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人协会装备资料介绍非技术装备

发布时间:2021-4-7 17:52:0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俗话说得好,摄影穷三代,户外毁一生。

进了户外这个坑,小鹰登山包一千多、冰爪两千、一对冰镐四千······白花花的银子就没了。

既然装备那么贵,那么这些户外装备又好在哪里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使用、保养呢?

下面有请登山科考队资料组给我们献上关于部分户外基础装备的详细介绍。

01

背包

01

背包的构造

背包由三种系统组成

1.背负系统:肩带、胸带、腰带、肩部受力带、包底受力带、支撑装置、通风装置和调节装置。

2.装载系统:通常有主袋、头包、侧袋等。

3.外挂系统:分为顶挂、侧挂、背挂、底挂等。悬挂水瓶或者脱下来的衣物。

02

背包的正确的使用

登山包的主要作用是将重量的大部分转移到腰带上,让髋部受力以减轻肩部的负重。如果外面太重,会让人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平衡。

1.打包

通常背包分成这几个层次:

第一层:帐篷内外账,睡袋,防潮垫。

第二层:在营地会用到的衣服。

第三层:炊具,营地食物。

第四层:帐篷,用背包的带子和扣子固定好,注意左右平衡以免滑落。

头包:放置一些常用的零配件,如手机,路粮,纸巾等等。

背包外袋:放置雨衣,风衣,防雨罩等物品。

防潮垫的固定:背包的下面、侧边、或是头包的下面。

2.起包

分为六个步骤

03

登山包的注意事项

1.登山包打包的时候,尽量轻的东西放在下面,常用的或重的东西放在上面,一是便于拿放,二是好掌握重心。

2.建议一个一个的分好类,并用塑料袋装好。万一登山包被雨水浸湿,内部的塑料袋也可以防水。

3.登山包打包时,易碎物品尽量分开,金属器具和易碎品中间最好使用衣服等相隔。

4.尽量不要外挂。帐篷可以拆开,把帐杆插到包里,把内外帐折叠后放在包里,防潮垫如果不是气垫的话可捆到包的侧面。

5.要注意卸包之后要系腰扣,否则腰扣很容易坏掉。

02

帐篷

01

帐篷的构造

外帐:帐篷最外面的一层,就像房子的外墙。由涤丝纺面料制作,会有DWR防水层,并且会采取耐高温、耐寒冷等技术处理。

内帐:置于外帐里面,相当于房子的内墙。它的面料一般是透气性较好的尼龙或棉。

地面垫:帐篷中铺于地面的垫子。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其厚度和经纬密度,以及防水防潮的能力。

飞垫:即第二层屋顶,置于帐篷顶上,以遮避强烈的日光。

地钉:用于插入地面、以固定绳索和帐篷布幕的底边。通常,有木制、金属制及合成树脂制等不同材质。

02

如何搭建与拆帐篷

1.搭建

平铺内帐——将撑杆、地面垫、内账外账等工具拿出。把地面垫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然后将内帐平铺在地面垫上。

组装撑杆——将折叠撑杆取出,按照十字穿法,将其接成一根长杆,并穿进内帐上的帐杆套里。

固定帐篷——将每根撑杆的一头稳定的插入到帐篷角上的小孔里,将撑杆往里顶,让帐篷拱起来。将帐杆的交叉处用绳子栓住,选好门的方向,就可以把帐篷固定在地上了。

固定地钉——用地钉钩住四角的环插进土里,让帐底伸展开,使内帐处于紧绷绷状态。

搭建外帐——将外帐套在内帐外面,按照前面的方式将外帐的撑杆穿入帐篷角的小孔里,并用撑杆上的胶带,连接好内外帐即可。

2.收捡

取出地钉——将地上固定的地钉全部取出,放入袋中,让帐篷平摊在地上。

抽出撑杆——用往前推的方式,将撑杆抽出帐篷上的撑杆套中,并小心地折叠来,放入袋中。

打包帐篷——将内外帐与地面垫往中间折叠,宽度约于肩膀同宽,然后将其卷起打包放入袋内。

03

注意事项

1.注意帐篷的搭建位置。

2.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3.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4.务必注意收捡帐篷套。

