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读它需要耐心,需要理解,更需要对那个诡异环境的想象 人们在极端环境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感兴趣。不同的人性,在平时可能只能看出模糊的差别,但是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会被考验,差异会被放大。如果把几十个人放到一个绝望的环境下,寒冷、绝望、没有食物、没有出路,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会谋杀,会吃人,会等死,但是也有人会孤注一掷的冒险,会做出自我牺牲,会去救人。 这一切都像是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可是在现实中,它真实地发生过。 比如在唐纳大队。 在唐纳大队的故事里,开始的一幕是群快乐的移民,坐在大车上奔向新家园;而它结束的一幕则是一个半人半魔的家伙,坐在人骨堆里,身旁放着装着人血的罐子,远处则是被他弃之不食的牛肉。 但是这个事件里不仅仅有黑暗的堕落,也同样有充满人性的时刻。它比屏幕上的灾难电影更复杂,更惊人,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惨剧,而更像一个关于人性的试验。 命运的岔路口 那是在年,加利福尼亚还没有爆发淘金热,但是人们已经开始向这里移民了。当时西进之路是固定的,从独立城出发,穿过大平原,翻过洛基山,绕过大盐湖,越过内华达山,到达加利福尼亚。 这条道路有三千多公里,大约是从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移民的牛车一天大约走25公里,加上翻山、过河的时间,整个下来大约需要5个月。大家都是在春季出发,如果走的太晚了,容易被大雪困在路上。 在年春季,从独立城陆陆续续开出多辆大车,其中就有唐纳兄弟的车队。不过在一开始,根本不存在什么“唐纳大队”,唐纳和其他家庭混在一起西进,很不起眼。他们穿过大平原,翻过洛基山,一路上都没有什么事儿。但是等他们到了一个叫“小沙地”的地方,唐纳大队诞生了。 事情是由一个叫哈斯丁的人引起的。 哈斯丁是非常活跃的探险家,写过一本《西进指南手册》,名声很大,在当时被认为是西部地理专家,这就像张召忠教授被我们认为是军事专家一样。他在小沙地留下了一封公开信。哈斯丁劝大家改变路线。 如果还按原路走,下一步就该往北绕过瓦萨奇山和盐湖。哈斯丁说他发现了一条非常安全的新路,直穿瓦萨奇山。抄这个小道可以少走好几百公里。他就在前方等着大家,亲自给大家带路。 大家对专家的建议展开热烈讨论。大部分人觉得还是走老路稳当。但也有些人动心了。少走几百公里是个很大的诱惑。这当然有点冒险,但是路不都是这么走出来的么?加利福尼亚之路也是几年前才出现的。一点冒险精神都没有的话,来西部干什么?而且关键在于:有哈斯丁这样的专家,还怕些什么? 有一批人决定走哈斯丁近道。唐纳他们决定走这条近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乔治.唐纳的太太谭森是位女校长,她就对这次改道非常不赞成。谭森一直阴沉着脸,闷闷不乐,要求大家回到原路上去。可是唐纳兄弟却显得很高兴,对谭森的警告置若罔闻。 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只能活几个月了。 而弟弟雅各布.唐纳更不会知道,他会被自己的孩子们吃掉。 从小沙地开始,移民们分道扬镳。大部分人继续前进,少部分人则南下哈斯丁小道。这一天是7月20日。大家选举乔治.唐纳为队长,这支队伍因为被称为唐纳大队。一路上这支大队人数不断增加,到了最后,这支队伍共有87人,有六七个家庭,还有雇来的工人、搭伙的单身汉。 队长乔治.唐纳在故事里的存在感很低。他能当上队长是因为他年纪大,人缘好。队伍里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里德。里德是个顾家的男人,去加利福尼亚的也主要是为了妻子。他妻子身体不好,他听说加利福尼亚气候温和、有利健康,才决定搬家。里德对孩子也很好,即使对继女(太太和前夫的女儿)弗吉尼亚也极其疼爱,专门给她买了一匹小马骑。小弗吉尼亚是整个大队里唯一拥有小马的孩子。 里德很有钱,他的牛车是唐纳大队里最大的一辆,内部装饰堪称豪华,妻子还戴珠宝,大家就有点侧目而视,何况里德平时还有点趾高气扬的劲儿,所以他人缘不好,没当上队长。 大队里还有一个人缘不好的人:凯瑟贝格。凯瑟贝格在整个大队里最为英俊,金发碧眼,个子高挑,还会说四种语言,很有文化。可是大家都有点讨厌他。他有些行为确实讨人厌,比如他打老婆。移民对这种行为是很鄙视的。不过大家不喜欢他的真正原因可能还不是这个。凯瑟贝格身上有股邪气,有种说不清楚的邪气,让人既厌恶又有点害怕。 唐纳大队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发现哈斯丁居然不在!在他们之前,来了另一拨抄近道的移民。哈斯丁给他们带路去了。哈斯丁留下口信,说沿途会给他们留标记,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专家虽然爽约了,但唐纳大队对专家的信仰依旧高涨,决定继续赶路,追随专家的足迹。7月31日,他们走到了一条岔路口。如果从这条岔路口往北走,就能很容易地返回原来大道。 这是命运留给他们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 但在当时,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