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探路 一次完整的高海拔登山,到底是 几乎每名登山爱好者都有一个高海拔的梦,但当你开始考虑挑战高海拔的时候,你对“登顶一座米以上的雪山”这件事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有了基本的登山知识、足够的时间和钱就可以做到吗?还是,艰难到要冒着高风险、赌上生命去换一次冲顶高海拔的快感? 在今天的「驴友探路」中,绿野驴友 晓朱将用自己初次登顶雀儿山的经历,来为你完整地还原一次高海拔登山体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误的经验总结,看看他的分享,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雀儿山,在藏语里叫“绒麦俄扎”,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主峰海拔米,有着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户外圈里的山友说雀儿山是米级山峰中最漂亮的一座,去过之后明白,这说法一点不夸张。 我们登雀儿山是跟的某协作队的,是的,商业登山。成都集合,1:2协作比例。一路从北京飞过去成都,又用了两天半的时间途径新都桥、甘孜、马尼干戈,最终到达雀儿山的所在地——玉隆拉措景区。 在景区内的大本营,我们住的是同时睡十多多号人的大帐篷,不分男女,真正的大帐同眠。安顿好之后,当天晚上领队们为我们进行了细致而专业的行程介绍会,真正的雀儿山之行,也将在几个小时候开启... D1 大本营适应性训练今天的安排是做结组训练、下降和上升等登山知识的培训。从抓结、主锁快挂的介绍,到安全带、高压氧仓的科普,甚至鞋带怎么系会更方便解开,领队都为我们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登雪山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被积雪盖住的暗裂缝,哪怕裂缝不大,但一旦踏上去就是万丈深渊。而今天进行的结组训练,就是为了在冰川中防备有人滑坠或者掉进冰裂缝的。结组在冰川上行走时,每当其中一人遇到危险,其他人第一时间使用行走镐,往遇险人员相反的方向卧倒,把冰镐压到冰雪中固定,从而挽救遇险人员。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所有蚂蚱拴到一个绳子上,如果其中一人遇险,其他人都发力,那么所有人都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 D2 BC-C1营地,开始真正的冰上行走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让背夫把装备背到C1,而是逞强地选择了自己背,上包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个失误,除了需要睡袋、羽绒服等衣物,还有冰爪、高山靴等技术装备,全装好至少将近20公斤。 之前的体能训练在这时发挥了作用,自己背包虽然一路不轻松,但我还是顺利地第二个到达了C1营地。 所有人到达C1营地后,领队和队长开始带领我们在冰川上进行结组训练。这个时候,海拔已经上到,走路已经开始使用腹式呼吸。说白了就是像小狗那样的喘气,要不然,气不够用的。 套上安全带,穿上高山靴挂上冰爪,领队为我们讲解如何走冰川、如何跳跃冰裂缝,我们也再次演练了当有人坠落时,其他人该如何反应。 是的,真正的冰川行程开始了。 D3 C1-C2营地,发现登山节奏的重要性个人认为,这段行程算是整个行程中最艰难的一段,因为大部分的行程都是在雨中完成的。高海拔登山不仅仅拼的是体力、意志、技术,也是蛮拼装备的,同行的队友穿了件十分牛X的冲锋衣,淋了一天都没事,而我的衣服却早早就完败小雨的淫威。 高山缺氧,每走一步都是煎熬,这个时候,我充分意识到了登山节奏的重要性。 所谓节奏就是运动的时候,发力运动和休息的拍子。举个例子:比如在一轮爬升的时候,你计算步数来寻找节奏。你初步计划是爬升50步休息10秒,走了一段距离后,你发现其实你走了40步就走不动了,OK,调整为40步休息10秒,继续走,然后你发现你不需要休息10秒就可以再走40步,OK调整为休息6秒,就是每走40步休息6秒。好了,这个就是暂时适合你的节奏了,这个节奏是动态的,可以随时根据你的行进来调整。 节奏不仅可以让你相对轻松地实现爬升,还可以帮你发挥心理预期的巨大力量,你每开始攀爬,就知道再走多少步就可以休息,这预期可以客观上增强心理暗示,无形中由又给你增添了一份力量。所以有一种说法,喜欢爬山的人,生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懂得这种生活的艺术。 在上升到C2营地所在的一大片平地之后,我所在的组有3人先后踏进冰裂缝,在BC和C1营地的结组训练和演习派上了用场,还好大家有惊无险。 C2营地海拔是,已经和四姑娘二峰和3峰差不多高了。一天疲惫的跋涉,营地壮美的日落是最好的奖励。 D4 C2-C3营地,艰难的攀冰与严重的晒伤今天的结组行走,我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冰壁。对于攀过冰的同学来说,这可能真是小case但是,对于我这种从来没有攀过冰的,这一个冰壁着实把我坑惨了,当时已经没有力气,下面的人又要上来了,说真的,有点绝望。 就在这个时候,协作武尔甲(音译)来到了我下面,告诉我应该两脚撑开,有节奏的往上爬。幸亏这里距离顶端不远,我稍微休息了片刻,调整姿势,最后一鼓作气攀了上去。 到达C3,才下午2点多,阳光正强。据我后来的自我分析,正是从C2到C3这一段,我的脸开始被晒伤,因为所有人都用魔术头巾把脸包的自己都不认识,只有我觉得无所谓,露着脸在雪地里嘚瑟。 