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提倡体育教育,学生不爱运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沦为“宅男”“宅女”,各种指标不达标和身体素质下降的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演越烈。但不可忽视的是,体育也是教育一环,大学需要体育教育,大学培养也需要体育精神。对此,或许厦大校长朱崇实近日为大家做出了示范。 25秒!25秒!25秒! 1月10号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举行的全校体育工作大会上,厦大校长朱崇实为鼓励大家进行体育锻炼,现场示范如何在办公室做运动,他在椅子上直臂撑25秒!25秒! 朱崇实,年12月生于福建建瓯人,博士生导师,他经常在校内骑自行车、走路。朱校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家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他肯定了极限运动的开展和登山运动,呼吁建立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当然,他并非鼓励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第一人,在中国高教历史上,还有许多推崇体育教育的名人。 重视大学体育教育,不得不提及的名人张伯苓:长辫盘头学跳高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面对清末以来中国的社会现实,他希望能以教育为利器救中国。在他提出的新教育五项方针中,第一条就是“必须改善个人的体格,使宜于估衙”。 张伯苓出身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曾经亲眼目睹了中国士兵与英国士兵在体力体格上的巨大差异。后来,为了兴办大学,他曾经赴美考察,更是让他见识到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身体条件上的不同。那时,他认识到“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 因而,在南开大学创办之后,张伯苓格外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那时候的大学,并没有规范的现代体育设施,但是张伯苓还是要求学生们进行跳远、跳高、踢球、赛跑等体育活动。当时最为有名的就是学生们把长辫子盘在头上,长袍前襟系在腰间,在两根长竹竿上架鸡毛掸子练习跳高。 当时南开大学各个年级每周都要上两小时以上的体育课。年,南开大学的足球队主力与北宁队组成足球队,在一次足球赛中,连连打败当地的外国球队,夺得了冠军。据说,这场胜利,让一直以来心里憋着一口气的张伯苓高兴地在庆功宴上大醉一场。 蔡元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蔡元培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教育总长。年,一次在南开大学的公开演讲中,他抨击过去旧式教育在体育教育上的缺失导致了“人人习于颓靡、身体柔弱,腰弓背屈”的后果。 蔡元培在主持北京大学校务时,将“体育”放到了“智育”与“德育”之前,并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就在他入职北大的同年,北大成立了“北京大学体育会”。年秋天,新生进入北大首次经历了“体检”这件事。 鉴于过去的旧式兵操和体操都很乏味,不能吸引学生长期坚持,蔡元培在学校里大力提倡赛跑、球类、摇船、游泳、体操、马术等现代体育项目。 年的直奉战争之后,北京大学决定设立了体育委员会和体育部,将体育列为正式课程,每周三小时,与其他课程并重,作为预科学生的必修课。 马寅初:冷水澡洗到八十岁 马寅初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人口论》。其实他除了是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还是一位非常热爱体育锻炼的教育家。 马寅初虽然是大学者,但是他体格壮硕,即便是87岁时右腿瘫痪,他依然坚持要运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他洗冷水澡一直洗到了80岁,常常跑到河岸上,脱了衣服就往河里跳。到了假日,他还会去西山爬山。 时任北大校长期间,马寅初已经年逾古稀,然而看起来却是鹤发童颜。有一次,国家体委的人在北大做讲座,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没有参加。率性的马寅初还在会上批评他,“这么重要的会议都不来参加”。 因而,很多人都说马寅初硬朗,一是身体硬朗,二是精神硬朗。 马约翰:把学生从教学楼中“赶”出来 马约翰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体育老师。据说他重视体育,最初只是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清华每年要送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被派送的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称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 他从年开始在清华任教,后来长期担任体育部主任。他最为有名的就是每天下午去教学楼把在教室中苦读的学子们都赶到操场上去锻炼身体,由此形成了清华大学每到下午五点就锻炼的传统。从年初入清华到年去世,马约翰为清华的体育教育服务了52年。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约翰在他76岁时,还与清华土建系一位教授一起获得了北京市网球双打冠军。 来源:内容整理自网络。温馨提示 精彩没读够?没关系! 1.就业蓝皮书 2.新生 3.学生事务 4.教学教务 5.招生宣传 6.就业 7.专业建设 8.质量年报 9.十三五规划 回复关键词或相应的序号即可获取相关文章,精选好文给你好看! 不做无意义的闲谈我们是靠谱数据生产者不提供便利店的便宜货我们是高教管家,贴心定制麦可思研究,专注高校管理 赞赏 长按甯歌鐨勭櫧鐧滈鍙戠梾鍘熷洜鍖椾含鐪嬬櫧鐧滈姣旇緝濂界殑鍖婚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