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今年春节时,毒药君在朋友圈看到一则状态:“去年过年,我和我妈因为‘回不回家过年‘大吵一架。今年,因为相同的问题,我们又吵了一顿。”对大多数漂泊异乡的年轻人来说,“回家”或“留下”,不仅是过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要考虑,在这里的每一天,他们时不时都会思考这个问题。“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城市,都是当代青年绕不开的话题。提到“城市”,毒药君就不得不提这部纪录片《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文丨不辣 编辑丨雷伊斯 豆瓣评分9.1,已看人数七千多,相对小众,但想看人数超三万,足以见得,它值得期待。期待值在哪里?混搭出新意,反差出CP。马丁·斯科塞斯,一个严肃的导演。弗兰·勒博维茨,一个开口即金句、吐槽即段子的评论家。不同风格的两个人,混搭在一起,眼前一亮。再看纪录片里,一向正襟危坐的马丁,难得一见的捧腹大笑,叱咤国际影坛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可可爱爱的男配,只负责提问。擅长搞笑幽默的弗兰,却又一脸严肃。日常生活里,不太知名的她,这次是绝对女主,访谈演讲,气场全开。这对CP,毒药君很上头。当然,说起这两个人,很多人还是比较陌生。先来说说马丁,拍了一堆好片子,拿了一堆终生成就奖。但不少人认识他,是因为他发表的一个言论:“漫威电影算不上‘电影艺术’”,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辩。马丁是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对于电影艺术,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电影是关于真相——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所以拍的电影主题大多宏大严肃。但这部记录片的第一个标签,却是“喜剧”,这就又要说回弗兰。弗兰,一个辛辣犀利的老太太,会客串演戏,但大多数时候在读书、写作和演讲。最大的个人特色是,幽默。有人问她:“人怎么变得幽默”,她答:“幽默这件事,就和长个子一样。”在纽约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经历过70年代美国的黄金时期,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她像一座有趣讨喜的城市图书馆,也像一本值得珍藏的城市生活指南。“对于城市,对于生活”,弗兰有话要说,这也是《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纪录片一共7集,每集30分钟,她用脱口秀的方式,聊了聊纽约这座城市,还有她的纽约生活。虽然,每个人看到的城市、理解的生活不尽相同,但其中总有相似和共鸣。和大多数北上广青年一样,弗兰也是漂泊异乡的人,19岁一个人来到纽约,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对这座城市感情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又爱又恨。“爱”的地方是,纽约,一座可以满足人所有想像的城市。城市名字,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当初,弗兰去纽约的理由很简单,去当作家。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梦想是美好的,城市是糟糕的弗兰恨纽约的物价,这里的房价太高了。刚来的时候,和大多数北上广青年一样,她只能租房。后来,开始计划买房子。但做了这个决定后,她发现房价每个月、每个礼拜都在上涨,准确地说,每分钟都在上涨。这就是赚钱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让美国青年很头疼,也是北上广青年的噩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买房梦。梦想难实现,房子买不起。说完了大的方面,弗兰又提到一个小细节。“这里的人,走路不看路。”纽约人走路,不是在发消息,就是在看手机。弗兰说,她是这个城市唯一走路会看路的人。有一次,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差点撞倒她。弗兰回忆:“当时那个年轻人一手拿着披萨,一手拿着手机,然后用胳膊肘控制方向。”她无法理解这些走路骑车一心几用的人,非常想举着扬声器站在中央广场的十字路口告诫所有人:“把这个城市当回事吧,别忘了城市里还有其他人。”真实!不光纽约,北上广也是如此。人走路不看手机,就像丢了灵魂。所谓“离开手机,寸步难行”,大概就是如此。这么说来,纽约真不怎么样,但回头想想,城市不都是这样。既然如此,毒药君不禁深思,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去北上广?城市,才是真正的成年人世界这是弗兰给出的答案。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在城市生活,困难重重,麻烦多多,充满挑战,这和成年人世界不谋而合。留在城市,就是选择直面困难,并迎难而上。为了在纽约生存,弗兰当过清洁工、做过出租车司机、专职司机。70年代不像现在,做司机很赚钱,但工作氛围很差,她从来不被好好待见。想在城市留下来,除了想方设法去赚钱,为了赚钱,还要忍受委屈。工作辛酸,这里的日常生活,同样苦涩。弗兰说,别的地方生活方便,人都很好。但在纽约,街上隔5秒就会碰到一个骗子。洗衣服也很麻烦,要拎着袋子,穿过好几条街。弗兰鄙视,没有胆量来纽约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正面对着成年人世界的人。她也无法理解,有人会通过“爬山”来证明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爬山”这件事根本不是生活必需,也达不到自我挑战目的。一个人真正的挑战,只在真实的生活里,“在纽约生活”就是富有挑战性的事。弗兰鼓励年轻人,到纽约生活,去城市生活,选择一条难走的路,选择一个有挑战的人生,这里更接近生活真相,也能收获更多人生体验。在哪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来大城市、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应该留下来。人还是有自由选择城市的能力,和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城市影响生活,但无法决定生活走向。决定生活走向的,是生活方式。像弗兰,就算在幸福指数不算很高的纽约,她的生活依然可以成为理想生活的模版之一。远离互联网,不用手机,没有脸书,也没有推特,通过聊天,知道城市、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不把赚钱当作最重要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读书。读很多书,成为富有的人。不养生,不运动,不戒烟。因为,好习惯不能救人,坏习惯也不会致命。这是弗兰的纽约生活。她独有的生活方式,除了能自如应对不断发展的纽约,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甚至是和纽约全然不同的城市。或许有一天,弗兰会离开纽约,搬到洛杉矶。但不难想像,她依然会生活得很好。回到毒药君开头提出的北上广青年痛点:“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表面上看,这是“在哪生活”的两难,实际上,讨论的是“哪种生活更好”。但别忘了,好的生活,只建立在“如何生活”之上,而非“在哪生活”。考虑“留下”还是“回家”,不如先找到一套“如何生活”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应对一切变化的不变。年,全新的一年,找到“如何生活”的答案,“在哪生活”,就不再是个难题。(看推荐影片请添加此号,有最新电影、话剧、图书,线下电影活动等多重福利相送!!!) 扫一扫,更多福利等你~ “毒药”欢迎读者来稿,主题方向包含综述梳理、热点评论、影评等,一经采用,稿酬优厚,另有电影票、精选好书等福利相送。稿件投递邮箱: qq.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hc/137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