高海拔的雪地上,直射加上反射之后,紫外线的强度其实是普通平原的好几倍,而我则为自己的任性暴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脸上几乎被强烈的阳光晒成毁容... △在C3营地幸运地拍到了远处的彩虹,仔细看,在中间。 D5 冲顶,下撤——登山如人生凌晨2:00,领队叫我们起床,准备冲顶了。大家忍着高海拔带来的种种不适,拼命喝水,努力吃饭,冲顶之前补充能量是必须要做的事。 一路很顺利,慢慢的天也开始亮起来了,我们也来到了雀儿山主峰的冰壁面前。面对心心念念的顶峰,早忘了考虑自己行不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来都来了,爬吧! 爬上冰壁,着实吓了我一跳,我原本以为这里是个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只有30厘米宽、由冰雪构成的山脊,如果恐高的人,估计瞬间就得吓尿了。快速挂上路绳,小心翼翼沿着山脊,再抬头的时候,已经登顶了... 终于,终于……早上7点15分,我们成功登顶雀儿山! 登顶后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我能说我哭了吗?喜悦,激动,疲惫...种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冰冷的雪镜模糊了我的双眼,看着队友们纷纷在各种拍照,我只是静静的坐在雪地里坐着,感受着这一切... 没有什么盛大的仪式,我们在山顶一番拍照留念之后,就是下撤了。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生活如此,登山更是如此,总是会有起起伏伏,有巅峰,也有下坡,我们追求成功的喜悦,但也该明白终究要回归平淡... 下撤的路异常顺利,期间我想尝试滑下去,最终以我速度太快无法控制,摔的人仰马翻、手受伤结束。这里,我想提醒一句,千万不要逞能,后果有时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从C2营地过来回头拍的,雪山冰原,真的是很震撼。 下午到达C1营地,发现自己体力依然充沛,于是决定继续下撤。而在下到BC大本营这一段路我再次深刻意识到自己经验的欠缺:因为自己的包放不下高山靴,于是我竟然决定穿着下山,结果呢?双脚疼到忍受不了的时候,脱下高山靴脱一看,10个脚趾头竟然全磨出血泡了。最终,我换上了普通的登山鞋,由同行的队长帮我拿着高山靴才走下来的。 到达BC营地已经是傍晚7点钟,当天离开已是不可能了,于是整理行装,享受营地为我们准备的高原美食,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 初登雀儿山的总结1.防晒 到了雪山上,一定要做好脸部的防护,我因为自己的麻痹大意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晒伤的脸部照片连自己都不忍直视。 2.及时换鞋 下撤时,当下到一定的海拔之后,一定要换鞋,不然就会像我一样,把双脚磨出血泡,钻心的疼... 3.体能锻炼 之所以再次强调体能,是因为即便是我那么努力的做了体能储备,实际去登山的时候,证明还是不够的,建议准备登高海拔的朋友找专业的体能训练师,进行科学的训练,上山的时候你会明白,这钱绝不白花。 4.不能乱吃山上的冰雪 下山的路上是很渴的,我当时因为自带的水在包里,懒得拿,看到协作他们和冰川融水,于是也跟着学喝。结果可想而知,下到营地之后,急性腹泻。 5.对大自然要充满敬畏 到了藏区之后,我和协作们聊天,能深刻感受到他们藏胞对大自然的敬畏。我觉得这是我们很多人都缺乏的一种精神。人,作为这个世界渺小的一员,应该谦卑。即使你成功登顶了一座又一座高山,也无需高调地谈什么征服,因为,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只是很幸运,而已! 6.如果不热爱,不要选择高海拔登山 我不想说登山是条不归路,但是强度大、海拔高的登山会对你原有的生活产生很多冲击,这一点可能很多初涉登山的驴友还无法体会了解。高海拔登山是一件涉及到人生和家庭的大事,选择了,就意味着陪家人的时间会变少,在装备和出行上花费会很多,你自己也要冒着比一般出行更高的风险,家人也要为你担心...种种情况,都应该是你在做决定之前,考虑和协调好的,不然,请不要去挑战高海拔。 配图摄影:队友初见、淘姐、沧海、泽勇 作者简介80后,IT工程师爸爸。08年开始户外登山探险活动至今,登顶雀儿山(海拔米)、四姑娘山三峰(海拔米)、乞力马扎罗(米)。平日爱分享世界探险资源,爱吃火锅,善于研究美食,热爱大自然。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有所删减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游记全文 关于灵山的信息提醒昨天,小野发布了一篇关于灵山穿越路线的文章,经绿友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隔壁王先生提醒,更正信息如下: 南灵山和西灵山有警察把守,因为属于小五台自然保护区,是严禁入内和拍照的,如果私自登山,会被附近派出所的警察叔叔扣留,要检查相机图库、登记身份证号、批评教育才会放人。 希望大家遵守相关规定,不要私自进入未开放山区,这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 感谢这位绿友的提醒,希望大家也能把有用的信息转给身边的朋友。 往期精选1.国内最美的边境小村 2.玩户外,即使是随队出行也该懂的常识 3.驴友梦想中的十几公里,攻略已为你备好 4.一篇女生必看的户外运动知识 5.京城周边8大草原,周末避暑好去处~ 6.夏天户外出行的必备技能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ylinedu.com/dszeb/22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