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G=BecauseLoveisGiving. 直播阿琬和银星的环中国之旅 1部车 2个人 5万公里 天 把车停在贾登峪,从车里拿出来早已准备好了的登山包和拐杖,星爷20kg,我15kg,就这样开始了喀纳斯徒步之旅。 其实在徒步这方面,我们还算不上经验丰富。4年前为了去西藏,买齐了全套装备,之后就是在周末断断续续徒步深圳大鹏半岛的各种海岸线、香港麦理浩径等等1-2天的线路。虽说我们谈不上是徒步爱好者,但也的确从中收获了不少的乐趣。把它视为旅行体验的一种方式、也是平时调剂生活的一味调味料。 这次出来自驾走天,我们一开始就计划好了其中会穿插几次徒步。哪怕只有一次,那也一定是在喀纳斯。因为十年前星爷来喀纳斯时全程骑马,这一次他说一定要徒步走走,才对得起喀纳斯的美。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喀纳斯不仅浓缩了北疆美景的精华,秋日里的它在环境、气候、地貌等方面,的确是“徒步天堂”。 观鱼台上唯一的一顶帐篷 我们进入喀纳斯时是9月初,刚刚入秋,些许早熟的白桦已露出黄叶,但还没有到喀纳斯最美的季节。徒步的旅人寥寥,而游客们通常都坐着观光车来来往往,喀纳斯湖旁正有我和银星所喜欢的闲适。 很多美景是做观光车、在观景台所看不到的,比如这样的神仙湾▼ 月亮湾——喀纳斯湖的标志性景观▼ 喀纳斯湖水特有的那种奶青色,越在高处看越漂亮,离得近了反而愈看不出来,所以我们临时决定爬上俯瞰喀纳斯湖的最佳观景点—观鱼台。 观鱼台位于湖畔的山坡之上,从山下看并不太高,刚开始爬的时候我和银星还自信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爬上去,并对往返需收元/人的区间车表示惊讶。可万万没想到,负重爬山竟是如此艰难,而且这个小山越走越陡,最后的几十米海拔上升几乎都在70度角以上。我们两人足足爬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观鱼台,此时已经快晚上8点,不一会儿就要天黑了。 趁着最后的光亮我们看到了那第一眼喀纳斯湖,蓝的令人惊叹,平静的如一条高级的蓝丝绸蜿蜒在天地之间。可惜我们已经累得举不起相机,便只用手机拍下了那一幕。▼ 赶在太阳完全落下山之前的最后几分钟,我们迅速在一个背风的观景平台搭起了帐篷。一边搭一边感到气温越来越低,风也越来越大,而此刻的观鱼台只有我们两个人。帐篷搭好后,竟然飘起了小雨,瞬间手脚变得冰凉。然而,这才是我们那一夜寒冷的开始。 我躲在帐篷里,银星则在外面迎着雨做晚饭。吃过热腾腾的面和奶茶,我们趁着热乎劲儿赶紧钻进了睡袋里。喀纳斯的夜黑的特别早,听着外面滴答的雨声和呼啸的疾风,我们却一点困意都没有,因为实在太冷了。这时我们作为半个徒步菜鸟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帐篷没带对合适的。之前露营大多都是在南方,然而喀纳斯秋天的夜晚可是接近零下十度,加之风大,需要高山帐篷才能应付的来。我们二人只好蜷缩在睡袋里不时地动一动,以免冻僵,几乎彻夜未睡。 就在我内心里已开始觉得不应该露营在此时,半夜出去上厕所的银星突然叫我:“阿琬,你快出来看看!” 我冒着刺骨的冷,抓起外套忐忑的钻出帐篷,揉了揉眼睛,完全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漆黑的夜空中挂满了点点繁星,一条银河闪烁耀眼,仿佛就在头顶。星光照映得喀纳斯湖水闪闪发亮,没有戴近视镜的我仿佛觉得湖面上有银河的倒影。真的太美了,像极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梦幻的海洋发光之夜。 我和银星就这样静静地陶醉其中,站在冷风中直到瑟瑟发抖,返回了帐篷。对的,没有拍照,那时抗寒冷的能力只够去用眼睛欣赏,最美的,往往是拍不到的。但是那静谧的如梦幻般的美景,将永远记在我们的脑海里。 第二天一早醒来,湖面的雾气已完全遮住了整个喀纳斯湖,完全看不到湖水,然而却有仙境般的感觉。对面不知名的小山在日出中呈现出“日照金山”的美景,还看到了一个极其迷你的小彩虹。 7点多,第一批游人上山,看到我们,都表示不敢相信如此低温之下我们竟在这儿睡了一夜。我们只能谦虚道:“没太搞清楚状况,幸亏身体还行!”心里在想,为了那夜晚的一场“梦境”,再冷一次也值。 下到半山腰,晨雾下的喀纳斯湖才又露了些许真容▼ 偶尔迷路的旅途更迷人 下了山,在贾登峪村口哈萨克老乡家的毡房里休息了一晚后,我们第二天一大早便动身前往禾木村。贾登峪到禾木这一条路徒步共约35公里,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徒步路线。虽然我们都没走过,但估计路上会遇到同行者,凭着手机里的一张简单的地图,我们二人拖着前一天爬山后的残腿,就这么上路了。 果然,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一个四人小组,一男三女,速度和我们差不多,所以就心照不宣的照应着前后脚同行。 翻过第一个小山之后,便来到了喀纳斯河边,视野愈加开阔、景色也愈发壮美。▼ 上升的坡度适中,比起前天的爬山,难度系数低了不少。然而尽管如此,在走了15公里后,四人小组中的一个女孩说体力不支,正好有马队经过,便搭顺风马走了。没过一会儿,又一个女孩搭了摩托车走了…… 转眼到了中午,我和银星下到河边开火做饭。加工了一下早上从老乡家打包的米饭,配上热咖啡和火腿,饱餐后还在和风旭日的美景之下,美美的睡了一觉。 再度启程,又遇到了由四人小组变成的二人小组,便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走。