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山普照寺:一座伟大的寺庙,一堆哭泣的

发布时间:2016-11-23 23:45:58   点击数:
高登山普照寺:一座伟大的寺庙,一堆哭泣的

(一)开头的话

在湖南省绥宁县麻塘乡联民片境内,与洞口县交界之处,耸立着雪峰山主脉第二高峰高登山。该山主峰海拔米,峰顶屹立着一处巍峨的古石寺普照寺。

年8月12日,我带着一支文物古迹考察队,探究这座名扬海内外的古石寺。清晨六时从绥宁县城出发,驾车两个多小时抵达联民街上,又辗转林道半小时到达田螺旋村小黄组,再艰难爬涉两小时,终于到达峰顶。绿草菁菁的高山草甸,悠然自得的放养黄牛,灵逸飘渺的轻纱薄雾,古老沧桑的厚重巨石,让我们不得不,既屈服于大自然的妙曼风光,又叹服于祖先的巧夺天工,更震撼于古人的坚强意志。这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厚重馈赠,这寺,是祖辈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爱惜和保护好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普照寺的前世

座落在高登山极顶的普照寺,有着极为古老的历史渊源。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即年,飞山峒主英惠侯杨再兴领导绥宁苗民为保“封地”,与朝廷统治势力英勇奋战而不幸兵败牺牲。其部下杨秉、杨坤为避追捕,逃隐青坡里(注:古地名,今麻塘、联民、枫木团、河囗一带)高登山下老祖场深山,结庐潜修。在他们草庐门上贴一副对联:远照亡魂归净土,深修幽谷伴青灯。二杨去世后,附近人民将其庐改修为一座小庵,命名曰“远照寺”,断续有僧尼主持。元朝中期,该寺已残破不堪,加之青坡里九牛塘刘姓人认为该寺制约了他们祖坟的风水,于是在刘姓人的带动下,将该寺上迁约半里的祖师殿(今联民刘家村老牛场)。其时正值佛教在我国盛行之际,“远照寺”与青坡里小黄团木鱼形的“普光寺”香烟旺盛。

黄皈依师,清代绥宁青坡里人,年方二十,即弃家修行于宅后钵盂山,自结茅庐,虔奉香纸数年。见钱纸灰飞集祖师殿,以为佛祖导引,遂出家远照寺为僧,且积极募捐,创建殿宇,雕塑神像。黄皈依师见寺庙钱纸灰飞集高登山顶,以为佛祖再次导引,决意遂披荆斩棘,凿平高登山顶,于绥宁、武冈、黔阳、会同各县募化,将“远照寺”和“普光寺”同迁高登山顶,合名曰“普照寺”,据清代同治版《绥宁县志》记载,黄皈依师“披荆斩棘,募化殿宇钢瓦,昼夜往来,有虎为伴,至康熙庚辰(年)工竣。”并修通了青坡里上高登山顶的三条半路。据传普照寺的创办人黄皈依师寿逾88岁,功德圆满,坐化以终。

(二)从“木寺”到“石寺”

普照寺在高登山之颠建成后,由于木结构建筑承受不住云雨侵蚀和狂风袭击,几经摧毁。嘉庆二十二年(年),绥宁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有志坚创此庵,尤恨力不能胜”,约请绥宁、武冈的杨通义、石安鼎等九人,“总理其事,并议同心捐化,由是聚腋成裘”,共募银余两,开始大规模改建,第六年工竣”。石寺所有的柱、梁、枋、壁、檩、瓦全部改用青一色石料构筑,桂壁椽瓦纯属石构,用料宏大厚实。座北朝南,前后五进,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殿、副殿、正殿、后殿,其中山门朝东,偏北二十度,四、五进右侧有厢房,布局精巧严谨,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一进至六进总高约33米,可纳余人。天高云淡,可远瞩洪江、安江等地。现尚存原貌,游人可沿山拾级攀登绝顶。

从此,该寺以全石结构、规模恢弘而驰名。普照寺奉白马神,祈雨极为灵验。有僧常住,香火旺盛。解放后,僧徒下山回家定居,佛事活动停止。80年代后期,始有人出家住持,不久圆寂。之后,每逢礼佛之日,大批佛徒前往寺内朝香。后来经多次补修,至年起之止,前后年间的工程内容和捐款情况现还全部记载于二十多块石碑之上。

(三)刻在石头上的文化

全寺由前至后分别为山门、灶王殿、关圣殿、正殿、南岳殿(后殿),左右原有配殿,今已无存。寺总面积平方米。正殿门首置石匾,竖排“普照寺”字。阴刻,如今已不见。

另有如下碑刻:

