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芸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专注古诗文20年 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又最难得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悠闲”。 我们梦想着成为一个像贾宝玉那样的“富贵闲人”,而事实上,富贵诚难得,悠闲却决定于我们的内心。 1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唐代〕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终日忙碌,昏昏然如在黄粱梦中,最后还是落得一个贬官的下场。 偶然一次登山,不经意间走进一座竹林掩映的寺庙,得以与僧人一番闲谈。总算得到了半日的闲暇。 浮生若梦,这样的机会能有多少呢?也许,只有真正出家之人,才会与红尘一刀两断。 公元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次月,又应制举登第。一时间,名声大噪,长安城内无人不晓。 春风得意的杜牧到城南游玩,在文公寺里遇到一位高僧,与之交谈,高僧问杜牧姓名,杜牧如是作答。又问杜牧做何职业?旁边的人兴奋地夸赞,说杜牧就是今年两举中第的那个人。高僧却笑着说“都不知道啊”。 杜牧大为惊叹,识得高僧,如同饮了一杯清凉之水,欲念顿消。 2 渭川田家 王维〔唐代〕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本诗意思为: 夕阳的余晖洒向村庄,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村中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孙儿,倚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 野鸡鸣叫,麦子秀穗,蚕像睡觉了一样,桑叶也变得稀少。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 这种时刻如此闲情逸致怎不叫人羡慕?诗人王维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这是生活在开元盛世的田家。他们的悠闲生活真是令人羡慕。 3 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唐代〕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本诗意思为: 几年来无所事事漂泊于江湖,这一次又醉倒在黄公的酒垆。酒醒后才发现月亮挂在天上,花影映满全身需要有人来扶。 凡是真正的隐士,心中是没有终南捷径的念头的,所以,他能享受一份悠闲。 公元年左右,陆龟蒙便不再追求功名,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过起了隐居生活。 每当寒暑适可,身体没什么毛病,他就乘上小船,挂上篷席,带着书卷和茶灶、笔床、钓具,鼓棹鸣榔,在三万六千顷的太湖里,水天一色,直进入空明境界。有时也来往于其他水域,所到的地方稍不如意,就马上离开不停留。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过起了悠闲的生活。 4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诗意思为: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陶渊明居住的环境并非世外桃源,他却能远离车马喧嚣。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心远地自偏”。 诚然,若非心胸高远、一尘不染,陶渊明怎么能摆脱名利的束缚呢?又怎么能逃避世俗人事的纷扰?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清闲生活,他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是一个真正达到了“心远”的高士。 5 舟中夜起 苏轼〔宋代〕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本诗意思为: 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打开舱门查看是否下雨,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船工和水鸟都已进入了梦乡,一条大鱼受惊逃窜,仿佛奔跑的野狐。 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独站船头,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嬉娱。 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明月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我这一生都在失意恍惚中,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此时欣赏,转眼就会过去。鸡鸣声和晨钟声里,百鸟散去,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 苏轼善于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即便是在公务缠身或者旅途劳顿之时也能争取到短暂的悠闲。 公元年4月,苏轼由徐州赴任湖州,在途中,舟过洪泽湖,静夜泊舟,环境荒凉。 诗人却能得片刻宁静。 他深夜独起,观看大鱼惊窜、落月挂柳的夜景,倾听萧萧的风声鹤幽咽如虫吟的涨潮声。 诗人虽然感慨生命在忧患中匆匆地消逝,这么清幽的景象竟如此短促。 虽有几分遗憾,但对于夜阑人静时自己能获得短暂的悠闲却无不得意。 本文作者:芸裳 这里有最美古诗词,欢迎
|