03

睡袋

01

睡袋的构造及功能

1.隔断:是一个用以固定睡袋之中羽绒的部件,也是评判睡袋优越的标准之一。

2.头罩:主要是为头部提供足够的包裹性以及保暖性

3.颈部隔断:可以有效的减少睡袋内的空气流动。

4.足盒:足盒是睡袋的足部空间,高山靴的内靴或者是热水袋通常置于足盒位置。

5.拉链:优质的睡袋拉链不仅仅能够顺利的开合,而且不会把睡袋的织物绞入其中。

02

睡袋的种类介绍

1.温标

温标是睡袋适用温度的一种参考,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是欧洲标准EN,该标准里面有如下四种指示温度:

最高温度:成年健康男性在头和手臂伸出睡袋外的情况下,不会出太多汗的温度。高于这一温度使用,使用者可能无法忍受其热度。

舒适温度:成年健康女性能够睡在睡袋里感觉放松舒服的温度,在该温度下使用.可以享受舒适的睡眠。

最低温度:一个成年健康男性蜷缩着睡在睡袋里8个小时不会发抖的温度。

极限温度:一个成年健康女性睡在睡袋里6个小时内不会失温的温度。

2.填充物

睡袋填充物主要有两种,羽绒和化纤棉,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

a.羽绒:又分为鸭绒和鹅绒,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稍高于鸭绒。

b.化纤棉:种类很多,最普通的喷胶棉,到四孔棉,七孔棉,3MThinsulate棉等。化纤棉相对羽绒保暖程度相对低,包装体积大,可压缩性差;但化纤棉有一定的拒水性能,湿后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而且晾干速度快。

c.抓绒:睡袋使用抓绒缝制而成,可以单独作为夏季睡袋或卫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强保暖效果。

3.面料和里料

普通棉睡袋使用涤纶或尼龙材料。

4.睡袋外用材料

好的羽绒多采用防水透气材料。

5.睡袋的外型分类

常见的睡袋有3种形状,玛咪式,信封式,混合型,以及啤酒桶式。

03

注意事项

1.使用睡袋中,注意保持干燥,因为睡袋潮湿后保暖程度大大降低,尤其是羽绒睡袋,会完全不保暖。

2.化纤棉睡袋和抓绒睡袋都可以直接洗涤,如果洗衣机够大的话也可以机洗。羽绒睡袋4年左右清洗一次即可。使用寿命约10到12年,可清洗3次。如果不太脏,可简单清洁。如果真的有必要,可以手洗或专业机洗。手洗用专用的羽绒洗涤剂浸泡,漂洗干净即可。如果想机洗,请交给专业的洗涤公司。

3.清洗后风干或晾干,确认干燥后轻轻拍打,待其自然膨胀后存入睡袋存储袋。

04

睡垫(防潮垫)

01

为什么需要睡垫

原因有二:山野崎岖,登山者睡眠时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床,舒适而且缓冲掉凹凸不平的地面对睡眠带来的影响;二来无论在什么季节,夜间地表温度都很低,当身体接触到地面时,热量便会慢慢散失,引发低温。

因此,保暖与缓冲是睡垫两大最基本的功效。它的保暖原理与睡袋很相似,即阻隔身体与外界冷空气间的热交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层不流通的死空气,起到保温与防潮的性能。

