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科医院 http://m.39.net/pf/a_9317457.html首先声明一下原文是出自BV3FG之手,CRAC组织的55节活动在即,看到介绍里鼓励大家在UV段尝试。刚好在本地中继群里看到有人问如何用UV直频做远距离DX。那么登山似乎成了唯一简单可行的UV通信方法,见到前辈的经验对新人很有益处特稍加修改后分享与大家。 登山通信虽然也算是移动通信的一种,不过它和一般的移动通信主要差异在通信器材与地形造成的影响: 一般固定台多具备高增益天线、高功率的良好通信条件,而登山者大多只有手机、伸缩天线,最大功率受电源限制一般只有3~4W。 固定台具有源源不绝的电源供应,登山台只有有限的电池,在低温的环境下电池内化学反应缓慢,造成电力不足、电压下降、可用时间变短。 信号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形是否适于通信。 登山者大多为临时操作无线电机,对于通信状况变化及故障的应变能力较为薄弱。 地形对传播的影响登山通信常用的无线电机几乎都是VHF/UHF的收发机,所以本文即以/MHz这两个频段为讨论对象。 /MHz近距离通信主要是靠地波传播,可细分为直射波、绕射波及地面物反射波。此外频率越高,介质传播造成的衰减越严重,地面物反射电波的效果也越差,这也是一般登山者多半选择使用MHz的原因。在没有直射波的情况下只能靠反射波和绕射波通信,但是VHF/UHF的波长短绕射效果极差,而反射波会造成多路径传播,这对用FM调变的信号来说,同一位置的建设性干涉和破坏性干涉并非稳态,于是造成接收时声音失真或声音中夹有大量爆烈音,即使在小范围内变换天线位置亦无法有效改善接收。也就是说:地形阻绝是VHF/UHF通信的头号杀手。 以下介绍几种典形地形与信号传播的关系: 通联电台通联状况主要路径次要路径F-B☆◎直射波F-C○△绕射波反射波F-D,E△×反射波绕射波之一次反射A-B☆直射波A-C△×绕射波A-D,E×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直射波B-D,E○△反射波C-D,E○△反射波D-E☆直射波注:1.通联状况:很好:☆好:◎可:○勉强:△无法通联:×2.若次要路径的强度相对于主要路径显得相当微弱则视为不存在。高度对信号的影响争取更高的天线高度将有助于信号的传播是无庸置疑的事实,这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讨论: 1.天线与地面间的高度: 离地面越高则发射状况越接近理想空间,对使用垂直天线的VHF/UHF来说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仰角,使辐射的能量不致发散到没有用处的高仰角方向。依我个人经验,若将手机拿在胸前的时候收讯会断续(静音开启边缘),这个时候将手机高举过头断续的次数就会降低,若能站在大石头上则可保持不断续。 2.登山台的海拔高度: 地势越高则直射波涵盖的范围越广。依我个人的经验,在三千米以上的山顶均有可能以5W通达全省人口密集的地区。 装备选择与准备一、无线电机:无线电机一般均使用手机,视需求选用单频或双频机。目前各厂牌的手机性能都差不多,但应符合下面几点要求: 1.省电: 在需要长时间待机的情况下,如何节省用电是登山通信的首要课题。笔者以往使用的C-用一组(6个UM-3)的电池可以连续守听30小时以上,其中约每隔半小时发讯30秒到1分钟。 2.操作演示 转换频率、功率等的基本操作必须相当简单,如果可以单键切换功率、SQLON/OFF、LAMP则更加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RESET的功能。 3.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能耐挤、耐压、耐摔、耐冷、耐热,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防水,但是至少进水后还可以操作,不容易损坏。 二、天线:一部无线电机至少携带两支天线,一支为随机附赠的短天线或自购的软质1/4波长天线以方便近距离通信,另外再带一支具有增益的伸缩天线,一般增益为/MHz3/4.5dB。此外汽车天线重量不重,拆卸组装亦十分方便,一支1.5m-2.0m长的高增益汽车天线很值得携带,但是别忘了带六角板手。 三电池:保守的估计,原机电池在SQLOFF的状况下待机12小时以上除了携带够用的电池外,很多电池支持USB口充电,别忘了多准备一只充电宝。 四、简易操作帮助:大部分的登山者对无线电机的操作并不熟练,携带简易操作说明是绝对必要的。其内容必须包含频率、功率、SQL的调整,FunctionLock、接收省电模式设定、解除,面板显示字幕介绍,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RESET,如此可以免于陷入误触其他功能却无法解除的窘境。 五、同轴电缆:一段3-5m长的RG-58A/U或FB-3D的同轴电缆可方便我们将天线架高,以安稳地在帐篷内通信,但是别忘了带相关的转接头。(本项为选择性携带的装备) bi4pdd啊哈,你果然是慧眼识珠当世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