点,这些都是罗素亲眼见证而来。例如,年罗素与一群中国友人登山游玩,当时天气炎热、山路崎岖抬轿的轿夫们都非常辛苦。但是到了山顶时,轿夫们又散落在一旁开心的逗笑,对于当时的辛苦仿佛完全不放在心上,这让罗素感到中国人是不怕辛苦与劳苦的民族。通过种种发生在路途中的小事,罗素总结了中国人的一大美德跟三大缺点。当时世界诸多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需要原料与市场,所以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海外拥有殖民地,这些地区成为他们统治的货物倾销地与原料采集地。而中国人却没有侵略统治他国,这是美德,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使得中国在对外竞争中显得实力薄弱。但罗素认为,假如中国愿意,他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民族,这是罗素对于中国人爱好和平的美德的赞颂。罗素把贪婪看作中国人第一大缺点。他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官员都是贪婪的,甚至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当官就是为了能够有权力更好的贪钱而不是为百姓谋取福利。这也是中国一直积贫积弱的原因,用来发展的钱,都被贪婪的官员拿走了。罗素希望中国在接受现代化的洗礼后,能够建立清廉的官员制度,人自身的道德水平能够相应的提高,不要出现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情况。罗素把胆小视为中国人的第二大缺点,罗素认为中国人缺少主动的勇敢,就比如在近代的战争(指的是抗战以前)中,中国人的部队总是遇到稍微强大的阻力就溃不成军。罗素认为中国人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冷漠。罗素认为国人很少主动参与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大家都怀抱着一种事不关己就不去管的态度。看到别人身上发生灾难以后,幸灾乐祸的情绪更多而不是一般的同情。综合这些优缺点,罗素认为中国人在未来面对日本的威胁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并着力改变自己,不然在未来可能会因为日本入侵而损失惨重。当然他这些预言也都一一应验了。3.矛盾的民族《菊与刀》是二战时期美国为了更好的研究日本所代表的的文化,从而做出对应的部署特意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所写成的著作。该书的作者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这本书通过人类学研究的方法,接触大量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俘和阅读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写就。从各个方面解读了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民族习惯,解释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这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罗素的话——为什么日本人做梦都不会把中国人视为平等的民族。“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代表的是日本武士道的精神。这两个词本来是矛盾的,但套用在日本这个民族身上就是成立的。日本人的骨子里存在着完全矛盾的两种性格:好战而畏战、勇敢与懦弱、呆板而善变……这些都可以从日本人某些风俗礼仪中可以察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敬畏强大的民族和文明,并会去学习他们,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日本藐视弱小的文明,并对他们肆意欺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得知。在唐朝时,我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强大的文明,日本便派出遣唐使来学习,并俯首称臣;而面对我国晚清势微,列强并起,瓜分我国的局面时,日本也悍然发动战争,来为自己牟取相应的利益。在封建时代日本闭关锁国,而在美国的黑船事件发生后,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国门以后,日本也会积极的学习这类新型的技术,并向西方列强俯首称臣,为他们攫取利益。形象的比喻就是一方面日本人可以向足够强大的民族卑躬屈膝,甚至像条狗一样鞍前马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你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把你当条狗一样驱使。日本虽然善于学习其他文明,但也是一个自大的民族,日本人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然而实际上日本文明在明治维新以前都是学习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宗教、制度、文学、伦理等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其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日同属亚洲人种,都有过辉煌与低谷,都存在民族的的缺陷。当今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人种优劣的时代,而是一个讲究发挥自己民族的优势,通力合作的全球化时代,所以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不应该歧视彼此,作为邻国,彼此应该取长补短,把不好的一面尽量避免,才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进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64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