02

常见种类介绍

1.泡沫垫

泡沫垫也叫做闭孔泡沫垫。通过密闭的泡沫锁住空气,提供保暖效果;泡沫垫不会被刺破,即使损坏仍然有隔热能力。

优点:穿刺后仍然具有保暖能力。

缺点:不能压缩,体积大。

2.铝膜防潮垫

EVA发泡,防潮和舒适性佳。

优点:轻便,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容易破损。

03

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将睡垫直接放置在地上使用,以防有尖锐的物品将其戳破。

2.充气垫若折叠很久,就会停留在该状态。因此,应在没有压缩折叠的状态下储存。

3.驱虫剂中的成分会破坏充气垫上的涂层,使用前应将身上的驱虫剂擦掉。

4.长时间的紫外线曝光于有机溶剂都会损坏充气垫。

05

衣裤袜

01

衣服的使用方法

三层穿衣法:进行户外活动,一般使用“三层穿衣法”,即从里到外分别为基础层、中间层、隔离层。

1.基础层(BaseLayer)

也叫速干层,贴身衣物需具备吸湿排汗、速干透气的功能性。贴身切忌穿棉质衣服,潮湿后成为导温层,加快热量的散发。

2.中间层(MiddleLayer)

也叫保暖层,通过形成聚集在衣服内的空气层达到隔绝外界冷空气与保持体温的效果。

a.羽绒制品:保暖效果极佳,但不能碰水。不适合在户外的运动过程(尤其是负重行进)中做保暖层,而适合在静止或宿营后的一般走动时穿用。

b.羊毛制品:防风性差,易吸附灰尘,怕虫咬,不易干燥,且吸水后重量会增大,但干燥条件下保暖性能优秀。

C.抓绒制品:轻便且性能优越,能普遍适用,微湿的情况下仍具有保温效果、快干,非常适合户外运动时做中间的保温层。缺点是防风性较差,必须配合具有抗风性能的衣服。

3.隔离层(OuterLayer)

或称最外层,最重要的是防水、防风、保暖与透气的功能,冲锋衣因具有防风、防雨、透气、耐磨、防撕、便于运动等特点成为理想服装。

02

种类介绍

1.内衣

直接贴身穿着的衣物,导汗保暖为主,多选择新型化纤面料。

2.单衣

主要指平常穿的短裤、T恤、单裤和长袖衫等。单衣一般在温暖的好天气进行短途外活动时使用,要选择舒适、耐久和轻巧的。

3.硬壳(冲锋衣)和软壳

专业户外防护层目前基本可以分成两个大类:硬壳和软壳。所谓硬壳,就是面料坚硬,具备高度防护性,但舒适度较低。而软壳则相对更柔软舒适,但防护性较弱。这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防水性,硬壳一般是%防水,只有防大雨和防暴雨的区别,而软壳一般只能防泼水。

4.抓绒衣

主要由聚酯制成的衣服。由于抓绒的组绒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抓绒的种类异常丰富。户外所使用的抓绒大致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保暖、防风、轻量、防泼水等,常见户外所使用的抓绒多数实现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5.裤子

按照三层穿衣法,内层为排汗功能较好的贴身长裤,中间用抓绒裤作为保暖裤,外层最好选用防水透气耐磨的冲锋裤或速干耐磨的尼龙裤。

6.袜子

袜子的作用是隔离脚和鞋避免摩擦,以及提供保暖。袜筒应该高于鞋帮,防止磨伤足踝,袜底应该是加厚耐磨设计。羊毛袜子的保暖性能出色,从排汗考虑,也可在内层在套一双含速干面料的薄袜。

03

注意事项

1.即使在夏天很热的时候,也不要打赤膊,强烈的太阳会晒伤皮肤。

2.裤子款式最好是侧面有全拉链的,可以随时根据天气变化穿上脱下。

3.袜子应该有足够的备份,湿透后就立即更换,多日的户外活动至少应保证一天一双。

4.冲锋衣一定不要用洗衣机,洗衣机的强大压力会使防水层和布基分离,冲锋衣往往是穿很长时间才洗一次。正确的清洗方式是用中性洗衣粉泡二十分钟左右,较脏的地方用软刷或海绵擦一擦即可干净,清洗后不用拧直接挂衣架凉干。

