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追寻唯一之事 有人问弗兰克·扎帕:“你如此专注于音乐,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因此被你忽略了吗?”扎帕回答:“我错过了什么?后悔不会骑马、不会滑水?没有。我不想爬山,也不想蹦极,我并未错过什么。若你全然专注于一件事,能错过什么?” 许多人听见“吉他禅黑带”这个名词,以为这意味着精通吉他弹奏的所有领域。其实并非如此。 的确,有些黑带乐手了解吉他的方方面面,就像一周内每天都能端出不同美食的大厨。但是,有人只懂一件事,好比你的奶奶每周日都只做一道菜——她拿手的千层面。而这份秘密食谱会代代相传。你的奶奶也许没有天赋,也不能成为明星大厨,但她在自己的领域上一样是黑带高手。 换言之,若想在这里成为黑带,你唯一要知道的是你的热情在哪里。如果你追随这份热情,找到你生命的真理,在吉他禅的道场里,你就是黑带。 对某些人而言,这唯一之事是弹吉他,或唱一首特别的歌;而对另外一些人,这唯一之事可能是航海、爬山,或是养育小孩。不管它是什么,找到这件唯一之事能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使得每天清晨的起床是值得的。尽力追寻这唯一之事,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的专家。事实上,太多专家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从未把自己的研究与整个世界相连。 在这个道场里,追寻唯一之事意味着,发现我们所做之事与周围一切的联系。若你的热情在于简单地弹一首歌,那就去研究它的精神和特质,直至你明白是什么联结了它与世界上的其他歌曲。一首歌甚至是一个音符,也能够引领你找到和谐的真意。 此外,不妨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你的“唯一之事”。举例来说,有些田径选手在跳高、短跑或撑杆跳方面并不出色,十项运动却很拿手。所以,也许在那一块,你并不是最棒的吉他手,但你的热情——对音乐、家人、朋友——已足以让你成为生活中的黑带。 无论这唯一之事是大是小,吉他禅之道即认识它的深度,以一知万。去追寻你那首歌的根源吧,所有该知道的,你都会通晓。这已然足够。 2 你要用你的乐器说什么? 问题是,“你在用吉他说什么?”不是“你会弹这个过门吗?”,也不是“你的速度如何?”。而是——“你要用你的乐器说什么?这首歌要传达的是什么?”——TheEdge,U2 我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曾走进一家乐器行,开始为自己挑选吉他。 一段时间后,店员对他说:“你知道,你是第一个待在这一整天,却只弹一首歌的人。” 大多数人在拿到一把吉他时,通常都是随手拨弄几下——手指上下移动,弹着不成乐章的音符或分句。这种音乐就像婴儿的咿咿呀呀。哪怕是在表演时,许多乐手的指下也不带任何想法,他们弹着一堆混乱的音符,抱着一把快速摇动棒,却希望有所回馈。他们似乎有话要说,但在耳朵里钻进钻出的音符,却未曾添加任何东西。这些人缺乏连贯的概念。 不妨回顾一下,在你所听过的流行音乐中,吉他的独奏有几人算得格外突出,亦或令人难忘?这不是说他们没有令人侧目的技巧,而是意味着他们的演奏过于自我放纵,那是一种音乐的手淫。 吉他禅之道讲究的是自我觉知,绝非自我放纵。你所弹奏的一切,都诉说着你的某些信息——思考方式、思考内容、如何看待你自己、如何看待你的艺术。你得明白自己为何而弹,确立其中的意义。若你对自己的音乐视如敝屣,恐怕也不会尊重你自己。 不是必须有歌词才能陈述。语言能传达你的信息,音乐也能。没有歌词又何妨?一段美妙的节奏或旋律已然足以成就一首歌。反之却困难得多。与笑声、恋人的耳边细语相似,吉他禅是心与心、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是意识的完整传达。 对乐手而言,认为音乐不必考虑听众,就是一种自我放纵。在这里,黑带乐手掌握了陈述的要点——特色、内容、简洁,如此听众才能完整地接受。 3 无论成败,都忠于自己的真相 创造出有特色的乐章,意味着传达一种诚实、坚定的观点——无论成败,都忠于自己的真相。变奏复杂的爆发性爵士独奏也好,单音旋律组成的标准蓝调也罢,复杂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诚挚与正直。 4 所谓的内容 所谓的内容,即在每个音符中投入的情感深度——唯有这样的乐章,才能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日本茶道大师称之为“心入(kokoro)”:蕴含内心之灵。与呜咽、激动、愤怒一样,音乐中的情感可以战胜文化的差异,超越语言和智性的理解。我见过这样的例子——明明一句歌词都不懂,日本的少年们却挥舞着拳头,唱着美国摇滚名曲。他们所听见的是“kokoro”,是其中所包含的愤怒。跨越文化唤起共鸣的,正是这首歌的情感内涵。 5 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述 所谓简洁,意味着你的陈述要节制,尽可能使用最少的音符。乐章需要多长,就让它有多长。不要偏离主题。这并非是要求所有独奏都简短,如果你需要,你可以写一首三小时的交响乐曲。但必须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述。生活是一个有条件的学习过程——有限的资源,听众有限的注意力片段,以及我们在地球上有限的时间。