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籽烤麦穗知了肉鲜芦根那些偷偷喂

发布时间:2025/3/6 12:53:22   点击数:
这般的童年,只能回味文字原创/雨后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期望的东西,就都能拥有的。所以,有时候想一想也是蛮好。如果能远远地看一看,或者到近处摸一摸,那就可以说是挺幸福的事了。抚琴的人自然都想有一张好琴,甚至自己亲斫一张琴。现代人普遍喜欢华美的音乐,所以市面上杉木琴占了主导。而传统中,“上桐下梓”才是琴声质朴的保证。所以,我们“三余琴社”的琴友们,一直都在寻访好的桐木琴。这不是很容易的事。那么就在秋天,去山里寻访一下青桐吧,先倾听大自然的琴声。还有,秋天的青桐籽,可是一种难得的山野美食呢!不去游人多的南山,而是去了更有野趣的十里长山。车子开到没有柏油路的地方就下来走。走累了,出汗了,停下来,吹吹山野的凉风,耳边有树叶在“沙沙”地奏乐,然后,就发现正好站在一棵青桐树下呢!这果肉香喷喷,油闷闷的,近似于松子仁的味道。要说吃什么不好呢,为啥要为了这还不够塞牙缝的美食,先登山再找树,然后再打种籽呢?现在可说是玩吧,但小时候真的就是饿还带着馋啊!青桐籽采回来,舍不得马上吃掉,放在锅里小火炒一下,留着慢慢吃。还可以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放点盐或者香叶片。那味道就绝啦!什么瓜子花生,那得等到过年才能吃着呐!有时候我就偷偷地想,凤凰为啥喜欢栖在青桐树上?真的是因为它也跟青桐一样正直不阿么?我看不是。肯定凤凰也是喜欢吃青桐籽吧?类似青桐籽这种吃法的美食还有很多的。对于馋嘴的孩子来说,很多好东西不光要吃到,还要最先吃到。当初夏的田野有了沉沉的麦穗,我们就开心啦!得约上几个伙伴一起干:在野地里悄悄地生火,把这新鲜的麦穗捋下来,放在火上烤,烤得外表有点焦黑了,就把麦粒放在手心里搓。把外皮搓掉,就吃到暖呼呼、香喷喷的小麦啦!这种吃法其实是跟大人学的。我爷爷就在火塘前这么干过。但大人不许我们这样吃,一个是粮食太金贵了,一个是玩火太危险了。但是,架不住新麦子太香了,更架不住生火太让人兴奋了呀!既然说到生火,那么就还有很多要生火的美食了。最典型的就是烤知了。想吃知了,就得先逮知了。逮知了其实还是得用麦子。夏天里,麦子收上来了,蝉儿也上了树了。把麦粒放在嘴巴里慢慢地嚼,就成了粘牙的面筋,用这个小小的面筋,再借助长长地竹竿,就能把那刚长了翅膀的蝉儿粘下来了。然后,把它放在火上烤,翅膀烧没了,头烧枯了,最后把肚子也扔了,就吃胸脯和后颈那块肉。可能没吃过的人不懂,就那么小的肉,有啥吃头啊?还这么残忍,似乎不该是小孩子干的事呢!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我们那种对肉味的渴望。吃肉可说是无法想象的美梦。知了肉的美味,一直存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可能每个人都必须要承认和面对自己身上的丑恶和残忍,然后,才能去走完一场向善的人生。没找到烤知了,知了猴子来顶罪除了吃肉,小孩子最向往的就是吃糖。什么高粱饴呀、大白兔呀,可是稀罕玩意。没有糖吃的乡下孩子,自然有自己的甜味儿。去水坝头边上,用手把湿滑的淤泥刨开,就能找到一根根乳白鲜嫩的芦根,折下最嫰的那两节,放到溪水里洗洗干净,就是无比脆甜的美食了。我至今都记得鲜芦根的滋味,只是长大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它。因为,再没有人跟我一起去水坝边上刨泥了。医院的药房见到它,干瘪皱褶,毫无生机的模样,让我完全认不出来了。它一点都不水灵了。拿起来放到嘴巴里嚼,怎么不是甜的?倒还有些些的干苦味。转眼又是一个秋天,很多人去郊外烧烤。他们大多没有吃过烤麦粒,甚至还有人把金黄的稻子错当成麦子。路边在叫卖刚收割的长甘蔗,这个配烧烤再好不过。我买了一根放到嘴巴里咬,刚吃了一口,突然想起上次啃甘蔗把里面的磨牙啃裂了,医生说过不许再用牙齿啃甘蔗,便立马停下来。那一口清甜的甘蔗,就停留在我的嘴巴里慢慢地转悠。但是,它慢慢地就变成了一股热乎乎,酸溜溜的味道,仿佛是小时候啃芦穄割破了嘴角,那鲜血流到嘴巴里的滋味。我把这滋味紧紧地抿了下去,但是,它又从心底里冒出来,一下子溢到眼眶里……文字原创感谢转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b/166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