5.抓绒衣毛面在外不宜外穿。一是易脏;二是容易起球。实在不想穿冲锋衣,可以用一件单层尼龙面料罩在外面,防风,而且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大。

6.抓绒一般可机洗,但是最好套个洗衣袋,复合类抓绒尽可能不要甩干,尽可能阴干,不宜暴晒。

04

选购指南

1.冲锋衣/裤

防水:影响防水的主要因素有防水透气薄膜,缝接压胶工艺,冲锋衣设计等。

透气:透气是冲锋衣和雨衣的最大区别。各种面料的防水差别可能不大,但在透气性上表现则差距明显。

活动方便:试穿冲锋衣时,要考虑判断对动作的影响程度。

2.抓绒衣

首先要看的是抓绒衣的做工,之后要看面料,第三是看看服装的其他配件的整体质量。

06

户外鞋

01

种类介绍

以功能将户外鞋分为五大系列。高山系列(重型登山靴)、低山系列(重型攀登鞋)、穿越系列(中型登山靴)、徒步系列和健行系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

1.高山系列

为登雪山而设计,靴底通常采用超强耐磨的Vibram橡胶做大底,内衬碳素板,具有很强地抗冲击力,可装冰爪,靴帮设计很高,一般在20cm以上,靴面采用硬塑树脂或加厚牛皮、羊皮缝制,内衬保暖鞋套,适应复杂恶劣的积雪、坚冰、岩石混合地形。

2.低山系列

目标是海拔米以下的山峰,特别适合攀爬冰壁或冰雪混合的岩壁。鞋帮高通常15cm—20cm,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可有效地保护双脚减少伤害,部分款式设有冰爪结构,没有固定结构的可用捆绑式冰爪。比起重型登山靴轻,卸下冰爪行走比重型登山靴要舒适。

3.徒步系列

设计目标为中短距离负重较轻的徒步,适用于较为平缓的山地、丛林和一般郊游或野营活动。这类鞋的设计特点鞋帮13cm以下,有保护脚踝的结构。中帮鞋的优势在于质轻、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在地形不复杂的环境里行走,中帮鞋应优于高帮鞋。

02

注意事项

1.保持鞋子的清洁,每次活动后,至少要用刷子将鞋子上的泥土灰尘刷掉。

2.大多数材质的鞋子,可用中性肥皂加清水清洗,注意不要随便适用清洁剂。

3.湿的鞋子将水沥干后塞报纸置于阴凉通风处,切忌用火或烘干机烤干,这样破坏鞋子的材料(特别是Gore-Tex的鞋子)。

4.鞋内杂物清理干净,鞋垫取出另外清洗。

5.鞋子干燥后,于皮面涂上保革油。涂报革油时,用手指慢慢涂抹均匀,通过体温帮助皮革吸油,特别注意缝线处的上油。

07

炉头套锅

01

种类介绍

炉具:燃气炉具

户外装备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所用燃气主要有丙烷、丁烷和异丁烷,而乙烷因受容器限制应用较少。燃料罐可分普通气罐和高山气罐。

