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登山安全,从了解这些方法开始

发布时间:2016-10-15 10:45:34   点击数:
确保登山安全,从了解这些方法开始

登山者正在用雪锥设置保护点。图片来源:chuansong.me

每一次攀登,登顶都只是一半的成功,安全下撤才是圆满的结束。无论是陡峭的雪地、冰壁或是大岩壁,想要安全下降或上升,都需要设置稳固的保护点。

雪地

登顶后的兴奋劲儿一过,往往需要面对从陡坡上下降的难题。此时,就地设置一个可以受力的保护点十分必要。

在设置保护点前,需要对雪地的状况做一个区分。软雪、硬雪是两种最常见的情况,鉴别方法为:前者用雪锥可以轻易插入,后者则需要用锤头耗费较大力气才能将雪锥打入。

夏、秋两季,若山区环境干燥寒冷,高山上大多会形成硬雪,适合设置保护点,其能承受的强度堪比冰锥。

但在冬季,若降雪频繁,多会形成流雪、浮雪等。此时,不适合设置保护点,因其承受强度会很低,有时甚至连单个攀登者的自重都承受不来。

通常,雪地设置保护点的方式有三种:雪锥、雪锚以及雪趸。

雪锥——一种长条型(45-90厘米,多数为60厘米),铝合金材质,其上有若干圆孔的雪地保护装置。

雪锥。图片来源:e-mot.co.jp

用它设置保护点,有以下两种方式——

直插:即将雪锥直接插入雪面,但需要依据雪坡的陡峭程度选取不同的插入角度。该方式适合在硬雪上操作,依据雪况,正确埋设雪锥可以提供1KN-6KN的拉力(等价于公斤-公斤物体的重力)。

若是缓坡,可以垂直打入雪锥,只要保证在受力时能够做保护即可。但若雪面稍陡,则打入的角度与坡面需保持在40°-45°(即朝受力相反的方向倾斜约15°)。

插入雪锥后,将铁锁扣入紧贴雪面的圆孔内,随后可再用冰镐的锤头等继续深敲雪锥(一般需要大力锤击15-20下左右),须打入占据全长至少2/3的深度(若费了很大力气都无法将其打入,则有可能雪下为冰层或岩石,可以选择冰锥或岩钉做替代),使受力连接点不暴露在外为宜。

直插时,有可能会遇到伴随敲击,所需力度越来越小,入雪非常容易的情况。这意味着该点不太牢靠,有可能是软雪,或者下面有裂缝。此时,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处理:增加一个雪锥形成保护站、改用T型锚点或重新选址。

增设雪锥有一个原则,即夹角小,有利于两个雪锥的分散拉力,固夹角应小于60°,这样利于雪锥分散拉力。一旦夹角达到°,效果与一根雪锥没有区别。此外,还需注意两个雪锥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80厘米。

图中前面两张图夹角合适,两个雪锥间的分散拉力较大,后两个则较小甚至无效。

直插设置完后,需站立在距离保护点下方至少1.5至2米的位置进行受力,以便尽可能贴近雪面,得到保护。

T型锚点:另一种在软雪中用雪锥设置保护点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将雪锥或类似的长条形物体,如冰镐等深埋入雪中,再用铁锁与扁带在所埋器材的中间打结后,与主绳索相连。这种保护点非常牢靠,也相对容易操作,普及度较广。

典型用雪锥做成的T型锚点透视图。图片来源:go.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hc/1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