碑刻一:恶登禅院胆心寒,善入山门神气爽。

碑刻二:高恩齐北阙。

碑刻三:帝恩普应。

碑刻四:扶助纲常亘万年,权衡人物昭千古。

碑刻五:灵应。

碑刻六:光绪二年“诚应是求”。

碑刻七:高建祗园宽眼界,登斯胜地谅心惊。

碑刻八:普照绥阳常赐福,照临会武永蒙休。

碑刻九:民国癸未年“功回造化”。

(四)普照寺,供奉着这些神灵

普照寺整个建筑面积按年的布局,殿宇分六进,依山势梯级上升,第五、第六两进处于山顶最高平面。

第一进山门,建有山门土地祠。

第二进,自左向右灶公灶母、海水龙王、监斋大士、九子太婆、雷公电母。

第三进,左边化钱炉,中间通道,右边纠察灵官育民帝君。

第四进,正面关元帅、背面赵元帅。

第五进,正殿,即大雄宝殿,正面左边观音菩萨,中间三尊大佛,右边当家师。左右两边下班十八罗汉,上部二十四诸天。左边上方摆一面大鼓,右前边上方悬一口大钟。

第六进,后殿,又叫南岳殿,左边寿福爷爷,中间南岳圣帝,右边助国明王。

在这六进殿宇的外部左右两边均有厢房,如辗米房、厨房、水房、香烛房、经理房、卧室等等。一般佛事活动场所基本齐全。

(五)助国明王的传说

在联民乡周边群众的认识里,普照寺主要供奉的是助国明王,并有传说广泛流传。

古时某朝,一位皇室贵族,封康王,居中州。因政变,皇族纷纷南逃,康王于乱军中冲散,独行至襄阳境之长江北岸,前有滚滚长江,后面追兵迫近。正欲拔剑自刎,供奉在洛阳白马寺的一匹泥塑白马,奉寺内主持大师之命飞奔至康王身边。嘶鸣三声、叩头、摆尾、踏蹄、伏身,康王急跨上马鞍,白马便冲入波浪,直奔南岸。初时,马蹄踏在水面,渐渐下沉,待到南岸时,只有马嘴在水面了。康王上岸,回身一拖白马,只拖得一块湿泥巴散于沙滩,原来是一匹泥马,已被江水冲洗散落。康王感慨地说:“待我出头之日,定为你记头功。”康王带上泥马身上剩下的马鞍、缰绳继续南行。至湘西某处,将马鞍、缰绳葬于一座山顶。年长日久,此山变成马鞍形状,后人便将次山叫马鞍山。战乱后,康王被拥为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敕封救驾的泥塑白马为“助国明王”。

若干年后,康王的世袭者,特从江西某地请来一位善于塑马且技艺绝伦的泥塑匠,请他塑一匹大白马,供奉庙堂,以纪念白马助国之功。此艺人姓竺,是个佛教徒,兄弟三人,大哥叫赤马一郎,二哥叫黑马二郎,他排行第三,叫白马三郎,生于甲午年五月十五日午时。他奉旨塑马,,精心塑造了三年零六个月,才塑成一匹高大英俊、栩栩如生的白神马。功成时,竺氏白马三郎也就趴在马身上死了。后人传说他就是洛阳白马寺的白马转世,又魂附马身了。便以“竺”为助国明王之姓,以“甲午年五月十五日午时”(四柱属马)为助国明王之生辰。

(六)抗战期间的一场佛事

民国三十三年,即年农历6月19日,高登山普照寺盛大庙会之后,在邻近各县的百姓中传出预言:助国明王带领三千六百神兵神将下界,助中国军队于一年内打败日本侵略者,要各地百姓织三千六百双草鞋并各种祭品赴普照寺焚烧敬供,每双草鞋要足有一尺二寸长。邻近各县百姓于同年九月十九日到普照寺敬祭了助国明王,焚烧的草鞋数量远远超过三千六百双。事有凑巧,一九四五年进攻雪峰山区的日军,败于水口茶山两头田。为纪念助国明王助国之功,邻近各县百姓踊跃捐资,于年6月在普照寺打了七日七夜的“罗天大醮”,并由联民乡江抱村村民蓝秀奎、阳润生上漆,在普照寺挂了一副对联,对联文曰:“助国建奇功功垂万古,明王施厚泽泽遍群生。”从此,高登山普照寺四处扬名,助国明王更是身价倍增。周边十余县群众都熟知高登山普照寺,广泛流传开了“高登得道、助国明王”的神话。