气罐

常用的便携气罐,有两种封装形式。按封装形式分为“扁气罐”和“长气罐”。

螺旋接口扁气罐:气体较纯,压力较高,0度以下的使用效能下降,需要加温。适合常规环境的登山、徒步、野营使用。

卡口长气罐:价格低廉,但气体纯度低,压力也偏低。低温下燃烧不稳定,且使用时间大大缩短。适合温暖环境常规山地徒步、野营使用。

02

构造功能

较为常用的是分体式炉头。

分体式炉头,需要通过一根软管和气罐相连,通过气罐上方的减压阀来调整供气的压力,继而控制炉头火焰的大小。

优点:火焰大,防风,在冬季户外,可以保证气罐的供气压力。

缺点:占用空间较大,收纳不方便。

03

注意事项

1.连接气罐和炉头时,要拧紧,不要漏气;气罐平行于地面,不要翻倒;先点火,后开气。

2.炉头套锅要放平,避免水溢出甚至被翻倒。

3.一般大锅煮面,小锅煮水用来冲饮料。否则泡出来的饮料都有一股浓浓的泡面味儿。

4.煮完面及水后,用卫生纸将套锅擦试干净。

5天气寒冷时,气罐容易冻住,可以放在衣服里捂一会儿,或者小锅装热水,将气罐泡在小锅里。

08

运动护膝

01

护膝的功能

护膝的作用有三点,一是保温,二是制动,三是缓冲。

1.保温作用

膝关节上缺少肌肉保护,非常容易受凉,当人们感觉腿部散热很舒服的时候,其实膝盖是在受凉,这时,如果是戴着护膝的话,护膝的保温作用就能体现了。

2.制动作用

登山运动给膝盖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再加上登山中的剧烈运动,很容易使髌骨被牵移离开原有部位,从而引发膝关节部位的疾病。而带上护膝则能将髌骨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保证其不轻易受伤害。

3.缓冲作用

护膝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当膝关节与硬物发生碰撞时,能起到缓冲和防止擦伤的作用。

02

种类介绍

一,髌骨包覆型

髌骨包覆型护膝分为三类:筒状护膝、支撑性护膝和紧固支撑型护膝。

1.筒状护膝

筒状护膝可以完全包覆膝关节,并对整个膝关节起到一定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同时可以控制膝盖轻微的肿胀,也可以为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保暖。

适用人群:适合膝关节问题轻微、难以区分膝关节疼痛位置的人,或有慢跑及快走习惯的人。

2.支撑性护膝

对于有半月板损伤,并且喜欢徒步的人,可以选择支撑性护膝。这种护膝可以分担一部分压在半月板上的负重,从而保护半月板。

3.紧固支撑型护膝

对于有韧带损伤,还需参加运动的人,可以选择护膝的紧固支撑型护膝。护膝的紧固性可以限制膝关节运动幅度,再配以侧边的支撑条,可以有效缓解韧带压力,防止再次损伤。

二,髌骨释压型

这种护膝在髌骨的位置设计了开孔,开孔处进行了特别的加厚加强处理。开孔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膝对髌骨的压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固定髌骨,避免髌骨异常移动而产生摩擦疼痛。

适用人群:适合髌骨有异常运动、髌骨后侧疼痛、上下楼梯及蹲下有困难、经常跑步的人使用。

三,束带型

又称髌骨加压带或髌骨带,呈圆环状,固定在髌骨下方处的髌腱上。束带型护膝给予髌腱一定的束缚力,能减少运动时髌腱被过度牵扯,从而减轻疼痛并使髌腱获得适度休息。但这类护具对膝关节其他部位没有保护效果。对于韧带和半月板损伤的人,不适合用此类护膝。

适用人群:适合髌腱炎、膝盖下方疼痛的患者,也适用于经常跑、跳,喜好球类运动或经常骑行的人。

03

注意事项

1.护膝具有两面性:护膝承担了膝盖周围一部分肌肉的任务,辅助肌肉对膝盖起到支撑和维持稳定的作用,从而保护膝盖。也正因为这样,长期使用护膝会导致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而变得越来越弱,一旦不佩戴护膝时,就会更容易使膝盖受伤。

2.护膝可以放在裤子里面,也可以放在外面。放在里面的好处是稳定性好,能最大程度地起到“制动”的作用;用在外面的好处是穿戴和调节方便,但制动性会有所下降。

3.夏天也需要带护膝,夏天气温高,皮肤的毛孔扩张得比冬季大得多,如果不戴护膝,膝关节更容易受到高速风的侵袭,发病的机会反而更大。

4.登山需要间歇性使用护膝,不要全程使用。在膝盖感觉不适时穿上,状况好时要拿下,否则会影响肌肉的正常训练。

本期装备介绍到此结束,想了解更多更多关于户外装备的知识,来我们社团啊。

(图片源于雪线之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hc/130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