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防雷也有30秒法则,登山运动员都懂3

发布时间:2021-8-9 16:30:37   点击数:

春夏季节,雷雨天是我们常见到的天气,这种极端天气有时会带来致命的雷击事故。来自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闪电》中介绍到,闪电不仅壮观,而且很危险。每年全球有约人被雷击死亡。数以百计的幸存者虽然活下来,但很多人遭受各种持久后遗症的困扰,这些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头晕、虚弱、麻木和其他改变身心健康的疾病。遭到雷击可导致人的心脏骤停和严重烧伤。美国人一生中被雷击的几率约为分之一。

而在我国,雷电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视,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根据-年的10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近千人,财产损失上百亿元。

图表来自《我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作者杨世刚

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一次闪电产生的电压强度达上亿伏,长度几十到上百千米,相比之下,人类是如此的渺小。不过好在雷电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掌握正确的防雷措施,我们就能避开大部分致命的闪电。

防雷我们必须先了解雷电的一些重要基本知识

要做好防雷,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它们喜欢对什么物体放电,通常出现在什么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主动地避开它们。

雷电通常是这样形成的

雷电是由积雨云与地面之间或云本身内部的不平衡引起的放电现象。大多数闪电发生在云层之内。

在积雨云中,云中的雨水、冰雹或者雪等颗粒的碰撞加剧暴风云与陆地之间的电压差。

当积雨云中的电荷充分分离时,云中某些区域会带负电荷,而一些区域带正电荷,则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闪电放电。

同时,地面上的物体(例如尖顶,树木和地球本身)会带正电,从而出现天空中云和地面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大自然通过在两个电荷之间传递电流来弥补这种不平衡,由此造成地面的雷击现象。

积雨云中的放电以及积雨云与地面的放电原理,图片来自大英百科全书

重要知识点——雷电的尖端放电效应

当天空中的云想要连通大地传递电流,它们就必须克服电阻很强的空气。云层和地面越近,空气就越容易被击穿,只需要地上有个相对近的的尖端,击穿空气的巨大电流就会顺着有尖端的物体向大地传递,这就是雷电的尖端放电效应,这些尖端包括树木、空地上的房子、甚至足球场上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避雷针做成尖针状的原因,如下图所示,低电阻的避雷针捕捉雷电并通过导电系统将电流导向地面,这样便可以防止建筑物遭受直接的雷击。

单杆避雷针(富兰克林杆)避雷原理图

在我国,雷电最经常在这些时间和场所出没

还是来自-年的10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统计分析,每年6~8月是我国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时期,这段时期内,每天下午15~17时是我国雷电事故高发时段。

同时,城市内因雷电造成人员伤害的比例只有7.7%,而农村的伤亡人员占了92.3%。这是由于乡下空旷、潮湿,没有专设防雷设施等原因造成的。

人员受到雷击时所处的环境中,窝铺、农舍的建筑物内遭遇雷击发生的死伤最多,达到了33.45%,其次是农田、开阔地、水域及其附近和树下等环境。

图表来自《我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作者杨世刚

防雷注重“预判和及时防范”

防雷的最重要措施是做好雷电的预判,雷雨季节,外出活动前请做好防雷准备。

预判的最好方法是收看天气预报

夏季时节天气往往变幻莫测,因此,在你出门前应该提前收看天气预报。尤其是将要去农田、开阔地、水域等地方前,有必要及时查看天气预报。

雷电即将来临时往往有以下的征兆,做好逃生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雷电即将来临的时候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征兆:①黑压压的积雨云出现在天边;②噗哧噗哧的大风声音不绝于耳;③人的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行的发麻感,身上的毛发竖起;④如果此时开车听AM收音机,收音机会突然想起唦唦的杂音;

这些地方可以作为防雷场所,包括汽车

通常有以上一个或者多种以上的征兆出现时,说明雷电已经在附近。此时应该尽快找到防雷场所躲避。

最理想的防雷场所当然是防雷设施齐全的建筑内部,在建筑内尽量离开墙面,更不要在窗边或者阳台上观看雷电。

雷雨中尽量不要使用电器,或者洗澡,因为如果闪电击中建筑,电流可能随着水管进入室内。

假如开车遇到雷雨,除非你能找到有齐全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否则,此时车辆对于你来说才是比较安全的防雷场所。

如下图所示,因为如果车辆遭到雷击,电流会随着汽车的金属外壳导流到车外的大地,类似避雷针对建筑物的保护原理。

不过,这里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车内绝不能触碰车体的金属件,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

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尽量把车开到低洼处躲避,但是要注意是否有积水。

不要打开车窗,避免受到球状滚雷的袭击。

雷雨中这些地方很危险,赶紧离开

通过以上知识,大家应该知道雷雨中那些“开阔场所、高大的物体、高耸突出的部位“是比较危险的,它们包括原野上孤立且没有防雷措施的房子(包括简易草屋)、高大的树木,电线杆下等。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雷击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事故是在开阔的平地上遭遇的雷击,其次是大树下躲雨遭到的雷击,这两者占到了雷击事故死亡率的一半以上。

来源:头条

空间美刻度

四川应急安全

点滴为生命

长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eb/13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