(七)普照寺的现状:我受伤了,日子难过

年,普照寺最后一任和尚,青坡里徐家冲人徐大成,人称大成师,病逝狱中。此后三十多年,普照寺无人主持,无人修补,香烟断绝,人迹罕至,荆棘丛生于道上,禽兽聚居于寺中,神像全部抛掷于悬崖,厢房山门倒塌于风雪,遍地残岩碎石,所有门窗全毁。剩下的五进殿宇,也是处处通风,层层漏雨,危机四伏,满目疮痍,令人哀叹。

年12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将普照寺列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邵阳市人民政府也批准列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几年,附近崇佛净神者,踊跃出工卖力,将四、五、六进殿宇修盖得勉强能行佛事,稍可烧香敬供,还扫通了上山之路。香烟日渐旺盛,每逢二、六、九月十九日,各条道上人来人往,佛堂内外,香烟缭绕。非斋日,也时有周边数县进香还愿者。笔者近日亲探寺庙现场,但见石料散乱、残壁断垣、无人管理,牛粪现于庙堂,乱石七零八落,其凄惨之状,实在令人伤痛。石头虽然无语,我却听到了它们深沉的哀鸣之声。

(八)普照寺文物的价值,很高!

任何一件文物的价值,都从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个方面中某一项或几项来体现。作为“古建筑”类别的普照寺,无论从哪方面而言,都有很高的价值所在。

首先是历史性。普照寺历史渊源悠久,以最初发端于南宋时代的“远照寺”计算,已逾八百余年,以初创康熙年间年计算,已逾三百余年,以改建古石结构的清嘉庆年间年计算,到明年恰逢两百周年,这一历史进程,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其次是科学性。现存普照寺在建筑手法上,沿用了传统木工方式,但为了抵御高山之颠的风吹雨打,取材全部改用石料,墙柱檩梁,皆为石头打磨,为湖南省最大的古石群筑,科学价值极高。

再次是艺术价值。石构连接采用榫卯结构,严丝合缝,非常精美。寺庙每进之间既依次递升又连为一体,既呈现出错落的层次感,又有很强的整体感,充分体现了古人超高的艺术水平。

据悉有专家称,像普照寺这样全石结构而又达到一定规模的古建筑,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文物价值非常高,完全可以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别争了,维修好才是王道

年12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了普照寺等十五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9月,邵阳市人民政府将普照寺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注明地址为“绥宁联民乡、洞口那溪乡交界处”。此后,同批次的文保单位相继晋升省保甚至国保,而具有巨大文物价值的普照寺,却因地属争议问题,无法继续向上申报。

年1月,绥宁县文化局为将普照寺申报省保,致函邵阳市文物工作队,要求更正普照寺地址为绥宁县联民乡。

年2月,邵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复函绥宁县政府办,认为洞囗县早在年11月已将“高登山石庵”列为了洞口县文保单位,原标注地址不能更改。

年9月,绥宁县文物管理所完成了《高登山普照寺隶属绥宁的调查报告》,从各项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反证材料,得出“高登山普照寺属绥宁疆域内的文化古迹”结论。

新编的《洞口县志》和《那溪乡志》把高登山划入了洞囗县版图。

高登山普照寺列入了那溪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景点。

年,邵阳市委主管该项工作的常委,召集绥宁、洞口开会,形成邵阳市文物局、绥宁、洞囗三方各出资万元,共计万元,加紧对普照寺进行修葺的意见。

(十)后面的话

最后,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普照寺文物价值很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从地缘上,高登山处于联民与那溪交界的方位不假,但具体属于哪个县域,是否有边界明确,抑或属于模糊地带,这就不得而知了。

三、从普照寺最初的创办人,应该是联民的黄皈依师,他牵头在山顶建了木结构的普照寺庙。

四、把普照寺建成石头寺庙时,据载有九人为“总首”,此九人名单至今尚存在寺内碑刻上,我数了一下,其中绥宁县五人,武冈州(即今洞口县)四人。洞口县大概是以此,据普照寺为己。

五、说洞口县与普照寺没一点关系,是说不过去的。但从历史传承看,应以绥宁为主。

六、当前的普照寺,破损程度极大,残垣断壁,让人心痛。千万别在争论的口水战中,让寺庙残毁下去,而要在市县两级的携手团结下,尽快把祖宗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维护好,保护好,爱护好!(向志红)

郑重声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单位和任何政府(呵,本人也代表不了),如有谬误,请海涵并指教。

另,那溪乡的“那”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那字,但我打不出来,对不起了。

作者向志红,山野思想者,乡村旅行景点推广人。

个人







































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zysx/22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