下午的体力明显不如上午,而路况也变得愈加复杂起来。为了缩短路程节省时间,这时我提议走“马道”(嗯,没错,我承认大部分鬼点子都是我出的…)马道就是骑马走的路线,有规律马粪的小路就是马道,通常马夫们会知道一些小路,走马道可以近一些。 由于其他几个人也都没什么经验,就听了我的话。我们七绕八绕的开始走马道。一开始的路还不错,而且走马道上看的风景也更美一些,然而,走着走着,我们发现进入了河谷地带,竟然还有涉水路面,需要“溯溪”+攀岩,对体力的消耗反而更大了。 我们硬着头皮攻克下一个又一个难关,事实上,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迷路了,马道变得不再清晰,而大路又不知道在何处。但有一点我和星爷很清楚,就是大的方向没有错。看地图上,禾木村在禾木河旁,所以只要一直沿着河流的方向走,就不会有错。但是继续沿着河床走,还是去找回大路,成了一个问题。 讨论之后,我和银星决定找回大路,因为山谷中地形复杂,天色渐晚,如果在这里露营,难免有更多的危险。而和我们同行的二人意见却不一致,最后女孩加入我和银星的阵营,男孩独自一人继续沿河谷走去。(最后,直到我们抵达禾木村,也没有那个男孩的消息) 从河谷爬向大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基本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血路来。几乎垂直上下的山坡长满了荆棘,只能手脚并用的向上爬,因为白天太热我只穿了速干裤,被扎了满腿的红点点…… 最后,终于成功的走回了大路上。这一段小插曲让我们的行进速度又降了不少,体力也消耗了很多。在已经走了30公里后,同行的那个女孩说什么也走不动了,最后搭了顺风车告别了我们。 这样一来,又只剩了我和银星二人。我们反而一点也不着急了。最后的几公里,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喊着我们自己的口号,迈着仿佛已经灌了铅的双腿,朝着有亮光的方向走去。 那时候,满脑子都是三年前的12月2日,我们结婚一周年时的画面:两个人从半夜十二点开始爬华山,途中下雪,早上结成了冰,没有睡觉,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才走下山来,膝盖已快支撑不住…那时候我们,之所以纸婚纪念日来徒步登山,就是要告诉彼此,以后的困难肯定比想象中的多得多,但是,只要相信自己,两个人一起努力,一切都可以战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口的灯光闪闪烁烁,我们知道,尽管慢了些,但我们可以走到。 抵达禾木,然而终点并非徒步的意义 晚上10点,在出发14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禾木村。 (当晚住店的波折想必大家还有印象,见上一篇文章别以为远方只有诗,你让苟且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例行公事般的去看了禾木村的日出。▼ 讲真,那晨雾、薄烟、瓦楞房并没有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观感。徒步13个小时就是为了看一眼这禾木村的日出吗?如果是,那么做大巴来的、骑马来的、乘摩托来的,都会比我们舒服的多,看得顺心的多。 如此自虐,是为哪般? 为了途中的风景?为了经历的故事?为了相扶相携的情谊? 这些都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徒步,说到底,还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对话。 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生活上、工作中,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目标会像通过自己的身体走多少公里路到达一个目的地那般直接而又简单。 这是一个基本完全可以自控的过程。 就看你是否能够说服自己坚持下来。 那些半途而废的徒步者,在开始的时候,既然选择了这种方式, 就说明他们具备身体条件,并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只要坚持,他们就一定可以完成。 然而,这部分人放弃了。 坚持到底的人,就会在最后抵达目的地的一刹那,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感。 那是自己对自己的信任。 源于身体的,发自精神的,满足感。 ——————分割线—————— Tips: 1、常规的喀纳斯徒步有两条小环线,我们走的路线其实是其中一条的一半加上登观鱼台的上下山,考虑到后面的行程及身体状况从禾木原路返回贾登峪时我们坐了摩托。所以其实我们的路线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完全是任性+理性的矛盾产物。 2、喀纳斯是著名的烧钱景区,各种门票、区间车票相当贵,而且从喀纳斯入内必须买往返区间车票,禁止徒步者步行入内。具体价格、种类太多,大家去之前可看看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白癜风如何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