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必修课冰坡行走的技巧

发布时间:2018-9-27 16:41:48   点击数:

玉珠峰的长冰坡,慕士塔格峰走不到头的大雪坡,珠峰的北坳天险……

这些被大家所熟知的山峰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要想安全顺利地通过这些难关,需要攀登者根据不同的地形熟练运用各种相应的技术:如冰镐、冰爪的使用技术,器械操作技术,结组行进技术,救援技术等,这些都是保障攀登安全的基础。其中,冰雪坡行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冰雪坡行走,需要攀登者在不同坡度的冰面、雪面上自如地运用行走技术,做到既安全又省力,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的积累。

如何判断坡度

行走技术一般应用在坡度不大于40°的地形上;大于40°时需要用到冰镐、固定绳等技术通过;面对直壁时,通常要用到冰壁的攀登技术。这里仅就无须其他装备辅助的冰雪坡行走做具体的介绍。首先来了解一下坡度的概念。

坡度的范围

?缓坡

坡度小于30°

?中等坡度

坡度在30°-45°之间

?陡坡

坡度在45°-60°之间

?非常陡峭

坡度在60°-80°之间

?直壁

坡度在60°-80°之间

?仰角

坡度在90°以上

小技巧

登山过程中使用大冰镐进行坡度的判断,一般长冰镐的合适长度是手握镐自然下垂时至脚踝。那么,我们竖直站立在坡上时,面对上坡方向,水平伸出握镐手臂,如果镐尖刚刚碰到面前的坡面,可以认为这个坡的坡度大约是45°,以此为参照,即可大概判断不同的坡度。

冰坡行走的步法

冰坡行走根据坡度、冰况的不同主要用到两种最基本的技术:法式技术(全齿技术)和德式技术(前齿技术),由这两种技术又演变出了混合式技术。在复杂多变的高山环境中,由于受冰川的发育状况和天气影响,攀登者往往在一座雪山上会遇到各种角度、硬度、形状的冰坡,如何熟练地运用各种行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齿技术(法式技术)

早在多年前,人类便发明了在鞋底放置铁钉的简易“冰爪”,供人们在雪地、冰面上行走。年,OscarEckenstein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发明了10齿冰爪,全齿技术随即被广大登山者津津乐道。

如何上行?

全齿技术又称法式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攀登或行走中要求冰爪除前齿外其余的直立齿完全接触冰面并与其咬合,以达到维持身体平衡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行进时由大腿主要受力,是一种非常省力的方法,在攀登中熟练应用可以极大节省体力。这种技术尤其适合于低坡度冰雪坡的攀登(通常在0°-30°)。

?在较缓的坡面(0°-15°)上行走与野外的徒步行走类似,只是要注意双脚要分开一定距离(通常与肩同宽),以免两脚的冰爪互相牵绊或者钩到冰爪带、雪套、裤管等,造成摔倒甚至滑坠。

行走时,大腿发力,冰爪的直立齿尽可能全部与冰面咬合,从而产生最大的稳定性。单边或单个齿很难与冰面完全咬合,更切忌单侧齿斜踩,或者用脚后跟来踩,那样滑坠很容易发生。

?随着坡度增大(15°-30°),用全齿技术行走时踝关节受力也会随之增大。此时,需要将两脚脚尖向外撇开成八字型以减轻踝关节的负荷,这种步法我们称为八字步或鸭子步。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大,两脚张开的角度也应越大,此步法在行军中休息时也很实用。

?当中等坡度或更陡的情况下(40°左右),使用八字步会很吃力,脚踝负荷大而且感觉不舒服,更重要的是重心很难控制,加上负重、大风等情况,很容易出现滑坠。

Z-cross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的缓解在较陡冰坡上使用法式技术脚踝外张过大造成的肌肉疲劳。

具体步法:

面向坡下方向,脚尖指向坡下,向斜后方(上坡方向)后退行进,交替用冰镐尾支撑身体,和双脚构成三点支撑,行进时固定两点,移动一点。Z字形路线向上行走,交替休息两条腿的肌肉。

身体转向时,首先支撑腿交换,然后变换角度,即外侧脚一般向变换的方向稍做转动,另一只脚跟上,支撑脚转换,此时转动身体至前进方向,完成后,双脚仍成八字形。

但时刻要记住在任何时候,支撑脚都必须使用全齿技术着冰,控制好重心,每次只移动一只脚。有经验的攀登者通常会借此机会调整呼吸,观察路线以适应接下来的攀登。

如何下行?

