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情境默写一定要拿满分,干货宝典系

发布时间:2023/11/23 17:04:24   点击数:
咨询白癜风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高考情境默写(二)

第二集目录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1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3.过秦论(贾谊)

14.礼运(《礼记》)

15.陈情表(李密)

1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9.石钟山记(苏轼)

20.登泰山记(姚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四个弟子毫无顾虑,他说:“            ,      。”

答案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理想是用三年时间让一个受外国军队侵犯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      ,      ”。

答案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志向是治理“    ,      ”的小国。

答案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或会同之事,他说“      ,       ”。

答案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      ,      。”

答案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6.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      ,      ”,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答案 浴乎沂 风乎舞雩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中可以看出来。

答案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         ,         ”,最终实现“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理想。

答案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2.《报任安书》(节选)中说明《诗经》成篇的缘由的句子是:“         ,                  。”

答案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报任安书》(节选)中写古代圣贤因残缺终生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的目的是:“            ,            。”

答案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4.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中“      ,            ”两句用韩非的例子论述“失意时发愤著书,以此来实现理想”这一观点。

答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5.《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成就其著作的句子是:“            ;            。”

答案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6.《报任安书》(节选)中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止的句子是:“      ,      。”

答案 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7.《报任安书》(节选)中说作者写《史记》时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然后“      ,            ”。

答案 考之行事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8.《报任安书》(节选)中,“             ”一句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               ”一句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甘愿受刑的坚忍精神。

答案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3.过秦论(贾谊)

1.《过秦论》中点出秦国的地理形势的两句是:“         ,      。”

答案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2.《过秦论》中“            ,         ”两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愚民措施。

答案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3.《过秦论》中,写随着秦国逐渐强大,“诸侯恐惧”,会盟削弱秦国,于是“               ,         ”,然后缔约合纵,成为一体。

答案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4.《过秦论》中“               ,               ”两句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了震慑作用。

答案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         ”“       ”。

答案 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6.《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答案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征发戍边的兵卒。

答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8.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答案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14.礼运(《礼记》)

1.《礼记·礼运》中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是:“         ,      。”

答案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2.《礼记·礼运》中对选取人才和修养品德提出了“      ,      ”的要求。

答案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3.《礼记·礼运》中“         ,         ”两句表达的意思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一样。

答案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4.《礼记·礼运》中说到在“大同世界”中男人和女人应该是:“      ,      。”

答案 男有分 女有归

5.《礼记·礼运》中说在大同社会人们对待财物的态度是“            ,         ”。

答案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6.《礼记·礼运》中所指的“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      ”。

答案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7.在理想的社会中,弱势群体得到      ,                  ”两句中得到体现。

答案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5.陈情表(李密)

1.《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       。”

答案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陈情表》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讲到自己既没有亲近的亲戚,也没有童仆的两句是:“            ,            。”

答案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陈情表》中作者陈述自己身份虽低却得到重用的两句是:“       ,       。”

答案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4.《陈情表》写得极为感人,“         ,      ”两句借助典故,表达了李密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答案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5.李密在《陈情表》中从“内”“外”两方面自陈孤独无依后,又用“       ,       ”对此加以强化。

答案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6.《陈情表》中作者希望晋武帝同情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请求的句子是:“            ,      。”

答案 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

7.《陈情表》中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答案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8.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

答案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1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         。”

答案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认为归隐是正确的,做官是错误的两句是:“          ,          。”

答案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出了陶渊明看到家门时心中欢喜的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自斟自酌,悠然自得的句子是:“            ,            。”

答案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写陶渊明已无心留恋官场,回归田园就像倦鸟知还一样。

答案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用“          ,          ”两句来强调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答案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7.《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陶渊明游历中见到树木、河流后有所感悟的句子是:“         ,         。”

答案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登山临水长啸吟诗的句子是:“         ,         。”

答案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1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明郭橐驼被乡人称为“驼”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答案 病偻 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

2.“         ,         ”是《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成功的秘诀,也告诉我们做事要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人效仿郭橐驼种树,却都不能达到效果的句子是:“               ,      。”

答案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4.有的种植者“            ,            ”,作者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存状态的做法予以批评。

答案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5.《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完树后采取的态度是:“      ,      。”

答案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6.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表现郭橐驼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的句子是“      ,      ”。

答案 且硕茂 早实以蕃

7.《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来的时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         ,         。”

答案 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8.《种树郭橐驼传》中总结了几种错误的种树方法,其中写有的人太过爱惜树苗,过度关心,无论早晚都要频繁查看它的情况的两句是:“         ,         。”答案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1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提刀割发,发誓效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      ,      ”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

答案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矢志复仇的庄宗取得了“       ,       ”的战绩。

答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答案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醒人们应注意生活中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钟爱之物的两句是:“            ,            。”

答案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儒家经典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      。”

答案 满招损 谦得益

6.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      ,               ”两句刻画出庄宗在惊闻兵变而出逃时树倒猢狲散的狼狈形象。

答案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19.石钟山记(苏轼)

1.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         ,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答案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是:“                  ,      。”

答案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故莫能知

3.《石钟山记》中苏轼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            ”和“            ”,印证了首段郦道元“声如洪钟”的说法。他将这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的声音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给山命名的缘由。

答案 噌吰如钟鼓不绝 有窾坎镗鞳之声

4.《石钟山记》中,苏轼寻游石钟山,写得有声有色,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栖鹘的句子是:“         ,         。”

答案 闻人声亦惊起 磔磔云霄间

5.《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绝壁下听见鹳鹤的怪叫声的语句是:“                     ,         。”

答案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此鹳鹤也

6.《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         ,            ”,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却被吸引了。

答案 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如钟鼓不绝

7.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总结知识浅薄之人自以为知道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两句是:“                  ,         。”

答案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8.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开篇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用“         ,            ”来质疑郦道元的观点,说明“水石相搏”的观点难以取信于人。

答案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0.登泰山记(姚鼐)

1.《登泰山记》中“         ,         ”两句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答案 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2.《登泰山记》中交代了登泰山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句子是:“      ,                  。”

答案 是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3.姚鼐的《登泰山记》文笔洗练,作者登上山顶之后,只见“      ,      ”,这两句用极少的笔墨写出了泰山山顶的雪景。

答案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4.《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顶泰山后,看到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的句子是:“      ,            。”

答案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5.《登泰山记》中“         ,            ”两句,写登上山顶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美丽画面。

答案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6.《登泰山记》中,“       ,       ”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如鞠躬致敬。

答案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7.《登泰山记》中写太阳出来前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博戏中的掷具的句子是:“                  ,      。”

答案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8.《登泰山记》中写太阳将出时五彩缤纷的景色的句子是:“            ,         。”答案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eb/14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