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摘录分享

发布时间:2017-4-25 13:38:44   点击数:

下面我摘录一些我感兴趣的内容,但是,最好还是自己找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两个概念:P28移情: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人的世界里。

P58自我界限:能够区别出自己和外在世界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P9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P大多数批评只是处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得局面更加混乱。

P14当家庭教育出问题,只会根据大脑的即兴反应采取行为,尽管那么做收效甚微,但她却极少考虑类似方式是否能解决问题。

P15为避免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P16骗自己的典型表现(图个心理安慰)

P17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P22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P25为我负责吧,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利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P23逃避自由的典型例子。

P32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

P34心理治疗的任务,似乎从50分钟的办公室治疗,转变成为处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关系。只有让接受挑战成为习惯,心理治疗才能够真正成功。

P37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P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P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种“催化剂”,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病人自身的努力。P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有“成长意愿”。一个人的成长意愿,是一种易于变化、难以衡量的因素。

父母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的动机:父母为孩子寻求心理治疗,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父母的确想要帮助孩子成长,他们来看心理医生时,带着想解决问题的良好动机。而有的父母则不然,他们对孩子的问题明显负有责任,但他们只希望心理医生想出神奇的办法,马上改变孩子的状况,但绝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父母只是想要孩子在听话,看心理医生只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他们的一切生活。问题解决的难点在于以何种方式让父母意识到他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P77给予者(父母)以“爱”做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孩子)心智的成熟当成一回事。P80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自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要,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是为赢得私利。

P46很多人看心理医生,主要原因就是情绪过于抑郁。在意识思维层面上,他们不愿承认昔日的自我和处世模式急需做出调整和更正,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抑郁是一种显著的信号——想适应新的状况,就要做出重大改变。潜意识总是走在意识之前。P一个人出现抑郁的症状,说明他(她)的生活状态与心理需求发生了冲突,因此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P早在症状频繁出现之前,疾病就存在于人的身体里。症状本身不是疾病,而是治疗的开端。(病,都是信号,说明需要调整)

P70想让别人真正爱你,首先得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P84倾听:体现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eb/76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