在冰坡上下行是任何攀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事故易发的环节。在缓坡下降时(30°以内),攀登者需面向山下,稍微屈膝,大腿抬起发力,使直立齿平稳有力地刺入冰面(直立齿与坡面垂直),同时两脚平行且打开(一般与肩同宽),上身保持直立,避免冰爪“打架”。

当坡度变大时(30°-45°),膝盖弯曲程度增大,即下蹲的幅度增大,身体的重心落于脚上,使冰爪平稳而有力地刺入冰面。

这时大腿将承担绝大部分的体重,也就是为什么陡坡下多了会双腿发麻甚至抽筋的原因。坡度越陡,身体重心就越低,上身也需要随坡度的增加而适当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

前齿技术(德式技术)

前齿技术是在攀登中使用冰爪前面两个齿及其下方的两个小齿沿着其延伸方向平稳、垂直踢入冰面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45°以上的硬雪或冰面,当然,这种方法更是攀登垂直冰壁的基本步法。

如何踢冰?

使用这种技术时,首先要充分建立对冰面和冰爪的信任感。因为冰是很坚硬的,如果方法得当,薄薄的冰面足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踢冰时首先要观察合适的入冰点,选好后踢入力度要得当,除非是非常坚硬的冰面,通常当前齿踢入冰面以后就足矣了,大力和反复的踢冰动作不但费力而且会破坏冰面,那样看似很稳,实际存在着很多潜在危险。

在一条腿发力时,大腿与小腿尽量成90°角,这样有利于使大腿带动小腿,入冰才能做到高效、有力。前齿一旦进入了冰面,应避免脚再次上下左右地晃动,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坏着入冰点。

采用前齿技术踢冰时,很多攀登者都会感觉冰爪踢进去了,但一站立、发力,脚就自然下滑甚至脱离冰面。这主要是入冰时前齿与冰面角度的问题。

因为前齿技术除了利用两个前齿外,也用到了其下方的第一对直立齿,四个齿形成了一个可以支撑人身体重量的平面。在踢入时应将脚跟尽量放低,即勾起脚尖进行踢冰动作。

如果脚跟过高,入冰时导致冰爪未沿前齿延伸方向入冰,就会使前齿下方的直立齿离开冰面,造成双齿支撑不稳定的现象,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动作小腿很快就会疲劳,最终导致脱落或滑坠。

在踢入时尽量使双脚水平垂直地入冰,双腿避免外八字形状,外八字踢冰就会发生单齿着冰的情况,攀登者很难站稳。此外,和全齿技术相同,入冰时双腿一定要打开,且打开的距离越大,稳定性就越好。

如何下行?

下行时通常都采用全齿技术,面对下方进行,只有在非常陡的坡面才会使用前齿技术背对下方进行,同时还需要绳子、冰镐等辅助,方法则与前齿上行一样。

混合式技术全齿技术虽很省力,但无法运用于较陡的坡面;前齿技术在攀登中又很容易造成疲劳,在不断的实践中,攀登者又总结出了一种混合式技术。即一只脚使用前齿技术垂直踢入,另一只脚使用全齿技术与前一只脚行成“八字型”。此技术适用于中等的冰坡,两脚交替使用前齿和全齿技术,可以延缓腿部肌肉的疲劳,优势明显。注意事项与经验技巧

?时刻都要佩戴头盔,哪怕是在很缓的坡面行走。

?如果是团队一起上行或下行,应避免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这是为了避开上方的落冰,防止出现滑坠等严重后果。

?长时间使用全齿技术行走,一定经常检查脚下是否沾满积雪,否则容易发生滑坠。

?冰爪的使用要格外注意,不用时要用保护套保护,避免伤人或剐破其他装备;使用后要晾干,并经常打磨。

?当对所爬山峰了解不充分时,需要备一副攀冰、登山两用型冰爪,这会带来很多方便。

?当冰爪与鞋穿戴好后,一定检查是否牢固,攀登中途也需经常查看冰爪是否牢固,如果在攀登过程中出现冰爪脱落的现象,往往令人束手无策。

?冰坡下行时,往往因追求速度而出现后脚跟着冰或齿未入冰等情况后滑坠,应尽力避免。

?前齿技术上行时,一定要看着脚入冰,莫盲目凭感觉踢冰往往会徒劳无功,精疲力竭。

总之,不同的坡度都有着相应的行走技术,以上的介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攀登中往往要根据不同的装备、冰雪状况、天气甚至攀登者体能状况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攀登方式。

不是掌握了冰坡行走技术,在任何的地形上都无须保护措施。在实际登山过程中攀登者通常都会用到冰镐、路线绳等来辅以攀登,有时还会通过砍劈台阶的方式行进。这些还需要不断探索,但扎实的行走技术一定会帮助攀登者登得更高。

撰文/李赞、赵兴政

摄影/刘予森

以上内容版权归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所有,

转载、摘录请与我们联系并注明出处,

否则视为侵权。

长按图片,点击"识别图中







































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hc/100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