要学着用最少的言语承载最多的内容。俳句诗人只能用三句十七个音节来创作诗篇,去揣摩这种心情。之所以他们时常吟咏樱花那短暂、绚烂的花期,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我了解世人大多喜爱过量,他们以餐点分量的多寡来评价餐厅的好坏。但对我来说,放太多食物在盘子里,既是浪费,又会引起消化不良。一位好厨师懂得掌握食材的分量——盘子在端回厨房时,盘中食物被吃得丁点儿不剩。而客人既不会过饱,也不会没吃好。 音乐也是如此。去芜存菁,留下来的将是最完美的呈现。而这要求对乐句、音调、节奏和旋律的深刻了解——它们将教会你分寸。如果三个音符已足够,就不要弹四个。不要浪费任何一个瞬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已经够糟,请尽可能展现你对听众的尊敬。 宁可过于节制,也不要浪费。最好让观众意犹未尽,一再呼唤返场。 6 做出决定 如果这首歌做好了,你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RobbieRodertson 借用一位学者的话,吉他手是创造事物的人。对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决定,那是他们艺术成就的关键。 我曾说过,倘若你准备做什么,就要尽力做到最好。你的弹奏须得果断,要清楚何时该弹、什么该弹。反之亦然,要明白何时不该弹、什么不该弹。 若想拥有这样的清明,黑带选手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有一宗最富盛名的禅宗公案,设定了如下挑战:想象你正用牙齿咬住树枝,吊在悬崖边的树上。你双脚悬空,双手也抓不到任何树枝。旁边有人在问你问题,你的性命就系在答案上。你不能保持沉默,但你一张嘴就会摔死。你要怎么做? 一旦你做出决定,你就完成了它。若你真的了解吉他禅之道,你的音乐会替你回答。 7 努力做好一切准备 我努力做好一切准备,借由充分的了解和练习,来彻底把握和弦与音阶。如此一来,我就不必思考,能够直接切入我想说的内容。——PatMetheny 在那一刻决定弹奏风格的最好方式,是此前就做好决定。即在时机来临之前考虑周全。三思而行,三思而言,音符也是此理,在弹奏之前你要先想好。如此一来,一旦时机降临,就不必再想,去弹即可。 有些运动员采取这样的准备方式——想象要做之事,在心中将最完美的动作演绎一遍。高尔夫选手想象完美的挥杆,撑杆跳选手想象完美的飞跃,花样溜冰选手在心中把全曲的动作完成一遍。倘若音乐家要登台,不妨想象自己是如何完美地完成演奏。你心中演绎的影像越是清晰仔细,你的手就越有可能再现它们。 即兴创作的乐手无法做这样的练习,因为不清楚时机究竟何时驾临。但即使是不可预期的弹奏,他们也可以预备相应的策略。来看看棒球场上的游击手是如何思考的,黑带选手也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在每一球投出之前,好的游击手会分析形势:“如果球被击中后从这个方向飞过来,我应该这样接球;如果是从那个方向飞过来,我应该那样接球。”可能性很多,而一旦球被击中,就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此时起作用的就是平时的训练和心理准备。 演奏也是如此。若具备适当的心态和训练,你的音乐会像旷野的鸟鸣一般自然。不必思考,也没有多余的言语——唯余心里那首歌。若辨别与计算存在于意识之中,当下的真实就将消失殆尽。若你离开当下去寻找它,从那个时刻开始,你就将一直与它错失。 8 这所道场不讲究结果 就一个音符而言,你如何弹和它是什么同样重要。——HenryKaiser 在如今的世界,有太多人执著于结果。比起知识,学生更关心成绩单上的得分;为了提高季度收益,企业主管人员牺牲了研发经费;为求一纸合约,音乐家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音乐——这些事都处处可见。 而这所道场不讲究结果。对这里的每一位而言,做事的方式都比结果更重要。腰缠黑带的吉他手们懂得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生活中有许多事不在控制之中——谁也不可能弹一弹手指,就得到希望的结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力求最好。倘若方法得当、精神中正,结果怎样并不重要。我们完全可以昂首挺胸,不用太在意结果。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迪亚哥已有84天没有任何收获。在这场诅咒中,自始至终他都只专注于以正确的方法捕鱼——从钓鱼的地方到钓线的深度,都尽可能控制精准。因此他很清楚,这并不是他的错。“幸运当然最好,不过我还是宁愿准确,”老人说,“当机运来临,你已准备妥当。”而这正是修习吉他禅应有的态度。 修习吉他禅的过程很简单:系上白带,拿起你的吉他,调好弦,然后开始弹奏。将精神贯注在每一个音符上,全然投入,心无旁骛。不必烦恼如何签下唱片的合约,也不要惦记唱片卖了多少张。鱼若要上钩,自然跑不掉。 请坚持锤炼这一过程。吉他禅之道正在形成。 书籍推荐 《吉他禅:追寻唯一之事》 作者:菲利浦·利夫·须藤 译者:唐唐 版权:北京心灵自由文化有限公司 原创专栏 镜心录 文艺+哲思+心灵+趣味 这里聚集着许多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